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古代戰爭篇(2)(1 / 3)

普文公當日下令,後撤90裏,一直退到城濮(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了下來。

這時,楚國的將士們都想停止進攻,可成得臣說什麼也不答應。楚成王得知,也叫成得臣就地待命,可他卻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根本不買楚成王的賬。率領三軍,步步緊逼,一直追擊到城濮。剛駐下來,成得臣便向晉文公下了一份戰書,要晉軍趕快投降!

晉文公立即回信:“楚國的恩惠,我從不會忘記,所以一直退到這裏。現在你們既然不肯諒解,我也隻好應戰了!”

相持了數日,一場決戰終於拉開了序幕。

晉文公是個很懂得軍事的國君,剛交上手,他就傳令軍隊繼續朝後退,用兩麵大旗指揮著隊伍,還在戰車上拖著兩棵剛剛伐下來的大樹。戰車一走,大樹便揚起地上的灰塵。成得臣遠遠看見,高興得要發瘋:“看看,晉國軍隊如喪家之犬,一片驚慌!”他下令將士們追上去,全殲晉軍。

誰知,這正中晉軍的埋伏。

成得臣的人馬剛追上來,隱蔽在路邊的晉兵便猛衝上去,把楚軍的隊伍攔腰切斷,原來佯裝敗退的晉軍又殺了個回馬槍,前後突擊,把楚軍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楚成王得知成得臣的軍隊一直在追擊晉文公,立即派人趕到戰場,下令不要再追;可是,成得臣已被晉軍圍住,哪能脫得了身。

晉文公眼看成得臣就要被生擒,悄悄下了一道命令,留個縫隙放他逃跑,將士們想不通,晉文公說:“讓他跑吧,反正他還是會死的!”

成得臣絕路逢生,奪路而逃,一直跑到一座光禿禿的山坡上,回頭一看,戰場上一片狼煙,火光中,隻見寫著“成”字的大旗被燒得隻剩一縷縷破條條,在風中飄拂。成得臣長歎一聲,覺得再也沒有臉麵去見楚成王,便一頭撞死在路邊的岩石上了。

這次戰役,晉軍俘獲了楚國戰車一百多輛,將士一千多人,還把楚軍留下來的軍糧收集起來,大吃三天,才高唱凱歌,班師回朝。

這一戰,使晉文公一躍成為中原的霸主。

“風聲鶴唳”——以弱勝強

公元383年秋天,自稱大秦天王的苻堅率領90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向南進軍。大道上,步兵、騎兵,加上車輛、馬匹,浩浩蕩蕩,掀起的煙塵遮天蓋日。

這支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隊伍,足足拖了一千裏路長。

苻堅是個驕傲自大的國君,為了擴大掠奪財富的範圍,滿足個人的私欲,發動了這場消滅東晉的戰爭。

在動身前的一個晚上,他曾在長安太極殿召開了禦前會議,商定討伐東晉的大計;文武官員聽了,都認為時機尚未成熟,特別是晉朝還有像謝安等傑出的人才,貿然進攻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但苻堅卻說:“我的人馬這麼多,隻要把馬鞭丟進長江,也可以把江流堵住,怕什麼呢!”

會後,苻堅頒布了動員令,規定老百姓每十人就得抽一個去當兵,弄得許多人家妻離子散,苦不堪言。但苻堅哪管這些,他發誓要以強大的攻勢,一口吞掉偏安在江南的晉朝,以實現自己稱霸天下的野心。

走了整整一個月,苻堅的主力部隊才到達項城(河南南部);從蘭州下來的人馬已到達彭城(徐州)。他們打算兵分兩路,同時向江南逼近。

這個消息傳到晉國的都城建康(南京),把晉孝武帝嚇蒙了,滿朝文武也失去了主張,都把目光集中在宰相謝安身上,想請他拿主意。謝安卻坐在一邊,撚著胡須,笑哈哈的一言不發。

謝安年輕時曾被推薦到京城做官,隻做了一個月,就辭職不幹了,在東山隱居,直到四十多歲時,又被朝廷請了出來,人們說他是“東山再起”。

聽著大殿鬧哄哄的,謝安卻像沒事一樣。晉孝武帝問他有何見教,他隻淡淡地說:“沒別的辦法,隻有拚死一戰。”

他向皇上建議,自己坐鎮建康,派弟弟謝石代理征討大都督負責指揮全軍;侄兒謝玄任前鋒都督,帶領八萬人馬北上迎擊秦兵;又派胡彬帶領五千水兵到壽陽(安徽壽縣)去配合主力作戰。晉孝武帝看謝安說得有條有理,便采納了他的建議。

謝玄雖然勇猛無畏,打過許多勝仗,但麵對比自己多十幾倍的秦兵不免有些慌張,當晉孝武帝的麵也不好多說,當場把任務領了下來。臨出征的頭幾天,他想去謝安家辭行,聽聽他有什麼見解。一進門,見謝安正在看書,像往日一樣平靜。謝玄站了一會兒,便輕聲問道:

“不知叔叔還有什麼話要對我說?”

謝安的目光還落在書上,連頭也沒抬,說:

“沒什麼啦,一切已經有了安排。”

謝玄心想,也許他不想讓人打擾他看書,等一會兒說不定會交代幾句什麼。

就坐在一旁靜等,等了很久,謝安還在全神貫注地看書,他看時間不早,便悄悄退了出來。謝玄回到家,越想心越不安,總覺得在決戰前還有許多事沒做。第二天一早,他又拜托好友張玄去看望謝安,順便探探底細。謝安一見張玄,萬分驚喜,大聲道:“來得正巧,我正愁著少一位對手呢!”說著,把張玄拉到石桌邊,指著圍棋盤說:“快,快坐下,好好地殺幾盤!”

張玄道:“大人,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有心思下棋?”

謝安坦然一笑:“棋總是要下的嘛,羅唆什麼,快下,快下吧!”

無論張玄問什麼,謝安都避而不答,隻是說:“別一心二用,現在是下棋!”一個指頭把棋盤敲得砰砰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