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總是為了小事而怏怏不樂,還總是不停的抱怨生活和社會,所以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不愉快。而心境寬廣的人,往往不會為一些小事左右情緒或者陰鬱失意,在苦難或者挫折麵前他都能夠坦然的麵對,在與人相爭的情況下,他們往往能有容人之量,所以這種人的生活中幸福往往也會叩門而來。
豁達做人,心境寬廣
一般說來,豁達的人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有時候,往往是寬容導致自由。記得胡適先生說過:“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采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麵,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態度;在心理方麵,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並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換句話說,采取了這兩種態度以後,你會容忍他人的意見,他人也會容忍你的意見,這樣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
當然,豁達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美國有位作家曾說過:“沒有豁達就沒有寬鬆。”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績,無論你爬過多高的山,無論你有多少閑暇,無論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標,沒有寬容心,你仍然會遭受內心的痛苦。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古今中外因豁達、開朗、寬容、謙讓的品德而獲得他人的友情、愛戴,或者消除仇恨、恩怨的例子數不勝數。
唐高宗時期有個吏部尚書叫裴行儉,家裏有一匹皇帝賜的好馬和很珍貴的馬鞍。他有個部下私自將這匹馬騎出去玩,結果馬摔了一跤,摔壞了馬鞍,這個部下非常害怕,因此連夜逃走了。裴行儉叫人把他招回來,並且沒有因此而責怪他。
又有一次,裴行儉帶兵去平都支援李遮匐,結果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珍寶,於是就宴請大家,並把那些有價值的珍寶拿出來給客人看,其中有個部下在抱著一個直徑兩尺、很漂亮的瑪瑙盤出來給大家看的時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盤子摔碎了,頓時害怕得不得了,伏在地上拚命叩頭以至流血。裴行儉笑著說:“你不是故意的。”臉上並無可惜的樣子。
這些曆史上豁達心寬的故事,受損的一方並沒有因自己的損失和難堪而大發雷霆,懷恨在心。相反,他們都表現出寬宏大量、豁達開朗、毫不計較的美德和風度。結果不僅沒有受到更多的損失、得到更多的難堪,反而在不知不覺中平息了糾紛,博得了別人的頌揚。 一個人隻有豁達、開朗、寬容才能接受別人,善於與他人相處,能承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為集體所接納,就能與別人互相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才會協調,才能與集體成員融為一體。合群的人常常能夠與朋友共享快樂,表現出的積極態度總是多於消極的情感;即使在單獨一人時也能安然處之,無孤獨之感。因為這種具有積極情感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個性、情感、長處和不足做出恰當和客觀的評價,不會對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切實際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做人的原則,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並不回避和否認自己的缺陷,盡量用自己的樂觀情緒去感染別人,正是這些特點,才贏得大家的喜愛和認同。
這樣就不但不會四處樹敵,反而能交到很多朋友,無論到哪都是在一種友好的環境之中,怎麼會不幸福呢?
遭遇拂逆,坦然麵對
對於生活而言,若能做到“無論拂逆幾何,我心依舊從容”,的確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但達到這種境界並非奢望,若始終保有心境寬廣的生活態度,從容之境又怎是難事?生活中拂逆的事情很多,我們無法左右它們的發生,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麵對。既然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它們都要發生,何不以平常心對之,坦然地生活,那麼,就沒有什麼能把我們打倒了。
當傑勒米?泰勒喪失了一切——他的房屋遭人侵占,家人被趕出家門,流離失所,莊園被沒收了的時候,他這樣寫道:“我落到了財產征收員的手中,他們毫不客氣地剝奪了我所有的財產。現在隻剩下了什麼呢?讓我仔細搜尋一下。他們留給了我可愛的太陽和月亮,我的溫良賢淑的妻子仍在我的身邊,我還有許多給我排憂解難的患難朋友,除了這些東西之外,我還有愉快的心、歡快的笑臉。他們無法剝奪我對上帝的敬仰,無法剝奪我對美好天堂的向往以及我對他們罪惡之舉的仁慈和寬厚。我照常吃飯、喝酒,照樣睡覺和消化,我照常讀書和思考……”
在意外打擊和災難麵前,泰勒仍感到有足夠的理由歡樂,他像是愛上了這些痛苦和災難似的,或者說,他在這種常人難以擺脫的痛苦和怨恨中仍然能夠自得其樂,真可謂不以常人之憂為憂,而以常人之樂為樂,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步,是因為他敢於藐視困難,視災禍為一點尋常荊棘,他就是坐在這些小小的荊棘之上,亦不足為憂。
生活中拂逆的事情是很多的。人生際遇往往不是個人力量能完全左右的,我們的一生中很少有幾次真正感到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多數情況下是詭譎多變的。所以人們常說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這種環境之中,唯一能使我們不覺其拂逆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坦然處之”。一個人如能不管際遇如何,都保持豁達的心境,那真是比有萬貫家財更有福氣。
一個人搭車回家,行至途中,車子拋錨,當時正值盛夏午後,悶熱難當。當他得知四五個小時後才可啟程時,就獨自到附近的海濱遊泳去了。
海濱清爽怡人。當他興盡歸來時,車子已經修好,趁著黃昏的晚風,他踏上了歸程。之後,他逢人便說:“真是一次最愉快的旅行!”
