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吃了一驚,再三謝了那奶媽,也不敢去見郭子興了,匆匆地走出王府,跳上馬,慌慌忙忙地回到元帥府中,還不曾坐定,郭子興請他赴宴的帖子已經來了。朱元璋實在想不明白也不敢相信郭子興何以突然要殺自己,可奶媽的話又如何解釋。其實朱元璋並不是十分相信那個奶媽的話,但他一向是小心謹慎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若非如此小心的本性,也許他就不會忍心在日後屠殺了那些曾經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了。事實上朱元璋在自己前半生的生涯中,倒還真是受益於小心,此刻他對著那份請柬,暗自叫聲:好險啊!
一進後堂,花枝招展的櫻桃淺笑盈盈地問朱元璋:“今天見了王爺,可議些什麼事兒?”朱元璋連連搖手道:“我還敢去見他?他都快要殺我了!”
櫻桃聽了,不禁非常吃驚:“這是為什麼?”朱元璋就將奶媽的話,細細說了一遍。這時的櫻桃和朱元璋愛正濃情已深,一顆芳心整個兒地向著朱元璋,早把郭子興當初吩咐她的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於是櫻桃也把郭子興命她來籠絡朱元璋的情由,一股腦和盤托出。朱元璋聽罷,對奶媽的話再無半點疑問,心中那萬分感激突然變質了,貧困中見真情,逆境裏得真心,當初的悟心師傅對貧困中逆境裏的朱元璋是一片真情與真心,可如今,春風漸得意中須要防暗箭,前呼後擁裏更得小心性命,朱元璋想到這兒,禁不住神色黯然,心情索然,思緒悵然,再也沒心思和櫻桃溫存溫存談風月笑風雲了,他對櫻桃說了句“我自有辦法”就出去了,一麵便打發小軍去回複郭子興,推說自己身體有些不舒服,不能赴宴,隻好改日謝罪。
何以非常寵信卻突然變臉要殺?朱元璋的疑惑隻是有郭子興本人最明白,原來這一年的九月中旬是郭子興的誕辰,濠州的大小將士都來叩賀。郭子興便全副披掛,到校場中去閱操。他看到高興處,便吩咐兵士卸了甲,各賜壽酒一杯。誰知衛兵出去高叫:“王爺有令,兵士們卸甲賞酒!”連喊了幾聲,兵幹們隻顧他們的操演,睬也不睬理也不理。衛兵回報郭子興,郭子興大怒道:“我的命令他們敢違抗嗎?那還了得!”朱元璋在旁忙起身道:“且請息怒,這都是我的不好。”說著從袖中取出一麵尖角旗來,授給親隨,那親隨執了尖角旗奔到將台上一揮,大聲說道:“元帥有令,著兵士們卸甲賞酒!”聲猶未絕,兵士們暴雷也似地應了一聲,三千馬步兵丁,齊齊地卸了甲,列著隊等候賞賜。
郭子興當然履行諾言,令賞酒給他們喝,同時盡量做出一副無心又隨意的樣子問朱元璋道:“為什麼兵士們不聽本王的話,倒服從這麵小旗呢?”朱元璋一時大意,哈哈笑著答道:“這就叫做軍以令行,倘軍士不聽令,那便是亂軍了。”
郭子興聽了雖然點頭點得很大度很高興,可心裏強烈的不悅已經不能讓他再有心情看下去了,於是就令兵士停了操,自己回了王府。
當初獻美人計的趙大見朱元璋權勢日盛,郭子興也益加寵信,自己倒反被疏遠起來,因此由羨生妒,便常在輕信的郭子興麵前中傷朱元璋。眼下趙大跟隨著郭子興回到王府中,擅長察言觀色的他乘勢進讒:“今日王爺可覺得將士們有異嗎?”郭子興故意吃驚地說:“這話從何而來?”趙大也故意冷笑了兩聲,說:“方才王爺命卸甲賞酒,為什麼他們不理不睬?”
一句話把郭子興說得耳根子都紅了起來,勉強拿出一副豁達大度的派頭,皮笑著可肉卻說什麼也不肯笑地答道:“那是軍令攸關,軍中隻有知令,才是統兵,否則便是亂軍了,不是他們敢有意違俺的命令。”
趙大再次大笑起來,說:“那麼元璋的權力也就大極了,萬一他要變了心,兵士們隻知聽他的軍令指揮,怕沒有人再來聽王爺的命令了。”這話又是一記重型炸彈,正正好好地擊中郭子興的心坎,於是他放下全部的戒備和偽裝,低聲問趙大:“你一向是我的心腹之交,我待你也是推心置腹,今日之事,你看如何是好?”
