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讓她選擇吃什麼,我還慢慢地將吃多少的選擇也讓給她,不像以前我心中總有一杆秤,必須達到某個量才叫夠,由此產生很大的矛盾。於是,我幫她乘飯的時候會經過她的同意,同時也給她傳達一條重要的信息:我們自己決定吃多少,那就要吃完!剛開始的時候,量先定少點,以便她能快速地吃完,這樣一來,她明顯地感覺自己能把飯給吃完了,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於是,她對吃飯的感覺越來越好,而不想以前那樣,總因為吃到最後一個,很有挫敗感。在讓孩子決定飯量的過程中,如果她有時候將飯量定的很少也沒有關係,先給她點甜頭吃。我通常會故意向先生請求幫助:“糟糕,今天晚上飯煮的太多了,倒掉太可惜,留到明天又不夠,真不好辦,爸爸,要不你再幫我多吃點吧?”爸爸也很給力,但隻答應幫助一點點,然後他順勢把球踢給姐姐:“姐姐吃那麼快,我相信她一定願意幫助你!”我看都不看姐姐一眼就對先生說:“不可能吧,她一定吃不下了”,然後我就把眼光投向姐姐:“你一定不願意幫助媽媽了吧”?這時候,姐姐已經擺出一幅非常哥們的姿態,主動要求多給她乘點,這樣,她在不知不覺中又吃了好多飯菜直到真的吃飽了!
小時候,我們家遵循的是碗裏不剩一粒飯的政策,爸爸媽媽在小時候經曆過沒有糧食的年代,他們覺得浪費糧食可恥!於是,在這樣嚴格的要求下,我們變的還沒有開始吃,就已經有了吃不完的念頭,在這種念頭支配下,我就越發覺得吃不完,因此每次吃飯,根本談不上享受,怕媽媽生氣,隻好猛吃,媽媽最為寵愛的弟弟尤其如此,現在想想弟弟沒有得厭食症已是萬幸。這樣的政策後來也一直影響著我,就怕允許孩子一頓不吃完,就會養成終生都吃不完的壞習慣,殊不知這樣的逼迫導致孩子更大的反彈。反思過後,我決定不再強迫姐姐必須吃完所有的食物,通過觀察判斷,如果她真的吃飽了,我們就該接受她的真實感受,如果她故意找借口不吃,也不用生氣,而是冷靜地通過遊戲的方式陪她慢慢地吃完。鑒於她有時候也幫助我吃掉剩飯,反過來,我也很哥們地幫助她一起吃,等我在幫她吃的過程中,我故意吃不完,這個時候,姐姐就非常願意幫助媽媽了,仿佛她不是在吃自己的飯,而是媽媽的飯,名目不一樣,吃的感覺也不一樣了!
導致姐姐吃飯拖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希望通過吃飯慢來引起父母的注意,通過以往經驗,她已經很清楚,爸爸媽媽看不過她吃飯慢,就隻好喂她了!她已經習慣被人喂了!姐姐是我們家第一個孩子,因此她得到了太多的關注,這也是國內很多獨生子女現在麵臨的情況,到了該自己吃飯的年齡卻沒有自己吃飯的習慣!姐姐在1歲左右的時候,很喜歡自己動手吃飯,可奶奶和保姆嫌她自己吃飯製造太多的垃圾而剝奪她自己吃飯的權利,等家長希望孩子自己吃飯的時候,孩子已經習慣並享受被喂飯的幸福而變得不願自己動手了。要不是後來因為有了妹妹,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付她,她還得喂得更久!因此意識到這一點,妹妹在10個多月出現想自己動手吃飯的苗頭時,我馬上就給她一把湯勺讓她自己來,於是我一湯勺她一湯勺輪流吃,吃完以後,餐桌很亂,清洗很困難,但換來的是妹妹不到1歲半就能很好地自己吃飯。
先生很喜歡煮飯,他總能變著花樣煮出美味的飯菜,而且我本身比較懶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讓孩子們跟我們吃同樣的食物,尤其是妹妹一直在我們身邊長大,她從10個月以後就開始吃大人的飯菜了,隻不過淡一些,軟一些。很多營養專家認為孩子對營食的偏好從很小就開始了,所以他們建議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嚐試各種不同的食物,有時候,孩子需要嚐試好幾次來開始接受某種食物,不能因為一次兩次不喜歡吃,就給孩子戴上‘偏食’的帽子,孩子很容易給自己套上某個枷鎖。孩子剛開始不喜歡吃,千萬別強迫,家長可以通過在做法和擺設下工夫,或者通過遊戲的方式,指鹿為馬,讓孩子感覺她現在可不是在吃她不愛吃的胡蘿卜,而是在吃‘小白兔最愛吃的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