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頂烏龍茶是台灣包種茶的一種,所謂“包種茶”,其名源於福建安溪,當地茶店售茶均用兩張方形毛邊紙盛放,內外相襯,放入茶葉400克,包成長方形四方包,包外蓋有茶行的嘜頭,然後按包出售,稱之為“包種”。台灣包種茶屬輕度或中度發酵茶,亦稱“清香烏龍茶”。包種茶按外形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條形包種茶,以“文山包種茶”為代表;另一類是半球形包種茶,以“凍頂烏龍茶”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美譽。
凍頂茶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春茶3月下旬至5月下旬,夏茶5月下旬至8月下旬,秋茶8月下旬至9月下旬,冬茶則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摘未開展的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嫩梢。采摘時間從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最佳,采後立即送工廠加工。其製作過程分初製與精製兩大工序,初製中以做青為主要程序。做青經輕度發酵,將采下的茶菁在陽光下暴曬20~30分鍾,使茶菁軟化,水分適度蒸發,以利於揉撚時保護茶芽完整。萎凋時應經常翻動,使茶菁充分吸氧產生發酵作用,待發酵到產生清香味時,即進行高溫殺青。隨即進行整形,使條狀定型為半球狀,再經過風選機將粗、細、片完全分開,分別送入烘焙機高溫烘焙,以減少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凍頂烏龍味醇厚甘潤,散發桂花清香,後韻回甘味強,飲後杯底不留殘渣。其茶品質,以春茶最好,香高味濃,色豔;秋茶次之;夏茶品質較差。
鑒茶不外行
外形:半球形、彎曲狀
色澤:墨綠,邊緣隱隱顯金黃色
湯色:金黃帶綠
葉底:肥厚富有彈性
香氣:熟果香或濃花香
滋味:花香甘甜
茶葉衝泡法
茶具宜小,不宜大。茶具太大不僅浪費茶葉,而且由於衝泡開水多,熱量大,容易燙熟茶葉,影響茶湯的氣味。茶壺的容量以200毫升,茶杯容量以150毫升為宜。茶具的質地,以瓷器、陶器最好,玻璃次之,金屬茶具次之。
每杯茶的茶葉用量,一般為3~5克。烏龍茶要求滋味濃厚,可多放茶葉。衝泡時間視開水溫度、茶葉老嫩和用茶量多少而定。一般衝入開水兩三分鍾後即可飲用。如水溫較高,茶葉較嫩或用茶量較多,衝頭一道時隨後立刻倒出茶湯,第二道衝泡後半分鍾傾倒,以後每道可適當延長,這樣茶中剩餘的有效成分才可充分浸泡出來。如果水溫不高,茶葉較粗老或用茶量較少,衝泡時間酌予延長,但不能浸泡過久,否則湯色變暗,香氣散失,有悶味而且茶的有效成分會被破壞。茶的無用成分被浸出,會增加苦澀味或其他不良氣味,茶湯品味降低。
茶葉品質各有不同,其衝泡方法也有差異。要衝泡一壺好茶,必須了解茶葉特性,而且須配合其他因素,如茶葉品質、水質、泡茶器具、泡茶技巧等。
凍頂烏龍茶宜選用蓋碗泡茶法。
1.看幹茶:先審察幹茶的形狀與色澤,以了解茶葉品質特性。
2.燙茶具:以沸水衝泡,洗茶碗、茶具。
3.放置茶葉:將適量茶葉放入蓋碗內。
4.衝泡:以沸水衝入壺中,衝滿即刻蓋好,衝泡開水溫度以95~100℃為宜,可以多次衝泡以供長時間品飲。
5.衝茶碗:將熱水衝入杯內,用杯蓋輕撥泡沫。將杯蓋上泡沫衝掉,蓋上杯蓋。
6.溫杯:將第一泡的茶湯倒入公道杯內,再倒入品茗杯內,將杯子燙溫,以助長香味兼顧衛生。
7.第二泡的操作同第一泡,將開水注入蓋碗內。
8.傾倒茶湯:將衝泡出來的茶湯先傾入茶海,使其濃度均勻,茶末沉澱,然後均勻注入茶杯供飲。
9.品茶:凍頂烏龍茶具有明顯的近似桂花香的花香,特有的香氣清純持久,芳香甘醇,生津解渴,提神醒腦,滋味甘醇。
用蓋碗泡茶的好處:
1.碗口較大,便於衝泡茶葉。碗底圓小,注入開水茶葉順碗底翻滾,易泡出茶味。
2.碗蓋使香氣凝集,揭開碗蓋,茶香四溢。用蓋趕浮葉,不使沾唇,便於品飲。
3.茶船可免端茶燙手,若碗裏溢出茶水,會流入茶船,便於端茶敬客。
【鐵觀音·條索卷曲,沉重勻整】
佳茗簡介
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發明於1725~1735年,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七泡餘香溪月露,滿心喜樂嶺雲濤”。鐵觀音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鐵觀音茶樹天性嬌弱,產量不大,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說法,鐵觀音茶從而也更加名貴。純種鐵觀音植株為灌木型,枝條斜生,葉片水平狀著生。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麵呈波浪狀隆起,具有明顯肋骨形,略向背麵反卷。葉肉肥厚,葉色濃綠光潤,葉基部稍鈍,葉尖端稍凹,稍向左歪,略下垂,嫩芽呈紫紅色,因此有“紅芽歪尾桃”之稱,這是純種特征之一。
