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茶不外行

外形:細秀圓直,隱顯白毫

色澤:鮮亮,泛綠色光澤

葉底:挺拔勻整

湯色:淡綠,明亮

香氣:濃鬱栗香,鮮爽持久

滋味:爽口清甜

辨別

真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明亮,香氣高爽、清香,滋味鮮濃、醇香、回甘。芽葉著生部位為互生,嫩莖圓形,葉緣有細小鋸齒,葉片肥厚綠亮。真毛尖無論陳茶、新茶,湯色俱偏黃綠,且口感因新陳而異,但都清爽無比。

假信陽毛尖:湯色深綠、混暗,有苦臭氣,無茶香,且滋味苦澀、發酸,入口感覺如同在口內覆蓋了一層苦澀薄膜,異味重或淡薄。茶葉泡開後,葉麵寬大,芽葉著生部位一般為對生,嫩莖多為方型,葉緣一般無鋸齒,葉片暗綠,柳葉薄亮。

茶葉衝泡法

衝泡信陽毛尖宜使用玻璃器皿,衝泡前要先用水衝洗茶具,再投放毛尖茶。依據個人口味酌量投放茶葉。采用上投法,加75℃的水到玻璃杯內,用茶匙把茶荷中的信陽毛尖均勻撥到玻璃杯中。等待茶葉吸水下沉慢慢展開(浸泡時間為3~5分鍾),再品飲茶湯,飲至1/3時,添水續飲,繼續添水續飲至茶湯變淡。

優質的信陽毛尖泡起來會看到上麵有一層白毛,那一層白毛俗稱毛峰。因為毛尖的茶形包裹得比較緊,兩端尖尖的像山峰一樣,滿身披著小白毛。白毫越多說明茶葉品質越好。

毛尖的口感在中國名茶中算是特殊的,它第一道味最苦,喝不慣毛尖的人,一般會從第二道、第三道開始喝,但對於喝慣毛尖的人來說,第一道的苦澀味,才是最大的享受。之後澀味就會慢慢變淡,細細的清香和淡淡的甜味,就會慢慢地在嗓子裏醞釀出來。不過泡毛尖,最好是用山泉水。信陽四周環山,又有常年不會幹的南灣湖,所以用信陽的山泉水是最好的。優質信陽毛尖耐泡,一般衝泡3~5道仍有較濃的熟果香味。

【安吉白茶·金鑲碧鞘,內裹銀箭】

佳茗簡介

安吉縣位於浙江省北部,這裏山川雋秀、綠水長流,是中國著名的竹子之鄉。安吉白茶為浙江名茶的後起之秀,它是采用綠茶加工工藝製成的,屬綠茶類。白色是因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

安吉地處天目山北麓,這裏群山起伏,樹竹成蔭,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安吉還有“中國竹鄉”之稱,植被覆蓋率為60%。安吉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短,冬季低溫時間長,絕對低溫一般在10℃以下,空氣相對濕度81%,直射的藍紫光較少。土壤中含有較多的鉀、鎂等微量元素。這些特定的條件,為安吉白茶的物質代謝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於安吉白茶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及營養物質的形成和積累,為茶葉香鬱味鮮的品質奠定了基礎。

鑒茶不外行

外形:挺直略扁,形如蘭蕙

色澤:翠綠,白毫顯露

葉底:芽葉朵朵可辨

湯色:嫩綠明亮

香氣:高揚持久

滋味:甘而生津

茶葉衝泡法

衝泡安吉白茶以其境內黃浦江的源頭水為最佳選擇。由於安吉白茶原料細嫩,葉張較薄,所以衝泡時水溫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為宜。

衝泡安吉白茶宜選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蓋碗。通過玻璃杯可以盡情地欣賞安吉白茶在水中的千姿百態,品其味、聞其香,更能觀其葉白脈翠的獨特品格。

衝泡方法:

1.備具,準備玻璃杯(大小約200毫升)和茶葉。

2.往玻璃杯中倒入適量溫開水,燙洗玻璃杯。

3.將水倒掉。

4.往玻璃杯內投入5克茶葉。

5.往杯內倒入水至九分滿。

6.欣賞茶舞後即可飲用。

【六安瓜片·均勻舒展,明亮油潤】

佳茗簡介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這是明代茶學家許次紓所著《茶疏》開卷的第一段話。

