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草(法國)
蓬草,女,原名馮淑燕,1946年生於香港,籍貫廣東省新會縣。1965年於香港柏立基教育學院英文係畢業,1975年赴法國巴黎,留居至今。先後於巴黎第三大學、法國國立高等翻譯學院深造,專事創作。還有《肖邦傳》《不聽話孩子的故事──世界文壇大師的童話選》等編譯作品。著作有《蓬草小說自選集》《親愛的蘇珊娜》和《櫻桃時節》等多種。
“這些是什麼東西?”莫恩太太看了一眼丈夫手中拿著的一疊小紙條。
莫恩把一張小紙條放在桌子上,“如果我請鄰居們來喝一杯茶……”他指著紙條上的字,念著。
紙上是一幅畫。左上方是一個垂首微笑的太陽;太陽下,是一幢又一幢的城市大樓,窗戶有關著的,也有打開的;窗子如是打開,便有一個,或兩三個人探出半身來,要和另一扇窗子的人微笑、握手或談話,他們均有愉快的麵貌,十分高興見到鄰居;屋頂上,彩色氣球升起來了,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天空上,白色的鳥兒在飛翔,為了表示自由和舒暢。紙條上的文字:“親鄰行動,屋宇節——如果我請鄰居們來喝一杯茶!”
“這是什麼意思?”莫恩太太仍舊不明白,等待丈夫作詳細的解釋。
莫恩告訴她,本區的超級市場,發動人們過一個新的節日,名為屋宇節,希望住在同一樓宇的人,在六月九日這一天,互相邀請,見見麵,同喝一杯茶。這就是親鄰行動。超級市場印了一些紙條,免費派發,人們可把它們用作邀請卡。莫恩把紙條翻過來,“你看,背後便是邀請卡,印了時間、地點、邀請人、被邀請人等欄,隻待填寫。”
莫恩太太睜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做主辦人,邀請這一幢樓宇的住客來我們這兒喝下午茶?”
莫恩笑嘻嘻地反問:“為什麼不可以?”
嫁給這個男人已逾十年,做妻子的仍舊認為:莫恩是一個她難以明白、不容易了解的人。
(至於莫恩,他對妻子從來不產生任何疑問,因為他相信,他的妻子是美麗的聰明的善良的,並且是愛他的,那不就足夠了嗎?還有什麼問題值得他去傷腦筋的呢?!)
莫恩會對植物,特別是花朵說話。
露台上的植物,有蝴蝶花、天竺葵、矮牽牛……這些是花,還有蜘蛛草、紙莎草和一株源自約旦的樹苗。一年前,莫恩夫婦到約旦旅行,在一次遠足中碰見一個小孩,孩子向莫恩攤開手掌,不是求乞;他的掌心有許多種子,他說要送給莫恩。旅行回來,妻子早已忘記這件事情,有一天,她看到莫恩取出種子,用棉花沾水把它們濕潤包蓋,不多久,種子發芽,其中一顆,長成了今天的這株樹苗。莫恩深信,樹苗能長成大樹。隻是,露台上怎能容納一棵大樹?
莫恩曾在某一個聖誕夜,帶了一瓶酒出門。妻子問他去哪兒,他訕訕地說:“陸伯是獨居的,今夜,我去陪他喝一杯。”但不多久他便跑回來,酒原封不動。他很高興地解釋:“我在陸伯的門外,聽到他和別人談話,他不是獨自過聖誕節的,我放下心,沒撳門鈴,便跑回來了。”陸伯是莫恩夫婦從前居住的樓宇的管理員,退了休,已有三年。
莫恩會呆呆地坐在窗前,坐上半天。他在幹什麼呢?看窗外的風景?但窗外的風景是永遠不變的,一樣的高樓大廈,一樣的遠山——莫恩可不同意這樣的判斷,他對妻子說:“夏天,遠山是綠色的,冬天,遠山是灰色的;至於天空,在分秒之間,能改變色彩。”黃昏時,如下了雨,莫恩便興奮地跑往東邊的露台,等待彩虹的出現。
但這樣子的一個人,是不受別人歡迎的。
人們認為他性情乖僻,舉止和常人有異,不明白他的腦袋中到底在想些什麼。至於他在聖誕夜,不經邀請,要找陸伯,更是魯莽的、沒有禮貌的行為,他分明是不遵守社交的規則,不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而他坐在窗前,呆上半天,即使不是傻子,也是一個太無聊的人,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他愛看書?看的是什麼書?全是不實用的東西,虛構杜撰的中外文藝小說!
幸好莫恩太太雖然不能完全了解丈夫,卻不像其他人一般認為莫恩是傻子。她憑著直覺,相信丈夫在表麵的童稚下,藏著一顆珍貴的人性的心。再說,他怎會是傻子?他有一份需要有高度科技知識的職業,他把工作做得蠻好的,老板從來沒對他的工作成績表示不滿意。
隻是關於親鄰行動,做妻子的卻很難和丈夫有同樣的熱心。超級市場之所以發動這樣的節日,不外是替店家做宣傳,主要目的是希望人們前來購物。要請鄰居們喝一杯茶嗎?購物單上便可能包括咖啡、汽水、果汁、啤酒、紅酒,甚至是威士忌或香檳。喝茶,不能沒有小吃、餅幹、糖果、麵包、乳酪、火腿……這些東西,超級市場內全有出售。客似雲來——生意人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