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1 / 3)

點一縷熏香,沏一壺清茶,在平衡中細品取舍的真意。

偷得浮生半日閑

唐代詩人李涉有詩雲:“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其大意是指詩人路過一間竹林密布的寺院,無意間與一個和尚聊了許久,這才發覺自己在浮沉奔波的人生中,又得到半日清閑。學會“偷得浮生半日閑”,也是一種取舍的智慧體現。

年輕的時候,安娜比較貪心,什麼都追求最好的,拚命地想抓住每一個機會。有一段時間,她手上同時擁有13個項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她形容自己“累得跟狗一樣”!

事情都是雙方麵的,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事業愈做愈大,壓力也愈來愈大。到了後來,安娜發覺擁有更多、更大不是樂趣,反而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她的內心始終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籠罩著。

1995年“災難”發生了,她獨資經營的公司被惡性倒賬四五千萬美元,交往了7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一連串的打擊直奔她而來,就在極度沮喪的時候,她甚至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麵臨崩潰之際,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關掉,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朋友沉吟片刻後回答:“你什麼都能做,別忘了,當初我們都是從‘零’開始的!”這句話讓她恍然大悟,也讓她勇氣再生:“是啊!我們本來就是一無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就這樣念頭一轉,沒有想到在短短半個月之內,她連續接到兩筆很大的業務,瀕臨倒閉的公司起死回生,又重新動了起來。

曆經這些挫折後,反而讓安娜體悟到人生“無常”的一麵,她學會了謝絕應酬,去釣魚、去登山、去觀海,完全將工作置之腦後。

最初,安娜費盡了力氣去強求,雖然勉強得到,最後留也留不住;反而是一旦放空,便隨之而來更大的能量。

終日奔走忙碌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浮沉,偶爾抽空閑散心,是件難得的樂事。忙裏偷閑,尋找一份夾縫中的輕鬆和快樂,是人生的一味絕妙的調味劑,讓你在瞬間的神清氣爽中享受人生的怡然自得。卡耐基把這種空閑的時間稱為“空白頁”,這部分時間在日程中是一片空白,是用來提升你的精神境界的。

不會休息的人同樣也不會工作。一個懂得生活之道的人應當知道忙裏偷閑,這樣你才能使自己重新煥發活力。“偷得浮生半日閑”,放下忙碌的工作,你可以睡個懶覺,可以四處走走看看,玩個痛快。放鬆自己,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回到正常狀態。

“偷得浮生半日閑”,可以讓人適時從煩躁、疲憊中及時擺脫,為了更好地工作而積蓄能量。

“慢”,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

人生路漫漫,不管怎樣走,都會到達同一個終點。與其匆匆趕路,讓美景從身邊飛走,不如走慢一些,用心感受快樂。簡單生活,你會發現更多樂趣。

釋迦牟尼在沒有成佛之前,經曆過很多次的磨煉和苦修,從中領悟了許多人生的智慧和真諦。

有一天,釋迦牟尼要進行一次長途的跋涉,他因為急於到達目的地,便無視於路程的遙遠艱苦,隻是努力地趕路。長途漫漫,釋迦牟尼累得精疲力竭,終於,眼看就要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了,釋迦牟尼鬆了口氣。就在他心情放輕鬆的同時,他感覺到自己的腳下有一顆小石子磨得雙腳很不舒服。那顆石子很小,小到讓人根本不覺得它的存在。

其實,在釋迦牟尼剛開始趕路不久時,他就已經清楚地感覺到那顆小石子在鞋子裏,不斷地刺痛著腳底,讓他覺得不舒服。

然而,釋迦牟尼一心忙著趕路,也不想浪費時間脫下鞋子,索性便把那顆小石子當做一種修行,不去理會。

直到這時,他才停下急切的腳步,心想著:既然目的地已經快要抵達了,而又還有一些餘暇,幹脆就在山路上把鞋子脫下來,把腳下的小石子從鞋子裏倒出來,讓自己輕鬆一下吧!

就在釋迦牟尼低頭彎腰準備脫鞋的時候,他的眼睛不自覺地瞄向沿路的水光山色,竟然發現它是如此的美麗。當下,他領悟了一個重要的道理:自己這一路走來,如此匆忙,心思意念竟然隻專注在目的地上,甚至完全沒有發現四周景色的優美。

釋迦牟尼把鞋子脫下,然後將那顆小石子拿在手中,不禁讚歎著說:“小石頭啊!真想不到,這一路走來,你不斷地刺痛我的腳掌心,原來是要提醒我,慢點兒走,注意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