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湯楷的介紹下,任候耕先後攬到了經委下屬兩家小企業的廠房改造工程,發了一筆小財。而鄭湯楷呢,對於任候耕送上來的紅包總是客客氣氣地謝絕。不過,後來任候耕也摸到了鄭湯楷的脾氣,他不肯幾千幾萬地收,但是,對於高檔禮品還是十分願意收下的,另外,逢年過節,對於五百八百的禮金,他也收得比較爽快。任候耕是個聰明的人,他便到鄭湯楷家裏跑得更勤了,中國人講究多,節日也多,一年下來,任候耕塞給鄭湯楷的錢數目也不少了。任候耕知道,錢要大家賺、大家花,一個人獨吞是要消化不良的。於是,他總是把拿到的好處分出相當的一部分來送給鄭湯楷,至於他如何送,鄭湯楷如何收,這隻不過是個方式方法問題罷了。

任候耕與鄭湯楷的關係越來越好,成了鐵杆兄弟。任候耕給了鄭湯楷不少錢,但鄭湯楷並沒有主動要,任候耕便覺得鄭湯楷這個人素質不錯,便有心要好好栽培他一番。那年市裏換屆選舉,市委書記祈成富征求他的意見,要他對綮雲市的中層幹部評一評,看哪些幹部比較能幹、比較聽話,能夠和“市委保持一致”。任候耕便說:“中層幹部裏麵,最能幹的就是經委主任鄭湯楷了,他在經委主持工作這些年來,辦了不少事,綮雲這幾年經濟發展這麼快,他也是有功勞的,對提高市委的威望也是起到重要作用的。而且,這個人對市委的意見是絕對服從,對祈書記也是非常尊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聽話,如果讓這個人當副市長,市領導班子將會更加團結,更加有凝聚力和戰鬥力,更加有利於綮雲今後工作的開展。”

祈成富對任候耕的這番話非常讚同,因為,他對鄭湯楷的印象本來就不錯,經過民間知名人士任候耕這麼一評,他就更放心了。果然,不久以後鄭湯楷就被人大選舉為綮雲市的副市長,主管綮雲的工交企業。

鄭湯楷當上副市長後,聽說任候耕幫他出了不少力,從此就與任候耕的關係更貼近了。任候耕呢,有什麼事就找鄭湯楷說,特別是攬工程的事,隻要任候耕來找他,他就幫助寫條子、打電話,在分管工業的副市長的關照下,那些年全市不少企業的廠房改造和企業宿舍樓建設工程,都被任候耕攬了下來,然後再轉手給建築企業,任候耕從中領取了高額的回扣。

以前那些次,他究竟幫助任候耕搞了多少次工程,自己又從任候耕手裏轉手拿到了多少好處,實在是記不太清楚了。要說清楚,隻有最近而且又是數目最大的一次了,那就是綮雲第二農貿市場大樓的事。

綮雲城市建設步伐越來越快,農貿市場也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的要求。城東有一個最大的農貿市場,叫做綮雲農貿市場,但城西那邊太遠,到這裏買菜不方便。雖然城西也有幾個小農貿市場,但地點太分散,人大代表開會時提議,城西要建一個上規模的農貿市場,就叫做綮雲第二農貿市場吧。

第二農貿市場資金已經到位,工程也準備開工。可是,現在工程建設不比以前,上了五十萬就要到市招投標辦公室報道,參加公開招標。如果公開招標的話,中標的企業可能是建設方不熟悉的企業,甚至可能完全是個陌生的麵孔。那麼,建設方的領導還有什麼利益可圖?這個招投標辦公室早就成立了,但約束力不強,各部門仍舊我行我素,想招標就招標,不招標就不招標。但是,後來在上級紀委、監察局的統一要求下,越來越具有強製性。如果工程項目不公開招標,就要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查處,建設方的負責人還要受到黨紀政紀處分。這一招可就厲害了。建設單位隻得規規矩矩地到招標辦報道,按照招標程序向全市甚至是市內市外的建築企業進行公開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