由此,坦然處之的妙處可見一斑。假如換了別人,在這種情況下,恐怕隻好站在烈日下,一麵抱怨,一麵著急。而那個車子不會因此提前一分鍾修好,那次旅行也一定是一次最糟糕的旅行。
砂糖是甜的,精鹽是鹹的。通常,如果想要使食物嚐起來是甜的,隻要加點糖就可以了。然而事實上,若我們再加入些鹽,反而更能增強砂糖的甜度與味道,這正是造物主絕妙的安排。
事物都有對立,都有正反。有對立的關係,我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才能體會出那種類似砂糖裏加入了鹽的滋味。因此,與其為那些難過的事苦惱,還不如想想如何去接納、調和它們。如此,必能產生新的天賜美味,而康莊大道也就在我們麵前展開了。
當你遭遇到不如意的時候,盡可把它看做一幕戲或一段小說,而你不過臨時做了其中的主角而已。這樣你就能自在從容地生活在其中,反倒會覺得有所收獲並因此感到欣慰了。
無論你如何精心設計,或者想象事情會如何發展,或相信事情應該如此……有些事總會讓你感到迷惑、難堪或不平衡。你無法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也許是因為你的情緒、你的身體狀況、航班、天氣……或者是因為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
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應該接受這種混亂、難堪的狀況,從心理上把這些拂逆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來接受。你應該知道,鮮花永遠是和荊棘相伴的。
要做到這點確也不易。如果太壞的事情不是發生在自己或自己的親朋好友頭上,人人都能夠保持冷靜的心態。如果不是你的家庭被破壞和驚嚇,你是容易冷靜的。並且在你沒有受到嚴重的侵犯時,你也很容易理解怎樣去寬恕別人。但是,當你遇到不幸時,想繼續保持冷靜和寬容就很難了。
控製自己受傷的情緒,不管是因為焦慮、不滿、孤獨,還是憤怒,你必須盡可能對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負責,充分考慮任何行為的後果。雖然有些事情你是無能為力的,比如別人的決定和行為,你肯定不能將世界按照你的願望來塑造,可是,有些事情你是可以控製的,比如你自己的想法、怎樣對形勢做出反應以及自己將來的打算等。你可以查明不切實際的目標和超出現實的期待,然後將其拋棄或將它們更改得合乎情理。你可以時常回過頭來想想,而不要一味盲目前進。你可以停下來思考一下或是聽聽別人的看法。這樣,也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看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弄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並且最終接受現實。所有這些要求都是讓你能夠做到坦然處之的先決條件,所有這一切都是讓你從容自在地生活的前提。
隻有保持一顆坦然的心態去麵對一切拂逆之事,人的生活才可能真正的體會到生活的樂趣,這樣的人生才會很幸福。
麵對失敗要坦然處之
麵對失敗的時候,人們往往都無法坦然麵對,都有一種趨成避敗的心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渴望成功者為數眾多,真正的成功者卻屈指可數。有的人一生敗績累累,有的人先成後敗。所以,在麵臨挫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懷著一顆坦然的心,轉變自己的心態,隻有這樣才不會為害怕失敗而糾結。
想想看吧,能夠總體把握,讓成功成為自己人生基調者更是鳳毛麟角。此時成功並不意味著彼時成功,此地成功並不意味著在彼地成功,有時候,就連這一次的成功也會成為下次失敗的原因。
自身目標過於遠大、外界環境過於險惡、人事關係過於複雜……這一切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然而,無法忽略的一個事實是,許多成功者,帶著更加遠大的人生目標,麵對著更險惡的環境,周旋於更複雜的人事關係,他們照樣百折不撓、過關斬將,走向了成功的輝煌。與此相反,那些失敗者麵對過許多別人做夢都不敢想的大好機遇,卻連一個小小的目標都未能實現。
同樣的際遇,攤在不同的人身上,其結果千差萬別。可見,決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外界,而是自己。而自己的問題,無非是一個怎樣麵對人生、麵對機遇、麵對成敗的心態問題。
諾貝爾這個名字相信已是家喻戶曉,諾貝爾獎是世界最高榮譽之一。然而,諾貝爾的人生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諾貝爾深知開鑿大山或建築工地上不能沒有炸藥,但試製炸藥是要冒生命危險的,特別是硝酸甘油之類烈性炸藥,許多人在爆炸聲中喪生,許多人知險而退,諾貝爾卻勇敢的堅持下去。在4年間,它進行了400次試驗,發生了許多次爆炸事件。有一次,整個實驗室都炸飛了,諾貝爾的弟弟和4名助手當場炸死,他的父親由於驚嚇、傷心而半身癱瘓,他自己因不在現場而幸免於難。許多人勸他別再搞這冒險的事,他卻說:創造新事物哪能不冒險,我可不怕!”但周圍居民卻對此大為驚恐,對他提出強烈抗議,向政府控告他,不準他在市區搞試驗。於是,他把實驗儀器搬倒馬拉倫湖中的一條船上。1867年9月3日,這船上突然發生一聲巨響,船身劇烈的晃動了,滾滾濃煙從船艙裏衝出來人們驚恐地喊道:諾貝爾完了!忽然一個人從硝煙裏鑽出來,臉孔烏黑,渾身是血,像狂人一樣跳躍著,呼喊著:成功了!成功了!諾貝爾就是以如此不怕死的精神研製成功各種烈性炸藥,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
