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實驗開始了,刀刃在手臂上飛快地劃下去。伴隨著一道有些晃眼的光,他們還聽到了極為刺耳的響聲,然後那條手臂劇烈地抽動起來,一些閃爍的粉塵飄散在空中。他們盯著看了一會兒,發現沒有血流出來。男孩緊咬著嘴唇,他已經不知道怎樣來看待他的敵人了:他們抱著認真的科學態度,卻對他做著殘暴的事情。其實,孩子們的殘酷恰恰在於他們不懂得自己的殘酷。當孩子們觀察到男孩臉上痛苦的表情時,他們得出結論:切割使他疼痛。接著,一個孩子拿出藏在身上的火柴,男孩又一次掙紮著要縮回他的手臂,立刻有人幫忙去拽住繩子。他們開始用一簇細微的火苗炙烤他已經被劃破的手臂。從某個時候,孩子們聽到模糊的聲音,那個聲音好像不是從喉嚨發出來,而是從身體裏發出。接著,他們看到從他的眼睛裏滾落下來一些水滴一樣透明的東西,這些東西落在地上,立刻變得堅硬,它們四處滾動,在塵土裏閃閃發光。然後,那孩子發出他一生中最響亮的一次叫喊,仿佛他那堅硬而脆弱的身體崩裂粉碎了。叫喊聲驚醒了他的母親,她從屋子裏跑出來,看見那群被驚呆的孩子和他們手裏的繩子、小刀和剛剛熄滅的火柴。她怒罵著,隨手揀一根棍子準備追打他們。可當她打開門衝出去,所有的孩子都跑散了。她氣衝衝地回來,看見那孩子倒在地上,他的手臂終於縮了回來,手腕上係著一根象征科學熱情與殘酷的繩子。可惜她沒有看到滾落在牆角外的珠子。到了夜裏,孩子們偷偷溜回來,撿走了這些不會融化的、堅硬的淚滴。
當他母親把他抱回來時,發現他整個身體都濕透了。他躺在床上,因疼痛而不時地抽搐顫抖。但他手臂上僅僅留下了一道白印和一塊熏得發黃的斑點,以至於他父親無法理解那種疼痛。沒有殷紅的血,沒有撕裂開的鮮豔的皮肉,他無法感知到這樣的痛苦。可是,他知道那孩子不好受,因為他的眼睛像臨死的人那樣塌陷無光。有一下子,他突然湧起巨大的悲傷,差點掉下淚來。可他隨即轉身走了,讓那緊抓住他的手鬆開。母親不知道該怎樣來治療孩子的傷口,他的身體冰冷,她就抱著他,用體溫使他暖和一點兒。
4
撿去淚珠的孩子們把它當成彈子使,在他們玩耍的時候,不幸被大人看到,這些亮閃閃的珠子就被陸續沒收了。女人們發現這些形狀完美、像被雕琢打磨過幾百次的珠子做項鏈再合適不過。於是,她們在珠子上打洞,把它串起來戴在脖子上。男人們雖因忙碌而昏聵,可他們也馬上發現了珠子的價值。他們開始勸說男孩的父親,希望用雜貨、穀物向他換取一些珠子。
那父親有些受寵若驚,人們突然用諂媚的聲音和他說話,他們的臉上又浮現出溫暖的笑容。可他覺得難以置信,他手裏握著一顆“淚珠”掂量著,難道真的有這樣沉重的淚珠?回到家裏,他把珠子拿給妻子看,向她說起人們要和他交易這件事。女人用詫異的目光盯住他,好像她從來沒有見過他。可他為什麼要羞慚呢,那隻是一滴淚而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流淚不是司空見慣的事嗎?