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曆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又名片茶),為綠茶中的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曆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六安瓜片的主產地是革命老區金寨縣,全縣地處大別山北麓,高山環抱,雲霧繚繞,氣候溫和,生態植被良好,是大自然中真正孕肓成的綠色飲品。

傳統的六安瓜片采製工藝有四個獨特之處:

一是摘茶等到“開麵”。六安瓜片的采摘與眾不同,取自茶枝的嫩梢壯葉,即新梢長到一芽三葉或一芽四葉時開麵,葉片生長基本成熟,肉質醇厚,是我國綠茶中唯一去梗去芽隻采葉的片茶,也成為綠茶當中營養價值最高的茶葉。因為葉片茶的生長周期長,光合作用時間就長,儲蓄的養分就多。

二是鮮葉要扳片。采摘回來的鮮葉,經過攤涼、散熱,再進行手工扳片,將每一枝芽葉的葉片與嫩芽、枝梗分開,嫩芽炒“銀針”,茶梗炒“針把”,葉片分老嫩片,炒製成“瓜片”。扳片在我國綠茶初製工藝中是獨一無二、最為科學的一道工序。扳片的好處,既可以摘去葉片,分開老嫩,除雜支劣,保持品質的純正和衛生;又可以通過扳片促進葉內多酚類化合物及蛋白質、醣類物質的轉化,提高成茶的滋味和香氣。

三是老嫩分開炒。炒片分生鍋和熟鍋,每次投鮮葉50~100克。生鍋高溫翻抖殺青,熟鍋低溫炒拍成形。

四是炭火拉老火。炒後的濕坯茶經過毛火、小火、混堆、揀剔,再拉老火至足幹。拉老火是片茶成形、顯霜、發香的關鍵工序,人稱“一絕”。拉老火采用木炭,明火快烘,烘時由兩人抬烘籠,上烘2~3分鍾翻動一次,上下抬烘70~80次即成。有人形容其“火光衝天,熱浪滾滾,抬上抬下,以火攻茶”,成為一道引人入勝的景觀。

鑒茶不外行

外形:片卷順直,形似瓜子

色澤:色澤寶綠,起潤有霜

葉底:葉底嫩黃,整齊成朵

湯色:綠中透黃,清澈明亮

香氣:回味悠長

滋味:純正回甜

名人名茶

慈禧太後每月享用六安瓜片700克。在晚清慈禧膳食單上,有月供瓜片700克的規定。一代名將葉挺將軍,最愛喝的茶是“六安瓜片”。革命戰爭年代,周恩來第一次喝“六安瓜片”就是葉挺將軍送的。

一代偉人周恩來,不僅與葉挺將軍有一段“六安瓜片”的情結。在他病重辭世之前,還向醫護人員說:“我想喝點六安瓜片。”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作為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特使,1971年7月第一次秘密訪華,為中美兩個大國建交打開大門。回國前我國贈送他一桶“六安瓜片”茶,作為禮品。

幹茶評賞

觀形:呈片卷順直、長短相近、粗細勻稱的條形,形狀大小一致。

望色:鐵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澤一致,烘製到位為佳。

聞香:有清香透鼻的香氣。尤其是有如燒板栗那種香味或幽香的為上乘,有青草味的說明炒製功夫欠缺。

嚼味:細嚼茶葉,應具備頭苦尾甜、苦中透甜的味覺,略用清水涮口後有一種清爽甜潤的感覺。

茶葉衝泡法

六安瓜片一般采用兩次衝泡的方法,先用少許的水溫潤茶葉,水溫一般在80℃左右。因為春茶的葉比較嫩,如果用100℃來衝泡就會使茶葉受損,茶湯變黃,味道也就成了苦澀味。“搖香”能使茶葉香氣充分發揮,使茶葉中的內含物充分溶解到茶湯裏。待茶湯涼至適口,品嚐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咽,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細領略名茶的風韻。此時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著重品嚐茶的頭開鮮味與茶香。飲至杯中茶湯尚餘1/3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幹),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茶。二開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衝泡方法:

