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大辭典》中說:“嫉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麵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複雜的情緒狀態。”正是在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下,致使很多人忽視了原本所擁有的一切,最終將幸福美滿斷送在了自己手中。
笑笑和林蔭是某藝術院校的高材生,兩人不僅同住一個宿舍,而且誌趣、愛好相投,所以,很快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漸漸地,同學們將性格迥異的兩人,戲稱為“動靜才女組合”。
原來,生性開朗的笑笑,不僅相貌出眾,而且才華橫溢,所以,頗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而性格孤僻的林蔭,總以冷美人的表情待人,所以,朋友不多的她覺得自己像隻醜小鴨,處處都比笑笑差,甚至認為是笑笑搶占了自己風頭,所以,她開始漸漸地疏遠笑笑,對其冷言冷語。
不久,學院舉辦了新生設計大賽,林蔭決定抓住此次機會,以證實自己比笑笑強。但事與願違,笑笑贏取了一等獎,而她卻名落孫山,於是,嫉火中燒的林蔭,趁寢室無人時,將笑笑的設計圖紙撕了個粉碎。
考試前一個月,林蔭開始焦躁不安,她擔心笑笑的考試成績超過自己,所以,每天都精神緊繃,吃不下也睡不著,胸中像壓了一塊大石頭似的。不久之後,她就被父母接回家中休學靜養了。
是什麼原因造成身體健康的林蔭,不得不休學回家養病呢?正所謂“病由心生”,林蔭正是因為嫉妒笑笑的成績,認為自己不僅相貌不如她,學習成績也比不上她,所以,內心深處就會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進而導致心理失衡,終日精神異常緊張,最終無法正常在學校生活,隻好休學回家靜養。
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對此,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一種企圖縮小差距,維持原來平衡狀況的一種心理防禦反應。所以,當別人在某些方麵超越自己,而我們的欲望卻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引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抵觸心理,甚至產生企圖破壞別人優越感的激烈情緒活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心理現象隨處可見。例如,當同事獲取老板信任時,當上司偏愛搭檔時,當老師喜歡其他同學時……也許,你的心裏就會酸溜溜的不是滋味,隨即就會產生一種包含著羨慕與憎惡、憤怒與怨恨、猜嫌與失望、屈辱與虛榮,或是傷心與悲痛的複雜情感,其實,這種情感就是嫉妒心理。
愛嫉妒的人往往無法容忍別人的優秀,尤其是身邊的好友超過了自己,因為他總擔心別人取得了自己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等名利,進而掩蓋自己的光芒。所以,在他們看來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最好也得不到。於是,一旦周圍有人超越了自己,愛嫉妒的人就會運用各種手段去破壞。所以,嫉妒心強的人往往結識不到知心朋友。然而,愛嫉妒的人又是可憐的,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和自卑心理,無時無刻不侵蝕著他們,不僅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還將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工作,致使他們無法享受美好的生活,更體會不到人生的樂趣。所以,有人說,嫉妒的人是可悲的,隨時會有毒發身亡的可能性,這是因為“心靈的疾病”會擴散到身體各處,從而引起肢體的不良反應,七病八疾不請自到,因此,嫉妒也被稱為“摧毀人性和健康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