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說眾人歡喜飲酒。卻說朱武、楊春兩個正在寨裏猜疑,捉摸不定,且教小嘍囉再去探聽消息。隻見回去的人出嘍囉。牽著空馬,字字不空。奔到山前,隻叫道:“苦也!陳家哥哥不聽二位哥哥所說,送了性命!”朱武問其緣故,小嘍囉備說交鋒一節,“怎當史進英雄?”朱武道:“我的言語不聽,果有此禍!”楊春道:“我們盡數都去與他死拚,如何?”寫陳達便有陳達,寫楊春又有楊春。朱武道:“亦是不可。他尚自輸了,你如何拚得他過?我有一條苦計,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寫朱武又有朱武。楊春問道:“如何苦計?”朱武附耳低言說道:“隻除恁地……”楊春道:“好計!我和你便去,事不宜遲!”
再說史進正在莊上忿怒未消,隻四字,何等精神,何等氣色。隻見莊客飛報道:“山寨裏朱武、楊春自來了!”史進道:“這廝合休!我教他兩個一發解官。快牽馬過來!”一麵打起梆子,眾人早都到來。史進上了馬,寫得如火似錦。正待出莊門,隻見朱武、楊春步行已到莊前,兩個雙雙跪下,擎著四眼淚。神機軍師,亦複名下無虛。〇不止是苦計,亦實有義氣也。史進下馬來,史進上馬,史進下馬,一上一下,史進如虎也。喝道:“你兩個跪下如何說?”朱武哭道:“小人等三個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一邊說解官請賞,一邊說被官逼迫,令人浩歎。當初發願道:‘不求同日生,隻願同日死。’雖不及關、張、劉備的義氣,其心則同。今日小弟陳達不聽好言,誤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貴莊,無計懇求,今來一徑就死。其言令人感泣,真乃神機軍師。望英雄將我三人一發解官請賞,誓不皺眉。我等就英雄手內請死,並無怨心。”解官則死於官也,又曰英雄手內請死,其視史進如戲也,真乃神機軍師。
史進聽了,尋思道:“他們直恁義氣!我若拿他去解官請賞時,反教天下好漢們恥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蟲不吃伏肉[83]。’”出於何典?史進便道:“你兩個且跟我進來。”直是下榻留賢,豈是開門揖盜?快哉史進也。朱武、楊春並無懼怯,隨了史進,直到後廳前跪下,又教史進綁縛。此反嫌其詐。朱武之所以為地煞也哉。史進三回五次叫起來,他兩個那裏肯起來。此反嫌其詐。“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橫插二語,奇筆妙筆。史進道:“你們既然如此義氣深重,我若送了你們,不是好漢。我放陳達還你,如何?”朱武道:“休得連累了英雄,不當穩便,寧可把我們去解官請賞[84]。”此反嫌其詐。史進道:“如何使得?你肯吃我酒食麼?”不惟引入後廳,又要酌酒相待,此時三四百史家村人,在外廳打麥場上,大郎視之,真如蚊蚋耳。〇寫史進粗糙可愛。朱武道:“一死尚然不懼,何況酒肉乎!”當時史進大喜,解放陳達,就後廳上座置酒設席管待三人。忽為俘虜,忽為上客。快哉史進,千載無此筵席。朱武、楊春、陳達拜謝大恩。酒至數杯,少添春色。酒罷,三人謝了史進,回山去了。史進送出莊門,史進妙人,令人想殺。〇真是成禮而別,笑世上鞠躬之偽也。自回莊上。
卻說朱武等三人歸到寨中坐下,朱武道:“我們非這條苦計,怎得性命在此?雖然救了一人,卻也難得史大郎為義氣上放了我們。過幾日備些禮物送去,謝他救命之恩。”
