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為國畫藝術奮鬥(2 / 3)

飯後,陳先生拿出一幅他自己的作品《西江尋夢圖》請徐悲鴻觀賞。這是陳先生應他的叔父所請而作的。他的叔父有一位愛子,17歲去世,心中萬分悲痛,所以請陳先生作此圖紀念。

徐悲鴻雖然很稱讚陳先生的技法,但是,他一眼就看出這張畫的缺點,幽默地說:“此圖可題為‘長江尋夢圖’或改為‘黃河尋夢圖’否?甚至叫黑龍江尋夢圖也無不可。”

陳先生愕然:“那麼,徐先生,我應當怎樣畫,才能叫‘西江尋夢圖’呢?”

徐悲鴻微笑著說:“既然是廣東西江,就應當有確指地域和環境的標誌。如果用屋宇表示,廣東房舍的結構與別處不同;如果用植物表示,如長江以北少竹,黃河以北更罕見。就竹而分,廣東、廣西多是叢生的翠竹,不像江浙、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竹能成林。再有,福建、廣東多見垂根之巨榕,湖南、江西、四川也有榕樹,但不垂根,而葉大。這也是區別之處。但據我看,芭蕉在廣東省,結實累累,在江浙、四川的芭蕉便隻開花,很少結實。而廣東近熱帶,多參天的棕樹,如在圖中多畫幾株高大的棕樹和結實累累的芭蕉,便自然不可改易地域了。”

陳先生恍然大悟,連連點頭稱是,心裏驚歎眼前這位藝術家竟對祖國地理、植物如此熟悉。

徐悲鴻愛畫如命,特別對有價值的藝術品,更視為生命一般珍貴。為此,他特意刻了枚方形印章,上邊刻著:“悲鴻生命”四個梅花篆字。凡屬名貴藏品,他都要工工整整地蓋上這個印記。

在他收藏的數以萬計的藝術品中,有一幅名曰《八十七神仙卷》古畫。這幅相傳是唐代的作品,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最珍貴的人物畫之一,也是研究我國藝術遺產的極其難得的資料。徐悲鴻特別喜歡這幅《八十七神仙卷》古畫,視若自己的“生命”了。

早年,徐悲鴻就聽說這一珍奇國寶去向不明,便時時、處處留心,朝思暮想要找到這幅畫。但他從國內找到國外,都沒找到它的蹤跡。事情往往異常奇巧,叫作“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1938年底,他到南洋舉辦畫展,這年年底,徐悲鴻到達香港。

有一天,作家許地山先生及夫人介紹徐悲鴻去看了一位德籍夫人收藏的中國字畫。這位夫人的父親在中國任公職數十年,去世後,遺產由其女兒繼承,其中有4箱中國字畫。但她對中國字畫竟一無所知,便托許地山夫人為她覓人銷售。

因此,當徐悲鴻來到她家時,她十分歡迎,親自將4箱字畫打開。徐悲鴻先看了第一箱,又看了第二箱,從中挑出兩三件他欣賞的佳作。看到第三箱時,徐悲鴻的眼睛陡然一亮,一幅很長的人物畫卷奇跡般地出現在麵前,頓時他展開畫卷的手指因興奮而顫抖起來,他的心歡快而激烈地跳動著。他幾乎是叫喊道:“下麵的畫我都不看了!我隻要這一幅!”

德籍夫人愣住了,她仍請求徐悲鴻繼續看下去。但是徐悲鴻連連搖頭說:“沒有比這使我更傾心的畫了!”

當即商量價格,徐悲鴻因手頭的現金不足10000元,提出願意再加上自己的作品7幅,作為交換。

德籍夫人思索了一會兒,表示同意。這就是徐悲鴻為之神魂顛倒的唐畫《八十七神仙卷》。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絹底呈深褐色。畫麵有87個人物,列隊行進,飄飄欲仙,那優美的造型,體態的生動,道勁而富有生命力的線條,雖然沒有著任何顏色,卻產生渲染的效果,展現了我國古代人物畫的傑出成就。

徐悲鴻十分推崇我國傳統的線條白描技法。他認為:“線條必須綜合渲染作用,方為盡其能事。”《八十七神仙卷》是達到這個境界了。

我國北宋畫家武宗元所作的《朝元仙杖圖》與此卷構圖完全相同,但武宗元卷顯然是個摹本。張大千先生認為“北宋武宗元之作,實濫觴於此”,並認為此卷可能是唐代畫聖吳道子的粉本。

徐悲鴻也認定,非唐代高手不能為,並在畫麵加蓋了“悲鴻生命”的印章。

當時,這是在國內僅見的唐代人物畫卷。除此之外,便隻有後來曾歸張大千先生收藏的《韓熙載夜宴圖》。徐悲鴻能為這件流落外國人之手的國寶贖身,使它回歸祖國,是他平生最快意的事。

徐悲鴻攜帶著重新裝幀並加了題跋的《八十七神仙卷》,來到香港,請香港中華書局照相製版,用阿羅版精印。但他來不及等待出版,就起程赴新加坡了。

從南洋歸來,徐悲鴻把畫卷加以整修,使畫麵完全恢複了本來麵目。誰見了這幅畫,都要加以讚美。懂行的人更是連連說是“難得的珍品”“少見的神品”,以一睹為快。

徐悲鴻也不保密,經常拿出來給同事和學生們欣賞、研究。有人勸他小心,他說:“物盡其用,這樣才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啊,隻是收藏物,有何價值?”他萬萬沒想到,這幅畫被人盯上了。

1942年秋末,《八十七神仙卷》運往昆明時,徐悲鴻突然發現畫卷不翼而飛了。徐悲鴻焦急、驚愕、不知所措,經人提醒,他才跑去報告了警察局。此後,雖然是偵騎四出,但是《八十七神仙卷》還是無影無蹤。

一向將《八十七神仙卷》古畫視若生命的徐悲鴻,心情變得十分憂鬱。他覺得這是自己生平以來一件很大的不幸。他食不甘味,睡不安寢,人一下子憔悴了,最後終於病倒了。病中的他常常在睡夢中驚呼《八十七神仙卷》。

1943年秋季的一天,一位姓劉的將軍找到徐悲鴻,悄悄地說:“徐先生,我在成都一處地方發現了你的國寶《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鴻一聽,大喜道:“你看真切了?”

那位將軍說:“當然是真的,我何以能騙你。不過,徐先生,醜話說在頭裏,你必須舍得拿出法幣10萬元,我方能將《八十七神仙卷》拿到手,然後物歸原主。”

徐悲鴻忙說:“好,好,隻要能把《八十七神仙卷》拿到手,何惜金錢,10萬就10萬,我們一言為定,你我雖非至交,也不陌生,對你此舉,我當重謝。”

徐悲鴻送走劉將軍,心情頓覺輕鬆,臉上露出了少有的微笑。

經過一番周折,劉將軍終於把畫卷拿回來了。當徐悲鴻從將軍手裏接過畫卷時,激動得兩手發顫,熱淚盈眶。他急切地打開畫卷,仔仔細細地看著。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徐悲鴻捧著畫,猶如一位慈愛的母親見到久別的兒子。可惜,眼前的《八十七神仙卷》由於盜竊者的改裝,有關考證的題跋印章全被割去,麵目今非昔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