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集團軍群下編17個師,駐防法國南部和西南部海岸;“B”集團軍群共轄38個師,駐防法國北部、比利時和荷蘭海岸,由隆美爾元帥指揮。兵力部署說明,德軍的防禦重點,顯然選在法國北部。法國北部加來地區,距英國海岸最近,隻有20海裏,而諾曼底地區,距離卻有64郾8海裏。德軍統帥部判斷,美英等同盟國如欲在西歐登陸,很可能選在加來地區。於是,德軍統帥部決定,把“B”集團軍群的主要兵力,配置在加來地區及其南北約900千米的海岸線上,並糾集一支由50萬勞工組成的勞動大軍,在沿岸海水底下和海灘上築起大量混凝土障礙物,密布地雷;而在海岸上,則構築許多隱蔽很深的炮台、反坦克陷阱、厚壁碉堡和掩體等,號稱為“大西洋鐵壁”。
由於把防禦重點擺在加來地區及其南北一線,德軍統帥部對諾曼底、科唐坦半島和布列塔尼半島的沿海防線,都隻配置有限兵力。在諾曼底駐防的隻有6個師,其中還包括3個海防師在內。當時,德軍在歐洲西線已喪失了海空優勢。海軍能用於抗登陸作戰的兵力,僅有中、小水麵艦艇500餘艘,以及駐泊在比斯開灣的49艘潛艇;空軍能用的作戰飛機,實際隻剩下160架。
隨著預定登陸日期的抵近,同盟國方麵加快完成各項準備。到5月底,盟軍在不列顛島集結的兵力已達288萬人,作戰飛機1郾3萬餘架,各型艦艇9000餘艘。所有地麵部隊,混合編成為4個集團軍。針對德軍的布防情況,盟軍總部早已作出決定,避實擊虛,選擇諾曼底作為登陸地域。為了便於作戰,從科唐坦半島南端起至奧思河河口止,區分成5個登陸地段:美軍2個,代號為“猶他”和“奧馬哈”;英軍(含其他英聯邦國軍)3個,代號為“哥爾德。”
“朱諾”和“斯沃德”
登陸的戰役準備非常充分。登陸前幾個月,盟軍一直對諾曼底地區進行空中和海上偵察,查明了德軍的海岸防禦配係、預備隊集結地域和縱深內的交通樞紐、彈藥庫、軍需庫、軍工生產基地的位置等。登陸前3周內,盟軍進而對諾曼底及其周邊的德軍機場和當地橋梁實施連續不斷的狂轟濫炸,使其中85%的機場遭到破壞,塞納河上3/4的橋梁被炸毀。登陸前1周,空軍襲擊了德軍遠程雷達站,使其大部分受到損壞。這樣,盟軍在登陸時,基本上沒有遇到德國空軍的有力抵抗。
6月1日,盟軍登陸部隊開始在英國南部15個港口上船,各路艦船預定在懷特島東南海域會合。登陸時間,即人們不斷猜測的“D日”,原定於6月5日,但因天氣惡劣,盟軍總部將其推遲了一天。各登陸編隊會合後,以掃雷艦艇開辟航路,在火力支援艦和空軍掩護下,沿5條航線向5個登陸地段開進。
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所描述的5日夜間的壯觀情景。各登陸編隊通過英吉利海峽中心線後,其航道均由1條變成2條:1條供快速艦艇使用,1條供慢速船隻使用。
6月6日淩晨,在諾曼底沿海和上空,奇跡般地出現了短暫的好天氣。
烏雲已散,天空晴朗,海風雖強,已不呼嘯。1時左右,幾處巡邏的德軍士兵都發現,高空突然出現了無數個白點,正在大風中迅速飄落,於是迅即趕往降落地點,但卻上了大當,原來隻是一些假人從天而降。沮喪的德軍士兵哭笑不得,懶洋洋地返回軍營。而在他們重圓美夢之時,又一批白色傘篷冉冉飄落,其數量迅速增多,很快便布滿了夜空。
德軍士兵們終於被警報驚醒了。他們跑出軍營,莫名其妙地望著天空,有的還哇哩哇啦地說笑,不知敵人搞的什麼名堂。然而,這次降落下來的,都是荷槍實彈、矯健敏捷的盟軍空降兵和特種部隊。德軍士兵又一次上當了,許多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被搶先著陸的盟軍傘兵用自動武器撂倒在地。
由於出敵意外,盟軍這次登陸,初戰頗為順利。登陸前4~5小時,在空軍密集突擊的掩護下,美軍空降第82師和第101師,以及英軍第6師,分別在登陸地域的兩翼實施空降,在距海岸10~15千米縱深內,占領了登陸地域近旁的交通樞紐和橋梁、渡口等要地。淩晨5時,盟軍開始航空火力準備,對德軍整個防禦陣地,實行全麵猛烈轟炸。5時30分,實施艦炮火力準備。
6時30分至7時45分,第一批登陸部隊分別在5個登陸地段突擊上陸。由於盟軍掌握著製空權,德軍抗登陸準備不足,盟軍登陸部隊在“猶他”“哥爾德”“朱諾”和“斯沃德”4個登陸地段,沒有遭遇德軍的有力反擊,至9時,已基本突破德軍的防禦陣地,奪取並建立了比較穩固的立足點和灘頭登陸場。
但是,在“奧馬哈”地段的情況則不同。由於隆美爾在盟軍登陸前曾下令加固該地段的防禦工事,並調來第352師加強防守,登陸的美軍在此遭到頑強抵抗,進展十分緩慢。那裏曾激戰一天,而且情況非常危急,拖延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關鍵時刻,指揮此段進攻的美軍第1步兵師師長許布納將軍,作出了孤注一擲的決策。他冒著自己人有遭殺傷的危險,斷然請求艦炮支援,向德軍炮兵陣地和火力點進行抵近射擊。停在海麵的驅逐艦,立即發揮了巨大威力。在炮火猛轟之下,德軍士兵被迫舉起雙手從工事中走了出來。到下午7時許,盟軍終於建立了奧馬哈灘頭陣地,並隨即向縱深發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