話休絮繁。過了十數日,以下是一節。朱武等三人收拾得三十兩蒜條金,使兩個小嘍囉,乘月黑夜送去史家莊上。當夜敲門,莊客報知,史進火急披衣,來到莊前,問小嘍囉:“有甚話說?”小嘍囉道:“三個頭領再三拜覆:特使進獻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取出金子遞與史進。初時推卻,次後尋思道:“既然好意送來,受之為當。”叫莊客置酒,管待小較吃了半夜酒[85],把些零碎銀兩賞了小較回山。又過半月有餘,以下又是一節。朱武等三人在寨中商議,擄掠得好大珠子,又使小嘍囉連夜送來莊上。史進受了,不在話下。
又過了半月,以下又是一節。史進尋思道:弄出也。“也難得這三個敬重我,我也備些禮物回奉他。”次日,叫莊客尋個裁縫,自去縣裏買了三匹紅錦,裁成三領錦襖子;又揀肥羊煮了三個,將大盒子盛了,委兩個莊客去送。史進莊上有個為頭的莊客王四,此人頗能答應官府[86],口舌利便,為欲寫他巧言誤事,卻先寫他答應官府,是倒插過來之筆。〇大郎誤矣,安見口舌利便,頗能答應之人,而能托事有成者乎?君子鑒於此,而知能文之士,不足用也。滿莊人都叫他做“賽伯當”。史進教他同一個得力莊客,挑了盒擔,直送到山下。小嘍囉問了備細,引到山寨裏見了朱武等。三個頭領大喜,受了錦襖子並肥羊酒禮,把十兩銀子賞了莊客。每人吃了十數碗酒,先以山寨送禮,引出史進送禮;先以送禮吃酒,引出下書吃酒,筆下節節次次,妙甚。下山同歸莊內,見了史進,說道:“山上頭領多多上覆。”史進自此常常與朱武等三人往來。不時間,隻是王四去山寨裏送物事,不止一日。史進總結一名。寨裏頭領也頻頻地使人送金銀來與史進。山寨亦總結一句。〇已上文散敘三段,總結二段,皆為下王四失事作引,非正文也。
荏苒光陰,時遇八月中秋到來。史進要和三人說話,約至十五夜來莊上賞月取酒。先使莊客王四齎一封請書直去少華山上,請朱武、陳達、楊春來莊上赴席。王四馳書徑到山寨裏,見了三位頭領,下了來書。朱武看了大喜。三個應允,隨即寫封回書,賞了王四五兩銀子,吃了十來碗酒。有前文吃酒,便令此處吃酒不突然也。王四下得山來,正撞著時常送物事來的小嘍囉[87],一把抱住,那裏肯放,又拖去山路邊村酒店裏吃了十數碗酒,寫王四酒醉,不作一番便倒,又轉出時常送物事小嘍囉來,筆墨回環兜鎖,妙不可言。王四相別了回莊,一麵走著,被山風一吹,好。酒卻湧上來,踉踉蹌蹌,一步一攧;走不得十裏之路,見座林子,奔到裏麵,望著那綠茸茸莎草地上撲地倒了。
原來摽(免)〔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張兔兒[88],王四之醉也,便借送物事小嘍囉;回書之失也,便借摽兔李吉。筆墨回環兜鎖,妙不可言。若俗筆另添出無數人,便令文字散亂無致也。認得是史家莊上王四,趕入林子裏來扶他,那裏扶得動?初是好意相扶。隻見王四搭膊裏突出銀子來,李吉尋思次是見銀起意。道:“這廝醉了,那裏討得許多?何不拿他些?”也是天罡星合當聚會,自是生出機會來。李吉解那搭膊,望地下隻一抖,那封回書和銀子都抖出來。活是無心拾得。李吉拿起,頗識幾字,將書拆開看時,見上麵寫著少華山朱武、陳達、楊春;中間多有兼文帶武的言語,卻不識得,隻認得三個名字。隻認三個名字足矣,不必全書也。李吉道:“我做獵戶,幾時能夠發跡?算命道我今年有大財,卻在這裏!三是誤信算命。〇寫李吉出首,亦複曲曲而來。華陰縣裏見出三千貫賞錢,捕捉他三個賊人。叵耐史進那廝,前日我去他莊上尋矮丘乙郎,他道我來相腳頭躧盤[89],你原來倒和賊人來往!”回環兜鎖,絕世文情。銀子並書都拿去了,望華陰縣裏來出首[90]。
卻說莊客王四一覺直睡到二更方醒,覺來看見月光微微照在身上,吃了一驚,跳將起來,卻見四邊都是鬆樹;嚐讀坡公《赤壁賦》“人影在地,仰見明月”二語,歎其妙絕,蓋先見影,後見月,便宛然晚步光景也。此忽然脫化此法,寫作王四醒來,先見月光,後見鬆樹,便宛然五更酒醒光景,真乃善於用古矣。便去腰裏摸時,搭膊和書都不見了。四下裏尋時,隻見空搭膊在莎草地上。王四隻管叫苦,尋思道:“銀子不打緊[91],這封回書卻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頭一縱,計上心來,前特讚王四賽(百)〔伯〕當,正為此眉頭一縱耳。自道:“若向去莊上說脫了回書[92],大郎必然焦躁,定是趕我出來;不如隻說不曾有回書,那裏查照?”計較定了,飛也似取路歸來莊上,卻好五更天氣。