趙大一見水到渠成,自然要住井裏推一塊最大最大的石頭:“我原來曾說元璋有過人的才智,蛟龍終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將來必是個大大的後患。”郭子興越發愁了起來,說:“現在兵權已在他手中,怎樣才能削去他的兵柄,須得有一個兩全的法子。否則打草驚蛇,弄巧成拙,豈不糟了嗎?”
趙大沉吟了一會說:“王爺果然要除朱元璋,隻消一封請帖就完事了!仍是叫他赴宴,到時候兩旁暗暗埋伏好了甲士,飲到中間,王爺咳嗽一聲,我就領衛士一擁上前,把朱元璋擒住,命他將兵符交出來,如其不依,立刻砍了他的頭顱,去軍前號令示眾,隻說朱元璋謀叛,現已正法。這樣一來,殺一儆百,還愁士兵們不聽號令嗎?”
郭子興自以為以自己的大聰明得到了一個大大的妙計,於是高興起來,吩咐趙大去準備。過了幾天,趙大布置妥當,來報知子興。兩人在密室中商議,就在這天的午後舉事。哪曉得就在這時,恰巧府中的奶媽抱著郭子興的幼子從門前經過。郭子興平日最喜歡這個小兒子,常常摟著他在膝上和諸將們議事,又因為奶媽是個鄉下婦人,雖進出密室,卻並不疑心她會泄露機密;誰知偏偏就是她走露了這個天大的秘密消息。
其時徐達、湯和、胡大海、吳良、花雲等出兵滁州,與元兵相持了半年多,分不出勝敗。元璋在濠州聽得這個戰訊,便上書郭子興,說願領兵去掃蕩元軍。
郭子興自那天邀元璋赴宴不見應召,他便開始懷疑了,後來幾次相請,朱元璋仍是推托不肯赴宴。郭子興越發疑心,估計是漏了風聲,禁不住終日惶惶,深怕元璋為患濠州,暗中令趙大時時提防著,現在見朱元璋請命出兵,正中下懷,巴不得元璋離開濠州,所以一口應允。殊不知朱元璋若在濠州倒做不成什麼,他一到滁州會合了郭子興部下的將領,可就成事了,待到郭子興悔悟,元璋已如虎生翅,做了群雄的首領;而郭子興空落了個聰明反被聰明誤。
群雄逐鹿
這個時候的元王朝大帝國,自順帝妥瓘帖木耳登位以來,國紀一天壞似一天,到了垂亡的幾年,順帝越發荒淫無度了。當時四方群盜如毛,隻靠著赤膽忠心的脫脫丞相和皇叔赤福壽、右都督白彥圖等寥寥幾個人拚命地東征西討,可是剛滅了那麵的,這邊的又起來造反了。外麵的臣子們累得精疲力盡,順帝在宮裏卻和沒事一樣。他寵信著嬖臣哈麻、禿木兒等,又把番僧請到宮中拜他做了靈異神聖至寶大法師,教授一種房中秘術,叫作“大歡喜”。令宮女嬪妃都一絲不掛地在氈上舞蹈,男女不分,僧道混雜,大家跳了一會,就一對對地交接起來,這叫作大魔舞。順帝看得高興了,也挨在眾男女中鬧一回。宮中的嬪妃玩得厭了,便下諭民間挑選秀女。
那一班奸惡的官吏或是乘機向良民索詐,或是借著聖旨去擄掠婦女的,嚇得百姓們家裏不敢養著女兒,已經許了人家的,忙著送給夫家。不曾有人家的,連夜送與人家做妻室。因此那些紈絝子弟,竟有一天中得五六個妻子的,至於妻妾兩字,也不問了。據當時人說:“有把女兒送去幽禁在深宮裏給那些和尚們糟踏,不如送人家做小老婆,骨肉倒可以常常相見。若一經被選進宮,父母女兒永遠不得見麵,就和死了差不多。”
後來沒的秀女選了,上諭還一迭再至接連三地催促。地方官要保前程,就命胥役們搜捕良家的美貌婦人,不問有夫無夫,都搜羅了去改扮成秀女,送上京中去塞責。後來百姓中凡是有妻室的人,都嚇得心膽俱碎,內中稍有資產的,要保全妻子,便弄得傾家蕩產。沒有錢財的,隻好硬著頭皮把妻子送去。
有多少眼睜睜地瞧著妻子被官兵捕去,卻無可奈何地頓足捶胸;又有多少少年夫妻難分難舍,可憐相對痛哭,肝腸寸斷,而那如狼似虎的衙役,不管他們舍得舍不得,把男的打到一邊,拖了女的便走。貞烈的婦女在半路上,或投河或懸梁,自盡的不知其數。有許多男子見妻子自殺,就也大哭一場跳在河中尋死,好生生的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就這樣屋空夜鬼哭。那種情形的淒慘,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鐵石人看了也要落淚的。