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呢!”
“萬一發生了戰爭,在兩軍相遇時,我就退避三舍。”古時行軍,每30裏(中國古代的長度單位,與現今的“裏”不同)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動撤退90裏的意思。
楚成王聽了,高興得又喝了幾大杯。
坐在楚成王旁邊的楚國大將成得臣一直陰沉著臉,冷眼盯著重耳。他心裏罵道:這個無家可歸的野狗,盡在這兒講好聽的。等宴會一結束,他便去拜見楚成王,說:“國君,我看得出,重耳是個忘恩負義的家夥,我看把他宰了,免得後患無窮!”
楚成王雖然醉了,但心裏卻很明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將來,有重耳在晉國,他就多了一份力量;那麼,將來攻打宋國,稱霸天下就不成問題了。
宋國也是個大國,離楚國不遠,一直是楚成王的眼中釘、肉中刺。楚成王早下了決心,非拔掉這個釘子不可。
就在那年冬天,重耳在其他國家的援助下終於回到了晉國,當上了國君。
他就是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使晉國逐漸恢複了元氣。
不久,宋國國君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派使者來求見晉文公。晉文公召見了他,宋公子淚流滿麵地向他訴說,楚國又派成得臣帶領人馬欺負他們了,懇求晉文公發兵,幫助他們打退楚國的進攻。
晉文公想起當年在楚國受到的厚遇,如今,怎麼好意思出兵呢!
宋公子又氣憤地說:“他們太不像話了,老是欺負中原的諸侯國。主公你不是常說要扶助弱小的國家嗎?現在正是時候啦!”
他見晉文公還在猶豫,又道:“楚國那個成得臣,驕橫自大,連你也不放在眼裏,他說……”
“說什麼?”
“說你是個口蜜腹劍的小人,你要是敢出兵,他非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一番話,把晉文公激得心裏火冒冒的,他問道:“是真的嗎?”
“有半句假話,五雷劈頂!”
晉文公猛地抽出寶劍,當空一揮,叫道:“發兵,馬上發兵!”
晉文公抓緊時間擴充人馬,整頓軍隊;不出三個月,便親自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去解救宋國。楚國旁邊還有兩個小國——曹國和衛國,晉文公路過那裏,順手牽羊,把兩國的國君俘虜了。這就等於扳掉了楚國的兩顆門牙。
楚成王根本不相信晉文公會出兵,會與他為敵,直到成得臣第三次來報信時,他還說:“不可能,當年我對重耳那麼好,他怎麼會忘恩負義呢!”
成得臣馬上說道:“國君,當初我勸你把他殺了,根除後患,可你不聽,現在怎麼樣……”
楚成王背著手,在屋裏直轉,口中喃喃自語:“這個重耳,怎麼能這樣呢!怎麼能這樣呢!”
成得臣勸楚王不要著急,隻要撥給他三萬人馬,他一定把重耳的首級拎回來。楚成王把手直擺:“別這樣,別這樣,等幾天看看。我相信重耳不會和我過不去的。”
成得臣雙手打拱道:“國君,讓我去吧,我要是敗下陣來,就一頭撞死,不回來見你了!”
成得臣是個性格暴虐、自以為是的人。他訓練軍隊時經常用鞭打、小箭穿耳等方法去折磨士兵,由此而遭到許多文臣武將的激烈反對。他們紛紛向楚成王告狀,楚成王對成得臣也很不滿意,但楚成王又想利用他的勇猛,來阻擋晉國獨自稱霸的野心;所以當時他也沒堅決製止成得臣,隻給了他一些人馬,希望他能僥幸取勝。
成得臣把人馬駐紮在離晉文公的營地不遠的地方,並派人通知他們,要晉文公釋放曹、衛兩國的國君。而這時晉文公已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恢複他們的君位,條件是必須先跟楚國斷交。曹、衛兩國國君真的按晉文公的意見辦了,向楚成王送去了絕交書。
楚成王氣得渾身發抖,他本想派兵去解救這兩個小國,不料他們倒先跟自己絕交。成得臣則雙腳直跳,罵道:“重耳老賊,你竟做出這等事來!好,讓我來跟你算賬!”
他立即帶領全軍向晉軍發動進攻。
重耳得知楚國發兵的消息,馬上命令他的部隊快向後撤。晉軍的將士們都想不通,有個叫劉穎的將軍求見了晉文公,說:“不能撤,我們的部隊由堂堂的國君統帥,而楚國帶兵的卻是普通的將軍,哪有國君讓將軍之理!”
晉文公幾次勸說劉穎,劉穎不聽,晉文公隻得把當年跟楚成王的一段交情如實相告,還說:“我答應過的,萬一有了戰爭,我願退避三舍!”劉穎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說的話怎麼能拿到今天來說呢?那時的楚國還沒有今天這麼大的野心!你看看,楚國現在以中原霸主自居,周圍的大小諸侯誰不受他的欺負,誰不畏他三分。作為一國之君,怎麼能把個人的恩恩怨怨淩駕於國事之上呢!”
晉文公道:“打仗也要憑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我許過諾言,今天要是失言,我們就理虧了。倘若我退了兵,他們還不肯罷休,那就是他的不對了,到時再與他交手不遲!”
劉穎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