1.備具。準備好茶葉和茶具。茶具一般選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為佳,沒有條件的話,可選用礦泉水或純淨水等PH值近於中性的水。

2.將溫開水倒入蓋碗內。

3.再將蓋碗內的水倒入公道杯中。

4.最後將公道杯中的水倒入各茶杯中。

5.將茶杯內的水倒入茶盤內,清洗茶具完畢。

6.將適量茶葉撥入蓋碗內。

7.沿蓋碗壁注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1/3(需覆蓋茶葉),然後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鬱,不能品飲,不過恰是聞香的最好時間。稍停約兩分鍾,待幹茶吸水伸展,再沿蓋碗壁注入適溫的水幾乎至滿。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遊移於沉浮之間,別具茶趣。

8.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內,保證濃度的一致。

9.將公道杯內的茶湯倒入各茶杯內,開始品飲。

品飲

首先聞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麵,感覺是否有悠悠的茶葉清香;以其香味濃度體驗茶葉的香醇。

次是望其色。用碗蓋扶動茶葉查看湯色,一般是清湯透綠、清爽爽的,沒有一點渾濁。一般穀雨前十天的茶,泡後葉片顏色為淡青色,不勻稱。相近穀雨或穀雨後茶草製作的片茶,泡後葉片顏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色,而且勻稱,茶湯相應也濃些,若時間稍過一會兒顏色會更深。

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兩口茶湯後,再細細品味,一般都有微苦、清涼、絲絲的甜味。

四是觀其形。幹茶加入水後,先浮於上層,隨著葉片的開湯,會自上而下陸續下沉至杯、碗底。由原來的條狀開發為葉片狀,葉片大小近同,片片疊加。

【黃山毛峰·色似象牙,魚葉金黃】

佳茗簡介

黃山毛峰是中國曆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由清代光緒年間的謝裕泰茶莊所創製。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製。由於新製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黃山毛峰的主要特征:芽壯多毫、色如象牙、魚葉金黃;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醇、葉底黃嫩。堪稱名茶極品。

黃山盛產名茶,除了具備一般茶區的氣候濕潤、土壤鬆軟、排水通暢等自然條件外,還兼有山高穀深,溪多泉清濕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蔥蘢水土好等自身特點。“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黃山常常雲霧縹緲,在這樣的自然條件裏,茶樹終日籠罩在雲霧之中,很適合茶樹生長,因而葉肥汁多,經久耐泡。采茶之際,正值山花爛漫,花香的熏染,使黃山茶葉格外清香,風味獨具。

鑒茶不外行

外形:外形微卷,狀似雀舌

色澤:綠中泛黃,銀毫顯露

葉底:黃綠有活力

湯色:清碧微黃

香氣:滋味醇甘,香氣如蘭

滋味:醇厚爽滑

茶葉衝泡法

先用熱水洗杯,將茶葉投入到杯中,倒入適量水,以浸沒茶葉為準。沿一個方向輕搖茶杯,使得茶葉內的物質能更快浸出以及釋放出茶香,再加水到七分滿即可。

【廬山雲霧·芽壯葉肥,色翠湯清】

佳茗簡介

廬山雲霧,中國著名綠茶,中國傳統十大名茶之一。廬山雲霧,始產於漢代,已有1000多年的栽種曆史。江西廬山,以“匡廬秀甲天下”名譽天下,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年平均180多天有霧,這種雲霧景觀,不但給廬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更為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廬山雲霧茶”,也正因這一自然現象而得名。好茶多出在海拔高、溫差大、空氣濕潤的環境中。廬山雖地處江南,但由於海拔高,冬季來臨時經常產生“雨凇”和“霧凇”現象,這種季節溫差的變化和強紫外線的照射,恰好有利於茶樹體內芳香物質的合成,從而奠定了高山出好茶的重要基礎。所以,“廬山雲霧茶”的芽頭肥壯,茶中含有較多的單寧、芳香油類和多種維生素。

鑒茶不外行

外形:條形緊湊,青翠多毫

色澤:碧嫩光滑

葉底:嫩綠勻齊,香凜持久

湯色:清淡,宛若碧玉

香氣:香幽如蘭

滋味:濃厚,鮮爽持久

茶葉衝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