於是他來到他的孩子麵前,第一次,他請求他,希望他流一些淚。那孩子看到父親手中的珠子,模糊的痛苦和恐懼在他心裏聚積起來,就像風雨前灰色的雲在天空聚積起來。他的眼睛卻始終是幹涸的,即使父親搖晃他、恐嚇他,他也不能流一滴淚。然後他看見站在角落裏哭泣的母親,她似乎在用通紅的眼睛乞求他,他不得已哭了。淚珠滾落到地上,他的父親趴在地上撿四處滾落的珠子。
男孩的眼淚變成了輕易得來的財富,人們開始交換這些珠子。他看見人們在院子裏走來走去,把珠子攤在破布上,或是捏在手裏掂量著它的重量和形狀,為之討價還價。他被迫流淚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他毫不痛苦地流下淚來。第二天,這些淚照例被擺放在市場上,被一雙雙精明的眼睛審視著。可這些眼睛中最聰明的一雙也無從分辨出這淚珠是否真正緣於痛哭。
男孩在消瘦,變得孱弱,在他身上籠罩的那層晶瑩的光暈在漸漸暗淡下去,卻沒有人注意到這些。有一天,他母親看見他呆坐在院子裏,她突然發現那張麵孔像一塊破舊的布,她想到他已很久沒有像以往那樣注視天空、枝條或屋頂,他的眼裏再也沒有思索和好奇的熠熠閃光,像是兩眼幹枯的泉。他發現她在盯著他看,站起身走開了,他蜷縮到屋子裏最昏暗的角落裏,從那裏,他看見一束蒼白的、卷滿灰塵的陽光穿過天窗射進陰冷的屋子。他感到內裏有某些東西在渙散坍塌,他虛弱得渾身發抖。他瑟縮著爬上床,如同他來到世界的那個下午一樣,他安靜地躺在那張藤床上,睜著眼睛。他聽見母親在院子裏走動的聲音,還有風穿過樹梢發出的低語,在他空洞的眼睛裏,屋子充滿了灰塵和光線。沒有任何人在,死亡悄然地覆蓋在他冰涼的身上,一陣巨大的疲憊使那雙美麗的眼睛終於閉攏了。
起初,人們因為爭論屍體該如何處理而喧囂了一段時間。最後,那孩子的母親把屍體埋在自家的院子裏。她整日待在院子裏,警惕著周圍的動靜和路過的人。女人對誰也不說話,人們遠遠看見她頭發白了。
5
漫長的溽暑漸漸消散,在初秋的天氣裏,斷續的馬鈴聲帶來一個長相奇特的外鄉人。他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在酒館裏,常常有很多人圍住他,向他打聽外麵發生的事兒。有人向他提起了怪胎的故事,想趁機兜售給他一些水晶珠子。後來外鄉人不再出現在酒館裏,人們看到他時常徘徊在那個院子外麵。終於有一天,院門向他打開了,他走進去,院門又緊緊關上了。
隔著籬牆,有人看到他們在夜裏掘出了孩子的屍體。外鄉人仔細擦去覆蓋在屍體上的厚厚的泥土,那美麗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男孩還如同處於熟睡中,很長時間年深埋於塵土沒有蝕掉他絲毫的光彩,他身上散出的潔白光暈使院子如同沐浴在月光中。
外鄉人在男孩家裏住下來。他每天對著屍體發呆,有時候沉思,有時候嘴裏嘟噥著,激動地走來走去。一天夜裏,在零星的蚊蚋唱叫中,銀河高遠而明澈。他和那母親坐在院子裏,沙沙的葉聲就在頭頂。外鄉人終於說出了他的請求,他想帶這孩子去一個更好的地方。那是什麼地方呢,那女人問。像宮殿一樣的地方,每個看見他的人都會由衷地讚歎他的美。外鄉人隻能這樣說。然後他又說,如果有一天你不在了,這裏的人可能會毀了這屍體,而在那裏,他永遠都是完整的,是供人瞻仰的、受保護的“藝術”。什麼是“藝術”?孩子的母親不可能明白。可她隱隱感到,這和那孩子短暫而痛苦的生命有關,和他久久停駐在某個地方的眼睛,和他塗畫在地上的飛鳥、蝴蝶都有關。
秋意越來越深的時候,人們聽說外鄉人買走了那塊水晶,甚至他騎的那匹栗色小馬也留給了孩子的父親。他把水晶孩童用一個背囊背在身上離開了這鎮子。人們疑惑地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鎮街上,揣測著那筆據說可買下半個鎮子的錢的數目。他們想不出來有什麼原因促使這陌生人如此著迷於一塊水晶,可是隱隱地感到那不會腐朽的、在背囊裏晃動的屍體掩藏著某種參透不了的玄機。人們想起外鄉人提起的那兩個字——藝術。什麼是藝術?藝術也許是外鄉人為死去的孩子所起的名字。而在“藝術”死亡之前,誰也沒有猜出他真正的價值。
在最初的喧囂之後,空洞和疑惑如雲層般籠罩住這個鎮子。秋雨終於從厚厚的雲層裏飄灑下來,灑落在那些白色藍色和灰色的屋頂上,敲打在向上翹起的簷角上,滑過緊閉的玻璃窗扇。某一個窗欞上懸掛的風鈴仍然發出斷續而忽遠忽近的聲音。雲層似乎覆蓋了整片大地,在無窮無盡的秋雨聲中,人們會回憶起一張麵孔並發現它漸漸清晰,難道他們真的見過這美麗的東西嗎?有些女人取下了掛在脖子上的水晶珠子項鏈。那些像被細細打磨過的、剔透的珠子使她們感到寒冷。然後她們往外看去:秋雨浸泡著窗台、屋角、街道和孤零零豎立著的店鋪招牌,並將一切都塗染成腐爛的落葉的顏色。
⊙文學短評
在所有篇目中,這是唯一一部完全依賴想象完成的作品。水晶兒童不可能存在,但他誕生了。他獨特的長相與身體特征是作者憑空想象的結果。水晶般透明的身體還要生活在常人中間,的確有難度。更難的在於將故事講述下去,神話般的孩子要與父母和周圍人們的關係繼續發展下去。在這裏,作者引入了人的欲望。當人們將損害他的身體作為發財之道時,作品的力度顯現出來。子虛烏有的故事中包含著異常逼真現實的人性,童話般的框架和幻想色彩,悲劇的美學力量,對於複雜人性的不懈追問,都使作品具備了非同一般的藝術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