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飛花、東風、禦柳。
賜了燭火下去,天色也快要沉暮了。
我去安福巷與她一起替蘭花分株,我什麼也不會,隻能幫她剪窗紗,鋪在盆底。
覺得自己與她像普通的養花夫婦一般,所以心裏滿滿都是幸福感。
她將花盆移到角落,洗了手對我說:“寒食沒有動火,為了感謝你幫我這麼久,我請你去樊樓吃飯吧。”
“我可像上次一樣沒有錢。”我笑。
“現在是我比較有錢。”她換了衣服,臉上也難得地微笑了一下,就如明珠在燭火下生出暈潤光芒一般。
我想到這樣的笑容從此再不是趙從湛的,而是自己的,臉上紅了一紅。
雅間的名字叫玉露桃,剛一落座她就警告我說:“喂,你可不要點太貴的東西啊,宮裏那些我給你吃不起的!”
我乖乖地笑:“知道……”看看菜牌子,什麼新法鵪子羹、群仙羹、白渫齏、兩熟紫蘇魚、鵝鴨排蒸荔枝腰子、入爐細項蓮花鴨、虛汁垂絲羊頭、金絲肚羹,全都是宮裏沒有的,忙點了好幾個。
那夥計賠笑:“客官,今日寒食,這些都沒有。”
“那你們店裏有什麼?”她問。
“萵苣生菜、西京筍,林檎旋烏李、李子旋櫻桃,還有昨日蒸的各式餡的胡餅,涼拌菜各色。”那夥計說。
我低聲問她:“你是不是故意今天請我的?”
她笑出來:“自己都不知道習俗,還怪我!”
夥計在旁問:“要喝酒嗎?”
“不要,上茶就好了。”她說。
“今日喝冷茶不適宜,一定要酒。”夥計說。
她看看我,點頭:“好,不過少來點,小孩子不能多喝。”
誰——是小孩子?我詫異地看她理直氣壯的樣子,在心裏狠狠哼了一聲。
畢竟是樊樓,上來的餅是千金碎香餅、撮高巧裝壇樣餅,還有乾炙滿天星含漿餅。
我看見最後這個就沒了胃口,夥計還在說:“這是當今皇後郭家傳出的新法,不是以前的做法。”
她含笑看著我,我把頭轉向一邊去了。
聽到旁邊一陣喧鬧。我剛好在板壁邊,就把耳朵貼上去,對她笑道:“有人發酒瘋。”
那邊隱隱有人叫:“誰……誰說太後了?我說李順容……”
“少喝點!大哥!”伴著酒杯落地的聲音,我聽出那是承壽的聲音。那麼大哥是承慶了。
“她死了……官家到現在也不知道,你說太後厲不厲害?皇上年紀長了,識時務的都知道以後是他的天下,可……太後的勢力……根……根深蒂固……你說,官家要知道了這事,不又是一片風浪?我們……要怎麼混下去?歸哪邊是活路?”
議論個什麼東西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的事多了。我本想一笑置之,他們卻還在說:“大概封個什麼妃就完了吧……官家也真可憐。承慶,你給我少講點話。”聽聲音是他們的五叔德文。
我詫異地放下酒,心想:李順容關他們什麼事?為什麼要在這裏討論我可憐?
她問:“怎麼了?”
我隨口說:“沒什麼,守陵的李宸妃去世了。”
她“啊”了一聲,用異樣的神情看著我,遲疑地問:“李宸妃?”
“對啊。你也知道?”我奇怪地問。
她看了我良久,才猶豫地說:“沒有……”
“哦。”我應了一聲,皺起眉看她。
她低頭撕了一塊餅,心不在焉地慢慢嚼了幾口,卻出了神。
“到底什麼事?”我忍不住問,“我和李宸妃,會有什麼事情連你們那裏的人都知道?她生前沒有什麼大事,現在已經死了,也不可能再發生什麼了吧?為什麼我不知道就是我可憐?”
她默默地看著我,並不說話。
“是早前父皇朝的秘密嗎?後宮女子的事,大不了就是為自己爭寵,為孩子爭寵,她唯一的女兒不是已經死了嗎……”我胳膊支在桌上和她說到這裏時,卻發現她的眼睛裏突然有了一點異樣的濕光。
我笑問:“難道她還有孩子嗎?”
她站起來,伸手摸摸我的頭發,像以前一樣,然後說:“對,她有個好孩子。”
“沒長大吧?”我問。
“長大了。”她歎了一口氣,放開我,把臉轉向下麵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茫然地看著她,良久,終於打了個冷戰。
好像有什麼東西要來臨,令人不寒而栗。
我終於想起了多年前,父皇駕崩,李宸妃奉命從守山陵時,過來拜別我的情景。
那時她沉默的眼淚,和我,一模一樣。
“那個孩子……是……”
她終於哀憫地看向我,說:“你現在去的話,大概還能見到她的遺容……她是你的生身母親。”
嵩山之北為陰,黃河以南也為陰,夾在中間,鞏義是龍脈之地。
從開封連夜離開,直奔鞏義。
我們雇的馬車越靠近嵩山,我心裏越害怕。到後來,隨著車子的顛簸在黑暗中一路顫抖。
她似乎知道了我很冷,伸手來握住我的手,攏在自己的雙掌心中。
在失了一切的漆黑裏,天空沒有星月,隻有風聲荒涼。
道上的樹枝橫斜,打在馬車竹編的車身上,戰栗咬牙一樣的喀噠聲。在車窗邊,偶爾經過野店或城鎮的燈火一閃,我刹那看到自己把她的手抓得泛白,一點血色也沒有。
我們什麼也沒有說,一直沉默。
隻有我在黑暗裏,慢慢地淚水流了滿麵。
窗外天色漸漸亮起來,蒙蒙地映出她的輪廓。我看到她用那雙安靜的眼睛,在黑暗中一直凝視著我。
於是,周圍的風聲全都退到千裏之外。
好像我即將麵對的一切,也沒那麼可怕了。
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東側是萬歲峰,西側是臥龍峰,兩峰對峙,猶如永定陵的兩個門闕。
我們下車,遙遙望到神道最前端的華表。過了華表,一路行去,依次是象和馴象人,瑞禽瑞獸。往下,是馬和控馬官,再往下,是手捧寶物的客使,共三對,是參加先帝葬禮的鄰國客使模樣。客使的後麵,是武將文官,按朝拜順序排列。再向後,是鎮陵將軍,頭戴盔甲、手持斧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