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血火丹心護平安(1)(3 / 3)

提前規劃

地震前,全縣36個鄉鎮中有20個鄉鎮的消防基礎設施不規範,是傳統的消防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大隊決定,要乘這次重建東風,把消防基礎設施納入鄉鎮重建規劃,在現有技術要求的基礎上根據鄉鎮的人口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提前規劃設計。

大隊的3名黨員和援建的參謀黨員每人承包3個鄉鎮,星夜趕赴到鄉鎮抗震救災指揮部,與援建指揮部和鄉鎮領導一道,規劃全鄉鎮的消防設施,納入重建工程的總體規劃。教導員李烈斌主動承擔了本縣最遠的石壩鄉、紅光鄉和關莊鎮的場鎮消防設施指導。地震摧毀了石壩鄉場鎮,山體垮塌嚴重,道路全部斷裂沉陷。李烈斌行至距石壩鄉還有10公裏時,天已漆黑,他借助電筒光亮,艱難地行進在鋪滿亂石和荊棘的山路上。山穀裏每隔半小時就傳出轟鳴聲,接著就是地下抖動和山上滾落沙石。他雖然聽慣了這種餘震的咆哮聲,但是在這沒有人煙的的陡峭山坡上一個人行走,心裏真有幾分懼怕。當想起自己肩負的使命,他把安危置之度外,加快前進步伐。由於山體垮塌,改變了地貌,李烈斌雖然以前熟悉這段路程,可是現在他連續走了兩個小時,都在山上轉。當又一次餘震襲來時,他不小心跌進了10多米深溝,手腳都刮傷了,他忍著劇痛爬起來,繼續行走。黎明時,李烈斌辨清了方向,拖著受傷的腿,艱難地向石壩鄉走去。石壩鄉長何鵬飛、浙江麗水市援建指揮長鄭力平,看到渾身是泥、周身掛彩的李烈斌,都被他的執著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所感動,當場表示,一定按照消防大隊提出的技術要求,把消防設施建設納入鄉鎮重建的總體規劃。

各鄉鎮重建消防設施的規劃方案,得到了浙江援建指揮部的支持和認可。全縣在重建場鎮設計時,都有合格的消防通道,2至3個消防栓。還針對鄉鎮有時停電停水的情況,配有備用消防池。

提前介入

為了加快重點項目的審核進度,解決審核警力不足的矛盾,對全縣的醫院、學校、供水、供電、市場等公益性重點建設項目的消防審核,采取提前介入。消防大隊把消防的技術指標要求打印分發到援建單位和業主方,要求在設計、施工時符合消防要求,同時要求學校、醫院和公益場所,必須要有合格的消防通道、消防栓和備用消防池。這樣在審核時,就縮短了時間,贏得了施工進度。

由於重建時間緊,義務援建的項目多,有漏審的現象存在。包片的消防官兵,及時開展巡邏,主動上門審核。前進鄉衛生院屬於義務援建項目,是援建方自己設計的圖紙,大隊長向格主動上門找到援建老板,對設計的不合格消防通道和消防栓的位置提出整改要求,老板感激地說:“你們這種主動和細致的精神感動了我們,一定要把這所衛生院建得更牢固、更安全。”

提前工作日

2009年春,青川縣城的重建全麵展開。寧波援建指揮部采用先進的建築理念,結合川北民俗風貌特點,將重建點選在獅子梁下、喬莊河邊、依山傍水的新縣城,要在兩年內拔地而起,橫空出世。一夜之間,建設項目的設計圖紙像山丘似的堆放在消防大隊的板房辦公室裏,等待審核結論。

大隊長、工程師向格和參謀李保才麵對艱巨的審核,看到施工方緊迫的建設期,他倆決定,打破常規審核製,急承建方所急,想承建方所想。對小型工程在一個工作日內審核結束,對大型重點工程的審核在3至5個工作日內。並保證審核質量不出現一點差錯。

向格和李保才把洗漱用具和被蓋都搬進了板房辦公室,派了兩名消防戰士當助手,協助翻閱資料和圖紙。他們不分上下班時間,不分白天黑夜,加快審核進度,吃住在板房辦公室,有時一天隻能睡2至3個小時。10天內,他們就審核了25個工程項目。承建方看到他們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誇獎說:“消防官兵創造了‘5加2’和‘白和黑’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