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齒銅牙紀曉嵐》相信大家應該不陌生,說的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名臣紀曉嵐。不過那裏麵人名是真,故事都是杜撰,講的也不是我今天要寫的內容,我今天要寫的是太監的故事,大家馬上便會有疑問,這太監跟紀曉嵐有什麼關係?關係不大,不過紀曉嵐的一個小典故倒與太監有關。
話說紀曉嵐當年剛開始走科舉道路的時候,很年輕便高中了,皇帝任命他為翰林院編修,相當於現在的社科院研究員(初級科員)。官雖不大,但他小小年紀便當了翰林院編修,在當時也被傳為一段佳話。於是乾隆就把他召到宮裏問話。
朝臣待露五更寒嘛,天不亮便得在宮門口等著了,紀曉嵐等皇上的時候有一幫太監過來了。當時是冬天,讀書人為了風雅,喜歡拿一把扇子扇,紀曉嵐也拿了一把扇子在扇。
其中有個老總管太監,一看紀曉嵐在扇扇子,當時就出了個上聯嘲諷他:“小翰林穿冬衣執夏扇,一部春秋曾讀否?”(《春秋》是中國古代的經典。上聯中“春、夏、秋、冬”都齊了),沒想到紀曉嵐不怒反笑問:“老總管您是哪兒的人?”總管道:“我是浙江的。”紀曉嵐笑答出下聯:“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老總管麵紅耳赤。
當然這個故事也屬杜撰,當時的太監其實沒什麼文化,作不出如此上聯來,紀曉嵐身為一個小官也不敢如此譏諷太監總管。之所以講這個故事,無非是借以為引,說說太監。
現在好多明清題材的電視劇裏,太監當了主角,例如《大太監》、《魏忠賢》、《李蓮英》。很多人就納悶,這太監是怎麼來的?看過《笑傲江湖》的朋友都知道裏麵有個東方不敗,欲練神功,揮劍自宮,後來嶽不群想要稱雄江湖,也揮刀自宮,一刀下去一了百了,當玩似的,還以為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是不是這樣呢?還真不是這樣。
太監舊稱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為帝王近幸者的名稱。又稱閹狗、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閹豎等。其製度大約起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秦國宦官嫪毐受太後寵幸,權勢顯赫,封為長信侯。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
在古代,當太監首先得淨身,淨身可不是洗澡啊,而是把自己那玩意給割掉(男性特有,僅此一例,切勿模仿),但是這個絕對不能自己動手,自己動手是不合法的,進宮不要,還得問罪,無奈隻能走上武林(開玩笑)。你要自己動手就會像那笑話說的:稱雄江湖,揮劍自宮;即使自宮,未必成功(弄得血濺長虹)。
曆朝曆代太監淨身,是有專門機構來做這個事的(就是得有營業執照)。明清兩朝,幹這行的叫“刀子匠”。而且他們在一個地區以內形成壟斷。北京南長街會計司胡同,地安門內有個方磚胡同,裏邊各有一戶人家,是當時太監淨身的“刀子匠”的壟斷人家。會計司胡同這家是老畢家,老畢家出過一個人物叫畢五;方磚胡同這家是老劉家,老劉家出過人物,外號“小刀劉”(在當時享譽京師)。這幾家當時基本壟斷了大清光緒時期太監淨身這活兒。而且淨身過程那可不是隨隨便便的,有句話講叫“事憑文書官憑印”,必須得立好文書。
我們知道手術是有風險的,再一個你萬一隻想試試,淨身完了反悔了呢?所以之前必須立好文書。類似於現在到醫院做手術,手術前醫生得找你的直係親屬簽字。光這個還不行,接下來你還得準備東西。準備什麼東西?大概得有三十斤糧食、一大捆柴火,有的拿十兩二十兩銀子,反正根據你家庭情況準備。準備這些東西幹嗎?給刀子匠送過去。
另外,要淨身得趕到冬末春初。說白了就是現在春節前後那段。為什麼要趕上這個時候?這時候天比較冷,淨身完了有傷口,避免化膿、招蒼蠅之類的,而且春天身體養得快。淨身前後你得在人家刀子匠家住,這就像住我們現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病床。你說你回家養著去,出了事誰負責任?刀子匠得替你負責任,這個時間加起來大致有一個月左右。這一個月你得吃喝吧,得有花銷吧,而且冬天的時候天冷,你得燒炕,所以拿糧食、柴火、銀子是幹這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