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為福建特產,主要產區在福鼎、政和、鬆溪、建陽等地,是六大茶類之一。它屬於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白茶的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幹)、揀剔、複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白茶具有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特點。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此外,中國浙江的安吉白茶因自然變異,整片茶葉呈白色,不同於帶有白色絨毛的一般白茶。

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曆史,最早是由福鼎縣創製的,因此又稱為福鼎白茶。該縣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上披滿白茸毛,是製茶的上好原料。人們采摘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幹或用文火烘幹,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白茶製作工藝流程:

1.采摘

根據氣溫條件,采摘玉白色一芽一葉的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淨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攤放

采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避免陽光。攤放的目的,一是散發青氣、水分;二是提高茶葉品質。攤放時間要適中,一般以手抓柔軟為宜。

3.烘幹

初烘:烘幹機溫度為100~120°C,時間10分鍾,攤涼15分鍾。

複烘:溫度為80~90°C;再低溫70°C左右長烘。

4.保存

茶葉所含水分應控製在5%以內,放入冰庫,溫度為1~5°C。從冰庫取出的茶葉應在三小時後打開,進行包裝。

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的功效。白茶的主要品種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尤其是白毫銀針,全身披滿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狀挺直如針。在眾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美的。白茶湯色淺黃,鮮醇爽口,飲後回味無窮。

【白毫銀針·芽頭肥壯,滿披白毫】

佳茗簡介

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叫白毫,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由於鮮葉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銀針製成成品茶後,形狀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因此命名為白毫銀針。其針狀成品茶,長3厘米。整個茶芽為白毫覆被,銀裝素裹,熠熠閃光,令人賞心悅目。衝泡後,香氣清鮮,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觀也使人情趣橫生。茶在杯中衝泡,即出現白雲疑光閃,滿盞浮花乳,芽芽挺立,蔚為奇觀。

白毫銀針的采摘十分細致,要求極其嚴格。規定雨天不采,露水未幹不采,細瘦芽不采,紫色芽頭不采,風傷芽不采,人為損傷芽不采,蟲傷芽不采,開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態芽不采,號稱“十不采”。隻采肥壯的單芽頭,如果采回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新梢,則隻摘取芽心,俗稱為抽針。製白毫銀針的茶樹,每年秋冬要加強肥培管理以培育壯芽。翌年采製以春茶頭一、二輪的頂芽品質最佳,到三、四輪後多係倒芽,較瘦小。第一輪春芽特別肥壯,是製造優質白毫銀針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銀針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製。采下的茶芽,要求及時送回廠加工。白毫銀針的製法特殊,工藝簡單。製作過程中,不炒不揉,隻分萎凋和烘焙兩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凋和晾幹,使茶芽自然緩慢地變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質風格。

鑒茶不外行

外形:挺直如針

色澤:色白如銀

葉底:黃綠柔潤

湯色:淺杏黃色

香氣:清香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