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不盡的快樂,不惜跋山涉水,去找這種果子。他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到了昆侖山麓,在險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這種快樂果,卻發現他並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快樂,反而感到一種空虛和失落。
這天晚上,他在山上一位老人的屋中借宿,麵對皎潔的月光,他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
老人聞聲而至,問他:“年輕人,什麼事讓你這樣歎息呀?”
於是,他說出了心中的疑問:為什麼已經得到快樂果的自己,卻沒有得到快樂呢?
老人一聽就樂了,說:“其實,快樂果並非昆侖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隻要你有快樂的根,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夠得到快樂。”
老人的話讓這個年輕人頓覺精神一振,就又問:“什麼是快樂的根呢?”
老人就說:“心就是快樂的根。”
故事中的年輕人雖然找到了快樂果,卻沒有找到快樂的根——心。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內心就是一個人真正的主人,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內心將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總而言之,幸與不幸就在兩個字——內心。
一個幸福的人,並不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是多麼的一帆風順,也不是他們的能力有多麼的超群,而隻是他們善於控製自己的內心,能在狂風暴雨中看到美麗的彩虹,甚至能在一敗塗地中看到美好的將來,時刻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不為暫時的困厄而沮喪。一個不幸福的人,也並不是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缺少運氣,也不是自身能力有多麼糟糕,僅僅是因為這種人不會控製自己的內心,任自己的悲觀消極情緒恣意放縱。
一個幸福的人,做事一定是很積極的,不管是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這樣的人自我價值的實現相對比較多,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也就越多,這樣就能擁有一個好的心情,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一個不幸福的人,整天愁眉苦臉地麵對生活,做什麼事情都不積極,甚至錯誤百出,那麼他的自我價值就會實現得越來越少,自我否定的因素就會增加,這樣也就使心情更加消極抑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可見,一個人的內心往往會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要想時刻都過得愉快,那就得讓自己的內心永遠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你擁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擁有什麼樣的生活能量,這種能量將決定你是否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幸福不過是虛榮的暫時停止
居裏夫人因取得了巨大的科學成就而天下聞名,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多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但她對此都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朋友來訪,忽然發現她的小女兒正在玩一枚金質獎章,而那枚金質獎章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給她的,她不禁大吃一驚,忙問:“居裏夫人,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
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夠永遠守著它,否則將一事無成。”
1921年,居裏夫人應邀訪問美國,美國婦女為了表示崇拜之情,主動捐贈1克鐳給她,要知道,1克鐳的價值是在百萬美元以上的。
這是她急需的。雖然她是鐳的母親——發明者和所有者(但她放棄為此而申請專利),但她買不起昂貴的鐳。
在贈送儀式之前,當她看到《贈送證明書》上寫著“贈給居裏夫人”的字樣時,她不高興了。她聲明說:“這個證書還需要修改。美國人民贈送給我的這1克鐳永遠屬於科學,但是假如就這樣規定,這1克鐳就成了我的私人財產,這怎麼行呢?”
主辦者在驚愕之餘,打心眼裏佩服這位大科學家的高尚人品,馬上請來一位律師,把證書修改後,居裏夫人才在《贈送證明書》上簽字。
有一個成語叫“虛懷若穀”,意思是說,胸懷要像山穀一樣虛空。這是形容謙虛的一種很恰當的說法。但是這也說明,隻有空,你才能容得下東西,居裏夫人正是因為不將榮譽放在心上,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麵對虛榮,停止就是一種智慧。人生的沮喪很多都是因為沒有得到想要的,我們每天都在奔波勞碌,每天都在幻想填平心裏的虛榮,但是那些虛榮卻像是反方向的溝壑,你越是想填平,它就向下凹得越深。大凡成功的人在遇到瓶頸時,他會以退為進,保存實力,在關鍵的時候隨時出擊。俗話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你更能時刻前進;跨越虛榮的樊籬,你才能平靜的選擇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