鐵觀音茶的采製技術特別,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葉,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葉,俗稱“開麵采”,即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采摘。采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鬱時進行炒青、揉撚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卷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幹。製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製成成品茶。
鑒茶不外行
外形:肥壯圓結
色澤:砂綠
葉底:柔軟鮮亮
湯色:豔似琥珀
香氣:天然馥鬱的蘭花香
滋味:醇厚甘鮮
茶葉衝泡法
每次取5~10克鐵觀音放進茶杯,用沸水衝泡,首湯10~20秒後即可倒出,以後依次延長,但不可久浸,可連續衝泡6~7次。
衝泡方法:
1.備具和賞茶,準備好茶具和茶葉,並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色澤。
2.用沸水燙洗茶具。
3.將茶荷中的茶葉倒入蓋碗內。
4.將沸水衝入蓋碗內。第一泡用來洗茶和燙杯。
5.第二泡步驟同第一泡,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內。
6.最後將茶湯倒入品茗杯內即可。
7.拿起碗蓋,放在鼻子下方聞香,然後品飲。
【鐵羅漢·青褐緊結,細而含蓄】
佳茗簡介
鐵羅漢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山,其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鐵羅漢為千年古樹,稀世之珍,產於福建省武夷山東北部天心岩下永樂禪寺之西的九龍巢,現陡峭絕壁上僅存4株,壁上有朱德題刻的“鐵羅漢”三字。它們由岩縫滲出的泉水滋潤,不施肥料,生長茂盛,樹齡已達千年。鐵羅漢樹為灌木型,樹冠半展開,分支較密集,葉梢向上斜生,葉近橢圓形,葉端略下垂,葉緣微向麵翻,葉色深綠光澤,嫩芽略壯顯亮、深綠帶紫。
武夷岩鐵羅漢具有綠鐵羅漢之清香,紅鐵羅漢之甘醇,是中國烏龍鐵羅漢中之極品。鐵羅漢茶采製技術精細,每年春天,采摘3~4葉開麵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複炒、複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複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成品鐵羅漢茶香氣濃鬱、滋味醇厚,有明顯的“岩韻”特征,飲後齒頰留香,經久不退,衝泡9次猶存原鐵羅漢的桂花香真味,被譽為“武夷鐵羅漢王”。
鑒茶不外行
外形:壯結勻整
色澤:綠褐鮮潤
葉底:軟亮
湯色:清澈豔麗
香氣:深沉持久
滋味:甘馨可口
茶葉衝泡法
鐵羅漢的衝泡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掾,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
鐵羅漢茶湯的氣自口吸入,從咽喉經鼻孔呼出,連續三次,所謂“三口氣”,即可鑒別鐵羅漢是否為上品。更有上者“七泡有餘”。
品鐵羅漢用很小的杯子,因為鐵羅漢多飲易醉。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小杯子冷得快。
衝泡方法:
1.備具和賞茶,準備好茶具和茶葉,並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色澤。
2.用沸水燙洗茶具。
3.將茶荷中的茶葉倒入蓋碗內。
4.將沸水衝入茶壺內。第一泡立刻倒掉,用來洗茶燙杯。
5.第二泡步驟同第一泡,再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內。
6.最後將茶湯倒入品茗杯內即可。
【水金龜·金色之電,綠裏透紅】
佳茗簡介
“水金龜”是武夷岩茶“四大名樅”之一,產於武夷山區牛欄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樹皮色灰白,枝條略有彎曲,葉長圓形、翠綠色、有光澤。因茶葉濃密且閃光模樣宛如金色之龜而得此名。每年五月中旬采摘,以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為主,色澤綠裏透紅,滋味甘甜,香氣高揚。濃飲且不見苦澀,色澤青褐潤亮。
水金龜揚名於清末,據說該茶樹原長於天心岩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傾盆,致使峰頂茶園邊岸崩塌,茶樹被大水衝至牛欄坑半岩石處。蘭穀山業主遂於該處鑿石設階,砌築石圍,壅土以蓄之。因茶樹枝條交錯,形似龜背上的花紋,故命名為水金龜。後來天心廟和蘭穀岩為爭此茶,訴訟多次,耗資千金,從此水金龜聲名大振。
鑒茶不外行
外形:緊結
色澤:綠裏透紅
葉底:軟亮
湯色:金黃
香氣:清細幽遠
滋味:甘醇濃厚
茶葉衝泡法
茶具可選用蓋碗或紫砂壺,取適量茶葉,用100℃的沸水衝泡。第一泡為洗茶,不飲用,加水後立即倒掉。而後幾泡時間隨個人口味而定,一般能衝泡七次以上。衝泡最好使用礦泉水與山泉水,山泉水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