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白晝,還是夜深人靜的夜晚,消防官兵們都巡查在帳篷區的臨時居住點,用銳敏目光觀察著每個細節,用親和語言提示防範要領,他們把深情大愛播在群眾心中,使綠色的帳篷區又增添了平安祥和。
備受青睞的“義務防火兒童團”
教導員劉紅軍,在帳篷、板房區的巡查中,發現大多數帳篷和板房的搭建較為擁擠,由於時間緊迫,許多線路、管道的安裝不合規格。同時,群眾在生火做飯時,用電、燒柴、燒煤的無處不在,火險隱患突出,防火任務艱巨,絲毫不能鬆懈。須有足夠的巡查力量,才能及時發現和整改火險隱患。此時,他想到了少年學生們,成立“義務防火兒童團”,為安全防範再增添一道防線。2008年7月中旬,縣消防大隊會同縣抗震救指揮部的領導協商決定,率先在縣城所在地的喬莊鎮,組織了30名少兒童成立“義務防火兒童團”,由縣消防大隊進行了一天的防火基礎知識培訓,製發了袖章和團旗。兒童團下設5個分隊,分片負責,每天定時和不定時在各帳篷、板房安置點開展消防知識宣傳和巡查。一旦發現有人使用大功率電器,使用蠟燭照明,人走火未滅,亂扔煙頭等安全隱患,便及時整改。
最讓喬莊群眾感動的一幕是:2008年12月10日上午9時40分,第5分隊雍亞分隊長帶領5名“小消防”,在上坪壩板房區巡查,雍亞細心地發現,有位60多歲老大娘正要鎖門離開,但屋內的取暖器還開著。雍亞拉著她說:“婆婆,你取暖器還未關呢!”老大娘說:“開著取暖器,回來時屋子更暖和。”雍亞耐心勸說:“婆婆,這樣很危險,萬一發生火災後果嚴重,請你拔掉插頭再離開好嗎?”老大娘覺得小女孩說的有道理,又見圍觀的群眾很多,微笑著點了點頭,轉身返回屋,拔掉插頭鎖門離開。
上壩管委會張主任感慨地說:“‘義務防火兒童團’的巡查效果就是好。以前有的居民不聽勸告,偷偷使用大功率電器取暖,電源閘刀都燒糊好幾次,險些釀成火災,義務消防員去警示,有的人不能自覺改正。自從這群‘小消防’來了以後,這些人怕孩子們批評,沒有臉麵,對孩子們指出的隱患,都能及時整改。”
“義務防火兒童團”的作用,得到了青川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表揚和稱讚,要求在全縣推廣這一新招。縣消防大隊黨支部作出決定,要求各包片包鄉的消防官兵與鄉鎮抗震救災指揮部一道,組成“義務防火兒童團”,嚴防死守、杜絕火災。2009年1月,全縣26個鄉鎮,都成立“義務防火兒童團”。這支500多人的“小消防”大軍,兩年來,一直巡查在火險隱患場所,忠實地履行了職責。浙江寧波援建指揮部王指揮長看到“義務防火兒童團”一絲不苟的工作熱情,十分感動地說:“在戰爭年代,兒童團為軍隊站崗放哨,為懲治敵特、漢奸出力;在土地革命中,兒童團站崗放哨,為懲治土匪、惡霸出力;在今天抗震救災的戰鬥中,兒童團又為杜絕火災出力。青川兒童了不起。”
實行了這種多層次、全方位的聯動防範體係,兩年多來,全縣的帳篷、板房安置點沒有發生一起火災事故。縣長陳正永在2009年12月召開的總結大會上講道:“青川災後的臨時安置房,沒有發生火災事故,全縣的消防官兵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貢獻。”
在成績和人民群眾的讚揚聲中,大隊長向格和教導員李烈斌沒有絲毫的陶醉感和滿足感,而且深感任重道遠,肩上的擔子更沉重。他倆時刻在琢磨,青川災後重建任務艱巨,如何高質量、高標準服務重建,確保重建工程項目安全,這是消防工作麵臨的又一新問題,必須勇於探索實踐,走出一條具有青川消防特色的新路子。
默默的承諾:重建項目的消防審核實行“三提前”
“青川的明天更美好。”這是溫家寶總理視察青川時的題詞。遵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震後一個月,轟轟烈烈的重建新青川的會戰打響了。對口援建的浙江大軍奔赴到各鄉鎮;誌願者隊伍也日夜兼程開發到各指定地點;青川人民從廢墟中站起來,挺起不屈的脊梁,投入重建家園的沸騰戰鬥。
時任大隊長王強安利用吃晚飯的時間,把全隊的消防官兵召集到板房內簡易的餐桌旁,思索著對大家說:“青川重建三年完成,工程項目很多,消防審核任務繁重,我們該怎麼辦?”他讓大家想辦法,出主意。教導員劉紅軍站著啃著饅頭說:“我們一定要打破常規工作方法,以服務重建為中心,創造新的適合重建速度的工作模式。”參謀李保才說:“我們既要嚴格技術把關,又不能影響建設方的施工進度。大隊的警力又嚴重不足,隻有2人有審核資質,工程項目很多,審核任務重,這是麵前的一大難題。”為了破解這道難關,大家表示要發揚消防戰士不怕吃苦耐勞,不怕流血犧牲,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頂著壓力上,踩著困難走,決不影響重建工程進展。大隊決定,在重建工程消防審核中,創新推行“三提前”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