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啊,那有可能是他就是臨摹這位內侍的字”覃暮陽解釋道,民間的人臨摹字帖都是找有名的人學習的,沈沅清有可能就是。

“嗯,也對,等土豆宴後,朕就會下令嘉獎他們夫妻二人,這土豆之事暫時先不要聲張,好了,你下去吧。”

建昭帝讓覃暮陽退下後,想到那位那位內侍,就想到派影一去梁城有一段時間,不知道能不能調查出一些眉目。

遠在三岔村的周圍秘密調查的影一,找人臨摹出那位忠伯的樣貌,還找出了當年他幫鄰人寫的中介,得到了他的字跡。

沒錯,那個忠伯恐怕就是前朝邢忠,這個邢忠20年前在前朝覆滅時,就隨著宮廷大火失蹤了,傳言是被大火燒死,現在看來這個邢忠沒有死,而是趁亂跑到這梁城。

那他當年撫養的孩子沈沅清,從年齡來說,還有沈姓來自姬姓,那沈沅清就是……,自己可是要立大功了,事關重大,影一不敢耽誤連夜快馬趕回京城彙報。

蘇魚和沈沅清正在為過年做準備,快要年關了,商旅卻短暫繁忙了一陣,有錢沒錢歡喜過年,尤其這幾年世道安穩,尤其這幾年風調雨順,賦稅也不重,百姓都有餘錢,年貨都會大方一些。

商人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掙錢的機會,都抓緊販賣貨物,花樣翻新的布料,飴糖幹果,燈籠紅紙都準備充足。

蘇魚的客棧也迎來了一個小高峰,許多來趕集賣貨的商人選擇蘇魚的客棧,因為集市都是鎮上或者大一些的村裏輪流開,有的商人就會長期住在這裏,每天去不同的村裏販賣貨物,尤其是布料商人這個時節最賺錢,住的客房也是最好的,小商販則是會住通鋪。

往年商販都會住之前的驛站或者找個農家來住,蘇魚的客棧開起來後,方便不少,房費沒有貴太多,但是卻方便不少,房間很是溫暖,比農家的炭盆暖和不少,還帶早餐和熱水,住過的人都是誇讚蘇魚的客棧。

蘇魚也開始準備年貨,先近水樓台的從住在店裏的布料商人買了不少布料,給店裏的人每人一份。

現在店裏除了牛嬸、劉姐和大頭三人,蘇魚還雇傭了胡獵戶來幫忙照看客棧,尤其是晚上,客棧需要人男人盯著,冬天了,胡獵戶可進山打不了獵物,來蘇魚這裏做工,輕鬆不說,工錢還少。

過年零食可不能少,蘇魚就打算做小時的零食米花糖,這個在普通的年月是沒有,隻有快過年時才有商販帶著那種機械的壓力鍋,來村裏蹦爆玉米和大米。

回家把爆好的大米和小米用糖和花生混合好,壓製成塊,就是甜甜的米花糖。

這裏沒有壓力鍋,蘇魚就打算用砂石炒製,大米直接是爆不了的,需要用陰米,陰米就會把大米煮至半熟,撈出放在陰涼的地方晾幹。

砂石提前洗淨,用砂石篩選出大小能穿過篩子的砂石,用油混合。

用小火加熱砂石,然後放進陰米,不停炒製,直到大米爆開,用篩子曬出米花。

鍋裏放飴糖和砂糖,加水熬製,糖熬化後,放入米花,核桃,芝麻,果脯混合,每個都黏上糖後,撈出放入刷好油的模具。

米花糖冷卻後,切塊後酥脆香濃的米花糖就好了。

蘇魚還多做了一些米花糖,在客棧販賣,蘇魚要價不貴,有點餘錢的富戶,都會給家裏買一些。

這幾天牛嬸閑暇時間都在炒製米花糖,蘇魚的米花糖在周圍年貨裏火了後,有人也想著仿製,但是快過年了,哪怕仿製出來,年也過完了。

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傳統的小年,年味越來越濃,今天是灶王爺的生日,家家戶戶開始祭灶。

祭灶好像是民間傳說,初一開始灶王爺會常駐家裏,小年這天灶王爺會升天,給玉皇大帝彙報一年的工作,玉皇大帝就會根據灶王爺的彙報給予這家接下來一年的命運,所以家家在這天賄賂灶王爺,希望灶王爺說好話,祈求接下來一年事事如意。

蘇魚的祭灶是在客棧舉行的,黃昏入夜時,廚房放上供桌,擺放香案,放上特殊的飴糖作為祭品,這種飴糖特別黏牙,就是請灶王爺吃後,黏住灶王爺的牙,避免說主人家的壞話。

蘇魚是跟著沈沅清後麵祭灶的,本來封建的地方女性還需要避著,但是蘇魚這裏她主事,所以蘇魚跟著沈沅清一塊兒祭灶。

客棧是頭一次祭灶,貢品隆重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