史進見王四回來,問道:“你緣何方才歸來?”王四道:“托主人福蔭,寨中三個頭領都不肯放,留住王四吃了半夜酒,因此回來遲了。”史進又問:“曾有回書麼?”王四道:“三個頭領要寫回書,卻是小人道:‘三位頭領既然準來赴席,何必回書?小人又有杯酒,路上恐有些失支脫節,不是耍處[93]。’”上文特讚頗能答應,正為是也。史進聽了大喜,說道:“不枉了諸人叫做‘賽伯當’,真個了得!”王四應道:“小人怎敢差遲,路上不曾住腳,一直奔回莊上。”於路隻見鬆樹林裏一隻死狗。史進道:“既然如此,教人去縣裏買些果品案酒伺候。”
不覺中秋節至,是日晴明得好。史進當日分付家中莊客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個雞鵝,準備下酒食筵宴。看看天色晚來,少華山上朱武、陳達、楊春三個頭領,分付小嘍囉看守寨柵,隻帶三五個做伴,將了樸刀[94],各跨口腰刀,不騎鞍馬,步行下山,便令門外無馬,以為下文抵賴地。徑來到史家莊上。史進接著,各敘禮罷,請入後園。莊內已安排下筵宴。史進請三位頭領上坐,史進對席相陪,便叫莊客把前後莊門拴了,照後不要開門等句。一麵飲酒。莊內莊客輪流把盞,一邊割羊勸酒。
酒至數杯,卻早東邊推起那輪明月。史進和三個頭領敘說舊話新言。隻聽得牆外一聲喊起,火把亂明。史進大驚,跳起身來道:“三位賢友且坐,待我去看!”喝叫莊客:“不要開門!”掇條梯子上牆打一看時,寫得好。隻見是華陰縣尉在馬上,引著兩個都頭,帶著三四百土兵[95],圍住莊院。史進和三個頭領隻管叫苦。外麵火把光中照見鋼叉、樸刀、五股叉、留客住[96],擺得似麻林一般。兩個都頭口裏叫道:“不要走了強賊!”如火。
不是這夥人來捉史進並三個頭領,怎地教史進先殺了一兩個人,結識了十數個好漢?直教:
蘆花深處屯兵士,
荷葉陰中治戰船。
畢竟史進與三個頭領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1] 破落戶:衰敗沒落的人家。
[2] 氣毬:古代遊戲用具。用以蹴踢的球。
[3] 毛傍、立人:即現在漢字偏旁部首中的毛字旁、單人旁。
[4] 相撲:古代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古稱角觝,猶今之摔跤運動。
[5] 幫閑:為官僚、豪富們消遣玩樂而湊趣效勞。
[6] 生鐵:即“鐵公雞”的意思。使錢:花錢。
[7] 三瓦兩舍:宋代對妓院、茶樓、酒肆及其他遊樂場所的總稱。
[8] 脊杖:古時一種施於背部的杖刑。
[9] 迭配:遞配,充軍。
[10] 幹隔澇漢子:患幹疥瘡的人。比喻不幹不淨的人。
[11] 生藥:簡單加工而未精製的藥物。亦指天然藥材。將仕:本是官名,“將仕郎”的簡稱。後也用以稱無官職的富豪。
[12] 人事:指贈送的禮品。
[13] 齎(jī)發:資助,打發。
[14] 迤邐(yǐ lǐ):緩行貌。
[15] 幹人:宋朝民戶中的富豪和官戶家中辦事的差役。
[16] 遭際:遭遇時機,指受到達官貴人的提拔、賞識。
[17] 掌東駕:即太子之意。
[18] 水陸:指水中和陸地所產的食物。
[19] 碾:打磨,雕琢。
[20] 黃門:太監。
[21] 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種便帽。後來士人多戴這種帽子。
[22] 東人:東家,主人。
[23] 叉手:兩手在胸前相交,表示恭敬。
[24] 齊雲社:南宋時的蹴鞠(踢球)組織,類似於現在的足球俱樂部。此為作者借用。
