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參加革命早於蔣介石,所以一直看不起蔣。他曾經成立過反蔣的組織,這個反蔣組織在1931年解散。因為這一年汪精衛和蔣介石攜手合作,二人分工明確。蔣主抓軍部上的事,而汪主抓政治上的事。即使這樣,他們二人也心知肚明,其實隻是表麵上的合作,內心各有打算。
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召開時,汪精衛任本次大會的主席。在開會當天,司儀不知怎麼搞的,竟然把節目單看錯了,原本應該由蔣介石致開幕詞的,司儀卻請汪精衛致開幕詞,這一下讓蔣介石臉麵頓失。而汪精衛措手不及,因為他事先沒有準備,上台結結巴巴地說了一陣,台下的委員們議論紛紛。按照規定,開幕式過後全體委員要拍集體照。可是蔣介石卻走進了自己的休息室。其他委員都按照順序坐好等蔣介石出來一起拍照。可是蔣介石卻拒絕拍照。擔任本次會議主席的汪精衛便去請蔣介石,可是蔣介石卻說:“今天秩序太亂,恐怕要出事,你最好也不要出去。”請不動蔣介石的汪精衛很生氣,他也不理會蔣介石的那句話,便一個人出來坐好準備拍照。
就在照完相之後,一個瘦高個兒突然從下麵的人群中躥出來,對著汪精衛就連開三槍,汪精衛的左頰、左臂和後背脊椎骨分別中彈。
頓時,現場一片混亂,人們在驚慌中四處躲避。遇事沉穩的張學良用腳踢掉了刺客的手槍,旁邊汪精衛的衛士們迅速上前將其抓住。
眾所周知,蔣介石和汪精衛不和,恰巧當時蔣介石又不在場,所以,大部分都認為是蔣介石派人刺殺汪精衛。聽到槍聲的蔣介石馬上從休息室裏跑出來,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也隨後來到。當她看到蔣介石去扶倒在地上的汪精衛時,便對蔣介石說:“蔣先生,如果你不讓兆銘(汪精衛)幹就明說,幹嗎采用這種手段?”一臉尷尬的蔣介石不知如何辯解,他說:“到底是誰幹的,會查清楚的,但絕對不是我幹的,現在最要緊的是送他去醫院。”
經審訊,汪精衛被刺之事的確與蔣介石無關。
刺殺汪精衛的凶手名叫孫鳳鳴,他曾經是十九路軍的排長,對於蔣介石和汪精衛的投降政策恨之入骨。於是就和“暗殺大王”王亞樵組成了一個暗殺小組,準備在國民黨六中全會開幕的當天行刺蔣介石,可是蔣介石卻因生氣沒有參加拍照, 這三槍就打在了汪精衛身上。
汪精衛中的這三槍都不是致命傷,所以保住了性命。事後醫生把他臉上和手臂上的子彈取出,但是在後肋骨與脊椎之間的那一顆子彈卻無法取出來。因為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再者汪精衛身體太虛弱經不起大手術了,醫生說,這顆子彈即使一直留在身體裏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隻要平時注意保養即可。
以後的汪精衛就帶著這顆子彈過日子,可是中彈部位經常發炎,一發炎就會讓他背部疼痛。
1932年起,他們先後和日本人簽訂了一係列出賣中國主權的條約:《淞滬停戰協定》、《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等,這讓國民十分痛恨蔣汪的舉措。
1938年7月,日本人把蔣介石甩在一邊,決定引誘汪精衛投降。汪精衛和日本人勾結密切,同年年底,日本人的目的達到了,汪精衛和妻子陳璧君以及曾仲鳴、周佛海、陶希聖等人從昆明逃到了越南河內。到達越南之後的汪精衛十分放肆,他在香港發表“豔電”,表示投降日本,讓國民政府和日本“和談”。幾日後,他又讓日本對重慶實施轟炸。這一切徹底激怒了蔣介石以及愛國人士,忍無可忍的蔣介石下達了暗殺汪精衛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