掀開情商的麵紗
許多材料顯示,EQ較高的人在人生各個領域都占盡優勢,無論是在談戀愛、人際關係,還是在主宰個人命運等方麵,其成功的機會都比較大。因而我們要說:情商決定著女人的魅力!
感知情商
情商EQ是Emotional Quotient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情緒智慧的意思。
這個概念首先是由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彼得·沙洛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教授約翰·梅耶在1990年提出的。1995年10月,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書,把情商這一研究新成果介紹給大眾,該書迅速成為世界性的暢銷書。一時間,“情感智商”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的宣傳。簡單來說,情感智商是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
和智商一樣,情商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情商是一個度量情緒能力的指標。戈爾曼在他的書中明確指出,情商不同於智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它主要由下列5種能力組成:
◎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
能立刻察覺自己的情緒,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
能夠安撫自己,擺脫強烈的焦慮憂鬱以及控製刺激情緒的根源。
◎激勵自己的能力
整頓情緒,讓自己朝著一定的目標努力,增強注意力與創造力。
◎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
能夠理解別人的感覺,察覺別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維係融洽人際關係的能力
能夠理解並適應別人的情緒。
心理學家認為,這些情緒特征是生活的動力,可以讓智商發揮更大的效應。所以,情商是影響個人健康、情感、人生成功及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關於它的重要性,各方麵的專家學者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丹尼爾·戈爾曼認為:“僅有IQ是不夠的,我們應用EQ來教育下一代,幫助他們發揮與生俱來的潛能。”EQ的創始人沙洛維博士和梅耶博士說:“EQ已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如果說智商來自於遺傳,即先天既定的因素,那麼情商則是來自心靈深處的力量,可以後天培養。
智商決定論容易讓人們陷入一種被動的、宿命論的境況,而情商則不同,我們可以用這種情緒的智慧來主宰我們的命運。心理學家霍華·嘉納說:“一個人最後在社會上占據什麼位置,絕大部分取決於非智力因素。”
關於情商和智商對於人們成功的影響,在西方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智商(IQ)決定錄用,情商(EQ)決定提升。”
隨著人類對自身能力認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激烈的現代競爭中,情商的高低已經成為人生成敗的關鍵。作為情商知識的受益者,美國前總統布什說:“你能調動情緒,就能調動一切!”
情商是一門人生藝術
情商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準確覺察、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一種接近並產生感情,以促進思維的能力;一種調節情緒,以幫助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運用就是一門藝術。
人的情緒體驗是無時無處不在的,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莫名其妙被某種情緒侵襲的經曆。這些情緒體驗既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也包括消極的情緒體驗。不是所有的情緒都是對人的行為有利的,所以,認識情緒,進而管理情緒,成為我們必須正視的課題。
《牛津英語詞典》上說:“情緒是心靈、感覺、情感的激動或騷動,泛指任何激動或興奮的心理狀態。”簡單來說,情緒是一個人對所接觸到的世界和人的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就是快樂、生氣、悲傷等心情,它不隻會影響我們的想法和決定,更會激起一連串的生理反應。
大體上,我們可以將情緒粗分為愉快和不愉快兩種經驗:愉快的經驗包括喜悅、快樂、積極、興奮、驕傲、驚喜、滿足、熱忱、冷靜、好奇心和如釋重負等。不愉快的經驗有失望、挫折、憂鬱、困惑、尷尬、羞恥、不悅、自卑、愧疚、仇恨、暴力、譏諷、排斥和輕視等。其中它們又可分為合理的情緒和不合理的情緒。
快樂、激動、悲傷、恐懼、憤怒、害怕、擔心、驚訝等感覺,共同構成了人豐富多彩的情緒生活。人活著,就免不了體驗這些情緒。情緒左右了人們無數的決定和行為,無論是對我們的學習還是社會適應能力來說,情緒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