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傳奇英豪篇(7)(1 / 3)

英軍撤到托卜魯克後,丘吉爾與參謀長委員會密商時,指出:“放棄托卜魯克要塞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於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隊,以加強防守,雙方形成了拉鋸戰。1942年6月,德軍才攻克托卜魯克要塞。希特勒為了獎賞隆美爾這一次勝利,把他提升為元帥。當時的隆美爾隻有51歲。

不久,德軍在非洲戰場遭到失敗,1943年3月,隆美爾被調回大本營。他曾對他的兒子曼弗雷德說,他已經失寵了,並認為在目前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於是,他開始寫回憶錄。7月,他被任命為駐北意大利“B”集團軍群司令,12月,擔任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駐丹麥軍事監察員。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任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7月20日,反對希特勒的集團暴露後,希特勒逮捕了一些軍官。在被逮捕的軍官中,有隆美爾的老戰友和下級,隆美爾曾經親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了希特勒的暗殺對象。1944年10月14日,這個為法西斯德國到處侵略的隆美爾,終於被希特勒派人威逼而服毒自殺。

沒有審判的死刑

埃爾溫·隆美爾生前已經是傳奇人物,有關他的書籍比任何一位德國國防軍將軍都多,德國非洲軍團的士兵把他們的首長稱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銘是“隆美爾不論到哪兒都要走在最前麵”。希特勒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把他塑成“人民元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十分崇敬地評價隆美爾說:

“你是個冷靜狡猾的敵人,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在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發光。第三帝國初期,他還充滿激情地讚揚希特勒的“曠世奇功”,然而從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國國防軍中敢於就不斷惡化的形勢向元首直言的少數高級軍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成了希特勒最危險的反對者。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馬丁·鮑曼在從元首大本營發出的一份印有“帝國秘密事務”字樣的呈文中報告,隆美爾曾說“暗殺成功後他將領導新政府”。這份文件意味著對希特勒最喜歡的隆美爾將軍做了死刑判決。因為鮑曼誣陷了隆美爾,那些試圖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彈炸死那位獨裁者的人和隆美爾一點關係也沒有,而幾年前,隆美爾對鮑曼的羞辱使他記恨在心。

在鮑曼的報告發出幾天後,兩位將軍來到隆美爾在黑爾林根的住所,並強迫這位被英國軍機炸成重傷的元帥吞服了毒藥丸。

連希特勒也不敢像對待“7·20密謀者”那樣,到人民法院控告、絞死這位最高勇敢榮譽勳章的獲得者。

考慮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時年16歲的兒子曼弗雷德,隆美爾服從了——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服從。

希特勒虛偽地向隆美爾的遺孀表示哀悼,並為隆美爾安排了國葬。陸軍元帥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在悼詞中高度評價道:“他的心屬於元首。”

一生都在矛盾中糾纏

在這位元帥悲慘地死去大約半個世紀後,慕尼黑著名的紀錄片製片人莫裏斯·菲利普·雷米在為其著作《隆美爾的神話》查找檔案時,發現了長期保存在民主德國檔案館中的材料。這些材料證明,當時隆美爾確實很接近反抗,比現在眾所周知的還要接近。盟軍在1944年6月6日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決定開放西線並想違背希特勒的意願結束戰爭。

雷米說:“說出‘我要開放西線爺這樣的話,需要很大的勇氣。可能隻有隆美爾才有這樣的威望。如果他成功的話,盟軍將在3~5天內占領魯爾區,戰爭很可能在1944年8月底結束。

如果隆美爾的重傷沒有妨礙他結束西線戰事的話,可能還會有數百萬人在戰爭結束後幸存下來。到德國國防軍1945年5月8日投降為止戰爭的最後10個月裏,有270萬德國士兵陣亡,這相當於從1939年戰爭開始到1944年夏天的這段時間裏犧牲的德國士兵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