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漂逝的半島.下》(20)(1 / 2)

在大海中漂流

維多利亞島漂進了白令海中最寬闊的區域,距阿留申群島還有六百英裏,距東麵最近的海岸也有二百多英裏.

小島一直以較快的速度漂移著,假使它的速度不減,要到達白令海最南端的這個屏障至少也得三個星期.

在平均氣溫華氏50度(攝氏零上10度),在濕暖的海水不斷地浸蝕使小島的根基越來越薄的情況下,它能堅持到達那裏嗎? 它的地麵會不會隨時都可能斷裂呢?

霍布森中尉催促著木筏的修造工作.這時,隻見那木筏的骨架已浮在瀉湖的水麵上了.麥克·納普想把木筏建得異常堅固,使它能長時間頂住海浪的撞擊.他從實際設想,如在白令海海域碰不上捕鯨船,則必須能讓木筏一直漂流到阿留申群島,這樣就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呢.

直到這時,維多利亞島在外形上還未發生多大的變化.

人們每天都要觀察,但是人們不能存有僥幸心理,因為隨時出現的地裂、小島土地的小塊分離都可能使他們離開小島的中心部分.一旦分開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米歇爾角附近那道很深的裂縫曾被冬天的嚴寒封凍,現在又漸漸裂開了.裂縫一直延伸到小島內部一英裏遠的一條幹涸的小河床那邊.很可能它會沿著這個河床繼續裂下去,那樣就會使小島的底部冰殼變得越來越薄,甚至斷裂.這樣,在米歇爾角和巴尼特港西邊直到河床這一片地區就可能消失了,這是一片足有好幾平方英裏大的地方.

霍布森中尉告誡大家沒有必要時不要到那裏去,否則一遇大風大浪,小島的這一部分就可能脫離小島而去了.

為此,他們在好幾個地方進行了探測,以便了解哪兒最厚實、還不至很快融化、裂開.他們發現,原來巴瑟斯特角附近老商站那裏的地基比較厚實,不是那裏的沙土層厚———這是不頂用———而是那裏的冰殼層比較厚.總之,這塊地方很合適.他們鑿開的洞一直留在那裏,這樣每天都可以觀測小島的基部因融化而發生變化的情況.小島基部融化的情況是緩慢的,但每天都在進行著.鑒於小島正越來越漂向溫暖的區域,看來它很難再堅持三個星期了.

從5月19日至25日這個星期,天氣非常惡劣.一場暴風雨席卷而來,閃電劃破了天空,接著便是滾滾的雷鳴.

西北風卷起了巨大的海浪,一浪高過一浪地向小島撲來.

海浪在可怕地搖撼著小島,真令人感到膽戰心驚.所有的人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準備隨時登上木筏,木筏上的鋪板正好快鋪好了.他們還把一部分食物和淡水放到木筏上,以防一遇風險會措手不及.

在這場暴風雨中,雨水很快像瓢潑似的傾瀉下來,那溫暖的如注的雨水很快滲入地下,侵蝕著島子的底部,使底部的冰殼加速了融化,這樣下去很可能會產生危險的後果.

在一些小山丘的斜坡上,雨水劃出了一道道的溝渠,使白色的冰殼裸露出來.大家趕緊用沙土將這些溝溝窪窪的地方填起來,以免使冰殼直接受到溫暖天氣的侵襲,否則,地麵早就被曬得到處穿洞,像個漏勺了.

這場暴風雨把瀉湖兩岸山丘上的樹林也攪了個亂七八糟.大雨把那裏的泥土衝走,不少樹被連根拔斷,翻倒在地上.一夜之間,瀉湖和巴尼特港之間的地區就變得麵貌全非了.整個一片樹林,僅剩下一些樺樹和幾株鬆樹還挺立在那裏.事實上,這正是小島要解體的征兆,人的智慧對此是無能為力的.霍布森中尉、巴尼特夫人、朗中士,大家都看到他們的小島正在逐漸縮小,直到消失,每個人都看到了這點,也許隻有托馬斯·布萊克與眾不同,他還是陰沉著臉,一言不發,就像已經不存在了一樣.

在5月23日的暴風雨中,獵手薩拜因早晨冒著濃霧離開房間,卻不幸掉到前一天晚上剛出現的一個洞裏差點淹死,那裏正是從前商站主屋所在的地方.

陷入沙土層有四分之三都被凹進去的主屋,現在似乎已被固定在小島的冰殼之中了.不過由於海水在下麵的湧動衝擊,已使這裏的裂口越來越大,那房子在從前巴瑟斯特角翻起泥沙的巨大壓力下很可能已經全部沉入水底.沙子和泥土也都塌進了洞中,隻聽到海水在洞下嘩嘩湧動的聲音.

幸虧薩拜因的夥伴們聽到了他的喊聲,跑了過來,才把他從滑溜溜的冰洞中拉了上來,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不久,人們發現了滑到小島下麵的屋子的大梁和壁板,又漂上來衝到岸邊,就像遇難船隻留下的漂流物一樣.這是這場暴風雨最後造成的損失,從此之後海浪就可以內外夾攻侵蝕小島,使小島覆滅的命運指日可待了.

5月25日白天,轉成了東北風.狂風變成了和風細雨,最後雨停了,海麵開始平靜下來.一夜安然無事.第二天一早,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霍布森做了細心的觀測.

這一天的中午,從對太陽高度的觀測中可以確定小島的位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