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古代戰爭篇(1)(2 / 3)

皮洛士雖然兩敗羅馬軍,但他的處境並不好。當時的羅馬處於發展時期,又在本國作戰,兵源充足,戰敗的軍隊能迅速得到補充,而且還有拉丁同盟的支援;皮洛士則遠離自己的國家,兵源和補給都相繼發生困難,他本人又非常驕橫,對邀請他來助戰的城邦很不尊重,並且不顧當地風俗習慣,以致很快激起了同盟者的不滿,因而也失去了必要的支援。就在他進退兩難的時刻,敘拉古等城邦派遣使者前來邀請他率軍趕赴西西裏島,幫助他們攻打迦太基人;同時,巴爾幹方麵也有使者前來,請他回去爭奪馬其頓。皮洛士由此非常高興,好似絕路逢生一樣。他權衡了利弊,認為去西西裏更有前程,也符合出兵的初衷,於是,便於公元前278年率領自己的軍隊開進了西西裏島。

皮洛士進入西西裏後,受到敘拉古等城邦的熱烈歡迎,被尊為“國王和領袖”。他率軍向迦太基人進攻,連戰皆捷,所向披靡。迦太基人招架不了,便乞求和談,並表示願支付大筆賠款。可是皮洛士的要價太高,並限令迦太基人全部撤離西西裏島,以致和談最終破裂。後來,他又老毛病複發,由於輝煌勝利而驕橫無比,粗暴地幹涉敘拉古等城邦的內政,並公然殺害了邀請他來西西裏的敘拉古首領塞濃,從而激起公憤,失去了當地城邦的支持,被人們唾罵為“忘恩負義”和“背信棄義”的人。“失道寡助”,後來許多人轉而支持迦太基人。於是迦太基軍乘機反攻,皮洛士孤立無援,後勤不濟,最後遭到失敗。真是無獨有偶,就在這時,塔蘭托城邦又因抵擋不住羅馬的進攻,再次請他去援助。皮洛士也就順著梯子下樓,以此為由放棄了同迦太基人的作戰,率軍東還,第二次前往意大利南部。

公元前275年春,皮洛士率領110艘戰艦和許多運輸船隻離開西西裏。途中遭到海上強手迦太基人的襲擊,損失戰艦70艘,剩下的除12艘完整外,其餘都有損傷,兵力大大削弱。當年夏天,伊庇魯斯軍隊到達塔蘭托,不久就在貝尼溫敦附近與羅馬軍隊進行了會戰。這次作戰中,由於兵力和條件的轉化,羅馬人竟“第一次”把皮洛士打敗了。從此,他已“無可奈何花落去”,在損兵折將的情勢下,隻好於當年秋天,帶著殘存的8000步兵和500騎兵返回伊庇魯斯。

兩年以後,即公元前273年,皮洛士又應斯巴達王室一位爭權者的邀請,率軍前往伯羅奔尼撒半島。由於驕傲輕敵,行動遲緩,這回他又遭到了失敗。

次年,皮洛士再次被邀請進軍阿爾戈斯,在談判退兵問題時,被迫同人決鬥,不幸飛來橫禍,遭到決鬥者母親的偷襲,受傷墜馬,被刺身亡。

皮洛士戎馬一生,驍勇善戰,是古代一位著名的軍事家。他所寫的戰爭藝術史,深受古人稱讚。羅馬的政治家西塞羅多次引用他的著作;迦太基統帥漢尼拔稱他為僅次於亞曆山大的戰略家,自稱是他的學生。皮洛士曆經多次戰爭,打過很多勝仗。他善於指揮,長於布陣,巧於利用地形,能夠發揮士兵的作用,確實可以稱之為卓越的戰術家。但是,他缺乏政治頭腦和戰略眼光,運用謀略不能始終如一,所行政策缺乏穩定性;他驕橫跋扈,往往失信於聯盟者;他治軍不嚴,放縱部屬,容易遭人反對。因此,他雖然經常取得轟轟烈烈的戰績,但從未贏得一個持久性的勝利,最終還以悲劇了卻了自己的一生。

“退避三舍”——與人無爭

春秋之際,諸侯紛爭。晉獻公年老體弱,無力過問國事,他的寵妃驪姬便擅自廢黜長子重耳,把自己親生的兒子立為太子,並千方百計謀害重耳。

重耳被逼得走投無路,隻好逃到異國他鄉去躲災避難。

重耳在外一直流浪了十多年,最後來到楚國。楚成王把他當做貴賓,用很高的禮節來招待他,使他很受感動。重耳對楚成王也很敬重,兩人常常談到深夜,成了要好的朋友。

在一次宴會上,楚成王醉醺醺地問重耳:

“將來,公子要是回到晉國,拿什麼來報答我呀?”

重耳謙恭而又微笑著說:“楚國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叫我拿什麼東西來報答呢?”

楚成王搖頭晃腦地又問:“這麼說,你就不想報答我了?”

重耳想了一會兒,說:“倘若我能回到自己的國家,願與楚國交好,世世代代永不打仗,想方設法讓兩國的百姓都能過上太平日子。”楚成王連連點頭:“好,說得好!”一杯酒下肚之後,又問:“萬一兩國發生戰爭怎麼辦?”

重耳鄭重其事地搖了搖頭說:“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