百姓如何能不個個嗟怨,人人懷反心,凡是哪一個地方選秀女,哪個地方就必定是哭聲遍野,於是發生暴亂也就是必然的了,一位好漢叫毛貴,他因為妻子被地方官硬生生地捕了去,便糾集三四百人,趕上去奪回來自己的妻子,還把所有奪去的婦女,一個個送回家。及至大隊的官兵到來,毛貴和眾漢子們一見官府兵,個個恨得咬牙切齒,人人摩拳擦掌,開戰後以死相拚相抗拒,官兵被殺死幾百個也就是肯定的了,事後,毛貴知道禍已闖大了,騎虎不能下,索性邀了盜匪們入夥,三天之中招集了兩萬多人,殺了官吏,占了城池,就在盂津起義。
這時又有泰州人私鹽販子張士誠起事,攻破高郵,殺了知府李齊。士誠的聲勢日漸浩大,各處來投奔他的,每一天總得有個幾百人,好在他軍餉豐足,人也越弄越多了,他便自稱誠王,就在高郵造起了王府,居然也稱孤道寡起來。
這個時候朱元璋帶了郭英、義兒沐英,領著大兵到了滁州,同元軍大殺一陣,還擒了賈魯。徐達見元璋行軍有道,恩威並濟,知道是個有作為的人,便來和元璋商議,共圖霸業。元璋大喜,恰巧懷遠人常遇春,自白楊村帶了三十多騎來投元璋,元璋更是高興。於是由眾人推舉朱元璋做了元帥,在滁州舉旗起義。
其時郭子興部下的諸將,恨郭子興賞罰不明、寡謀少斷,大家都有些麵順心叛。這時見新主帥英毅強幹,和郭子興大不相同,便一起傾心來輔助朱元璋。
於是朱元璋沒有多久就一麵攻城撥寨,一麵趁著郭子興新死,趕赴濠州,以治喪為名收附郭子興部下人馬,等喪事就緒,諸將見朱元璋樣樣如儀,心中已暗暗佩服,加以城中無主,眾人反都來勸進。
朱元璋卻故意說道:“郭公在日,待我不薄,現在郭公西歸,濠州的大權自應歸他嗣子主持。但郭公子年輕,恐無力負擔。我承諸公的錯愛,隻好暫時代為統率部眾,將來仍歸郭公子率領就是了。”諸將聽了,無不感激流涕,頌讚朱元璋長厚。
曆史走到了這個時候,中國大地上又開始上演群雄逐鹿、生靈塗炭、百業凋敗的亂世經典劇目了。
元朝的天下這個時候真正是四海紛爭八方騷亂,黃岩人方國珍起兵台溫,潁州人劉福通與欒城人韓山童起兵汝潁,羅田人徐壽輝起兵蘄黃,定遠人郭子興起兵濠梁,泰州人張士誠起兵高郵,還有李二、彭大、孫德崖一班草寇攻掠徐州。元朝遣將調兵,頻年不息,除了韓山童、被擒李二被逐,算是元軍的勝仗,其餘統不能損他分毫,反而日加猖獗。
可這個時候的元順帝照舊昏庸,並且更加昏庸,信奉番僧,日夜淫樂,什麼演大喜樂之陣,什麼秘密戒亦名雙修法,還有什麼天魔舞,造龍舟,製宮漏,專從玩意兒上著想,把軍國大事,撇在腦後;賢相脫脫,出征有功,反而將他革職充軍,死得不明不白;佞臣哈麻兄弟及禿魯帖木兒,導上作奸,順帝卻言聽計從,寵榮得什麼相似。於是冥冥中激怒上蒼,警示順帝以種種變異,如山崩地震幹旱水澇諸種自然界的大災,以及雨血雨毛雨氂、隕星隕石隕火等諸種悚怪現象,時有所聞,可順帝隻是恐懼卻並不修省,更不肯改過遷善,仍是整日裏與淫僧妖女媚奴佞臣,講演這歡喜禪,試行那秘密法,雲雨巫山,唯日不足。
於是天意亡元,群雄逐鹿,人人都挾有帝王思想。劉福通奉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帝,國號宋,據有亳州;徐壽輝也自稱皇帝,國號天完;張士誠也居然僭號誠王,立國稱周。一班草澤梟雄,統是得意妄行,毫無紀律,更不具備度量的弘闊浩大,哪有人君氣象,豈能撥亂反正,更豈不配做為一個肇基立極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所以上天另行擇真。於是真命英雄橫空出世,以匹夫為天子,不可謂無天意。近現代的社會學專家學者認為,這純屬人事,即朱元璋、劉邦、趙匡胤能夠成為一代君王,全是人力所為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完全地抹煞天道,似乎不能讓人完全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