[25] 鰾(biào)膠:用魚鰾或豬皮等熬製的膠。黏性較大。
[26] 門子:指官府中親侍左右的仆役。
[27] 殿帥:宋代稱統領禁軍的殿前司長官都指揮使或殿前指揮使為殿帥。
[28] 手本:見上司、座師或貴官所用的名帖,上書自己的履曆。
[29] 廝:對男子輕蔑的稱呼,猶小子。
[30] 牌頭:對差役或軍士的敬稱。
[31] 見:同“現”。後文“見”字多有此用法。
[32] 唱喏(rě):古代男子所行之禮,叉手行禮,同時出聲致敬。
[33] 圓社:宋代踢球的團體。也指踢球的人。
[34] 奈何:想辦法對付。
[35] 計較:打算,主張。
[36] 老種經略:指當時鎮守西邊邊疆的名將種諤。
[37] 須:一定,必定。
[38] 安置:本指就寢,安歇。後用作稱別人就寢的敬詞。
[39] 打挾:收藏。
[40] 袱駝:馱在馬上的包裹。
[41] 粗重:粗大笨重而價值不高的器物,與“細軟”相對。
[42] 慚愧:感幸之詞。意為多謝、難得、僥幸。
[43] 宿頭:借宿之處。
[44] 遮莫:有盡管、哪怕之意。
[45] 巴:靠近。
[46] 打火:旅途中休息做飯。
[47] 篩:斟酒。
[48] 頭口:指騾馬驢牛之類大牲畜。
[49] 一發:一起,一同。
[50] 脫膊:方言。猶赤膊,赤裸著上身。
[51] 扠(chāi):交手,較量。
[52] 長上:長輩,尊長。
[53] 端正:妥帖,停當。
[54] 吃:被,讓。
[55] 村:粗劣,蠢笨。
[56] 耍子:玩耍。
[57] 小頑:謙稱自己年輕的兒子。
[58] 旗鼓:武術使棍棒的架式。
[59] 繳:同“攪”。攪動。
[60] 掇(duó):搬取。
[61] 奸不廝欺,俏不廝瞞:即明人不說暗話之意。
[62] 奈何:謂采取手段、辦法整治對方。
[63] 勾當:做事,謀生。
[64] 裏正:古時鄉官。裏長。
[65] 簡:即鐧。古代兵器。金屬製成,長條形,有四棱,無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撾(zhuā):古代兵器。金屬製成,長條形,無刃,上端做成鷹爪形。朳(bā):古代兵器。形似耙,無齒。
[66] 段子:即緞子。一種質地厚密而有光澤的絲織品。
[67] 打熬:磨煉。
[68] 證:病況,症候。後多作“症”。
[69] 理七:一種齋祭亡魂的儀式。舊俗人死後,生者每七天為之齋供一次,並請和尚誦經,四十九天中共行七次,稱為理七。
[70] 生天:佛教謂行十善者死後轉生天道。
[71] 家生:家什,器具的總稱。此指武器。
[72] 交床:胡床的別稱,一種有靠背、能折疊的坐具。
[73] 相腳頭:宋時江湖上隱語。謂行竊前先行窺探、踩點。
[74] 薅(hāo)惱:騷擾。
[75] 陌:量詞。祭奠所燒的紙錢,約相當於“疊”。順溜紙:指祈求神鬼保佑順利而燒的紙錢。
[76] 囉唕:騷擾,吵鬧。
[77] 撩撥:招惹。
[78] 搭膊:一種用較寬的綢、布做成的束衣腰巾,有的中間有小口袋,可以裹係錢物。
[79] 綽(chāo):抓,提。
[80] 幹紅:深紅色。
[81] 繇:通“由”。
[82] 驟:使馬奔馳,縱轡。
[83] 伏肉:死屍的肉。
[84] 解官:解送官府。
[85] 小較:即小校。小卒。
[86] 答應:應酬,應付。
[87] 物事:東西,物品。
[88] 張兔兒:設網捕捉野兔。
[89] 躧(xǐ)盤:探查路徑。
[90] 出首:檢舉,告發。
[91] 打緊:重要。
[92] 向去:猶今後。
[93] 耍處:猶兒戲。可以輕忽的事。
[94] 樸(pō)刀:一種刀身窄長,刀柄較短的刀。雙手使用。
[95] 土兵:地方兵。
[96] 留客住:古兵器名。一種頭端有倒鉤的長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