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現代戰爭篇(2)(3 / 3)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考慮到,如繼續向東南亞增兵,美國決不會袖手旁觀。與其在海上同美國遭遇,不如一下子敲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把整個太平洋控製在手中,這樣就可以無所顧忌地進攻東南亞了。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緊張實施之中,精確的計算,針對性的演習在悄悄進行。

1941年11月26日,南雲海軍中將率領由6艘航空母艦為主的大型艦隊駛離日本單冠灣,於12月7日淩晨停泊在距離珍珠港隻有250海裏的水域,“第一攻擊波”的艦載機群騰空而起,這樣就出現了剛才描述過的一幕。

東京時間12月7日3時10分,隨著兩發信號彈的升空,日本飛機開始了進攻。53架俯衝轟炸機分成兩路,分別奔向希凱姆機場和惠列爾機場,去摧毀美國飛機。頓時,美軍機場上升起了滾滾濃煙。

絕大多數美國飛機根本來不及起飛,就一架接一架地中彈起火,少數幾名美國飛行員冒死駕機上天,勇敢地與日機在長空拚殺……幾乎同時,日軍40架魚雷轟炸機撲向錨泊在港內的美軍戰列艦。由於港內水淺,這些飛機將高度一直俯降到距海麵10米處才施放魚雷,一道道水跡直奔那些可憐的龐然大物。停在最北麵的“內華達”號首先中雷,它緊急駛離泊位,想奪路而逃。“西弗吉尼亞”號和“俄克拉荷馬”號受到了集中攻擊,前者中了6顆魚雷,左舷被撕開一道長36郾6米、寬4郾6米的大口子,迅速翻倒,後者三處被魚雷命中,半截船身沉在海裏。

“加利福尼亞”號中了2顆魚雷,艦體左傾,也在緩慢下沉。

海麵上漂著一層30厘米厚的烏油,燃起了熊熊烈焰。

緊接著,淵田親自率領49架水平轟炸機,冒著岸上和艦上猛烈的高射炮火,排成一字長蛇,魚貫進入轟炸航向,高爆炸彈呼嘯而下。“亞利桑那”號被穿甲彈穿透鋼甲,引起彈藥倉爆炸,艦首被炸裂,碎片一直飛到百米高空。

“田納西”號和“馬利蘭”號也遭到了狂轟濫炸,傷痕累累。

轟炸結束後,淵田開始觀察戰場,隻見到處濃煙滾滾,珍珠港成了一座烈火地獄。43架製空戰鬥機還在向地麵和機場瘋狂掃射,一些魚雷轟炸機仍在尋找目標,連“猶他”號靶船都未能幸免,它連中6顆魚雷,傾覆大海。

第一攻擊波的攻擊持續了1小時後開始返航,日本方麵隻損失了9架飛機。

這時,第二攻擊波的171架飛機又飛抵珍珠港上空。這些飛機冒著越來越強的高射炮火,衝破硝煙,再度向地麵和水上目標展開猛烈攻擊。一隊俯衝轟炸機發現了停在船塢中的“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這艘在第一次攻擊中唯一幸免的旗艦終於未能逃脫,甲板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第二攻擊波也大約持續了1小時。這次攻擊進一步擴大了戰果,但由於猛烈的高射炮火,損失了20架飛機。整個攻擊結束後,淵田繞珍珠港飛了一周,拍下了許多照片。

在2個小時中,日本人完全統治著珍珠港的上空,354架飛機隨心所欲轟炸掃射,擊沉擊傷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全部8艘戰列艦,其中擊沉5艘、重創3艘,擊沉擊傷其他艦船10餘艘,擊毀美機260餘架,美軍傷亡約4000人。而日本僅付出了29架飛機的代價。

“血洗衝鋒隊”——希特勒鞏固實力

在希特勒納粹黨的曆史上,衝鋒隊占有重要的一頁,那麼,希特勒為何要血洗衝鋒隊呢?

這要首先從衝鋒隊頭子羅姆說起。

羅姆體格強壯,生性好鬥,是一個老牌的納粹黨徒,早年糾集第一批納粹黨打手橫行霸道。由於羅姆當時的合法身份是慕尼黑陸軍第七軍區參謀部上尉參謀,所以對希特勒及納粹黨在慕尼黑的活動提供了有效的保護,可以說,羅姆是納粹黨的有功之臣,是希特勒在納粹早期的親密朋友。1921年10月5日,希特勒正式把羅姆的這幫人馬定名為衝鋒隊。

1930年底,納粹的勢力已急劇膨脹,希特勒為了更有效地控製衝鋒隊,又把羅姆請了回來,讓他擔任衝鋒隊參謀長。1933年初,希特勒及納粹黨掌握了德國的大權,衝鋒隊開始更加殘暴地擴展納粹恐怖統治。可以說,衝鋒隊為希特勒及納粹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1934年6月30日淩晨,曾為混世魔王希特勒上台執政立下汗馬功勞的衝鋒隊在一串機關槍的猛烈掃射之後隨即在“世間蒸發”。

那麼,殺人魔王為何要對自己人下此毒手?對此研究者們進行了不少考證,大致歸納出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衝鋒隊已經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所以,無論用什麼途徑,衝鋒隊必然會從曆史舞台上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