失敗其實是檢驗我們堅強與脆弱的一麵鏡子,是促使我們走向成熟的催化劑,它是我們生活中的陰雲慘霧,也是磨煉我們的礪石。
有些人把失敗歸咎於偶然,歸咎於外界,抱怨造化不公,這是求得心理安慰的借口。
造化誠然有其不公之處,因為它不按我們的願望和需要而設計。然而事實並非全是如此。假如換一個角度,也許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實情形。失敗了要多想想到底是自己身上存在的哪些毛病,哪些必然因素導致了自己的失敗,病因找到了,再對症下藥地開個藥方當不是難事。
如果不從自身尋找失敗的原因,而一味怨天尤人,那無異於緣木求魚。
怨天尤人的壞處有兩個,一是容易推卸自己的責任,養成一個拒絕自省的惡習;另一個壞處就是容易把自己逼進宿命的怪圈,太多“我會失敗”的心理暗示,必然會使你自暴自棄。
好好想一想吧,不論機遇多麼不好,你失敗的原因,都可以在你身上找到。假如出現萬一情況,你的某一次失敗完全是由於偶然因素造成的,那證明你根本就沒有失敗,你不妨放下手來,微微一笑,反正已經盡力,你雖敗猶榮。
與其沉湎於怨天尤人,還不如從現在開始,立即行動,改變自己,迎接下一次的搏擊。
咀嚼失敗、反芻失敗並不能代替成功,然而它可以避免以後可能出現的種種失敗,它是成功的起點。
失敗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假若你能坦然的去看待它,不去計較結果是什麼,埋頭努力拚搏,說不定贏得的是成功。反之,假若你在失敗麵前一味地去傷感、愧疚、怨天尤人,你就會永遠地停滯不前。
好心態比一切都重要
每個人的出身不同,成長環境不同,生活際遇更是天差地別,但一個人的起點不能決定他的終點,環境、資源、機遇等外界因素不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關鍵。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就是說心態決定命運,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得到什麼樣的人生際遇。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這種很小的差異就是你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的差異。”能夠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人生的人最終將獲得成功。與之相反,失敗者的人生總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支配。
心態的力量可以將人帶向巔峰,也可能使人跌下深淵,人的一生做出的各種選擇都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心態對於人的事業、生活乃至生命都有重大的影響。
有4個人同行,其中有一個失明的人,一個失聰的人,另外兩個則是健全的人。
他們來到了一個地勢險要的峽穀旁,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這是他們繼續前行的唯一道路,他們必須穿越這條河流,但是河上並沒有堅實的橋梁,隻有幾根光禿禿的鐵索橫亙在峽穀之間。
思索一番之後,4個人決定過河。他們一個挨著一個緊緊地抓住繩索,淩空前行。起初,大家都在擔心瞎子,結果失明者和失聰者都順利地渡過了河麵,而兩個正常人中有一個跌下了峽穀,丟失了性命。
當另外的3個人到達目的地並將這件事情告訴別人時,大家都覺得奇怪。為什麼兩個身患殘疾的人能平安渡過河麵,而耳聰目明的人卻喪了命呢?難道說,他的行動力還比不上盲人和聾人嗎?
於是,感到驚奇的人們便開始詢問他們過河時的心理和情形。
失明的人說:“他們都說那裏山高水深,又沒有橋,十分危險,可是我看不見,也想象不出真實的情形,所以就接著從前過小橋一樣的方法穩穩地抓住繩索向前走,一會兒就到達地麵了。”
失聰的人說:“當時的地勢確實很險要,但是我隻看得到下麵河水的翻騰,卻聽不到一點咆哮的聲音,所以並不覺得它有多可怕,也就平安地過了橋。”
那個生存下來的健全人說:“我當時想的是,雖然地勢險要、水流湍急,但是我的目的是要到峽穀的對麵去,那我就專心過我的橋,隻注意每一步都踏實落穩,其他的都和我沒有關係。”
這時,人們才明白,那個喪命的不幸者真是吃了耳聰目明又心態不佳的虧。
我們的人生就像是攀附鐵索,之所以過得不舒心、不如意,不是因為力量的孱弱,也不是因為智商的低下,而是被周圍的環境和他人的聲勢所威懾,先讓自己的心跌入了恐懼的低穀中。那麼,成功和幸福自然也就變成了一種奢望。
所以我們的知識、教養、社會地位並非我們追求快樂和美好生活的決定性因素,隻有心態的好壞才是決定一切的前提。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就等於擁有了完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