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古代官場厚黑“貢”字訣(1 / 3)

李宗吾在總結古代官場厚黑學的“貢”字訣時說:“這個字是借用的,是四川的俗語,其意義等於鑽營的鑽字,鑽進鑽出,可以說是貢進貢出。”曆代官場厚黑之人,都是極擅鑽營的高手,他們往往能無孔不入,無處不鑽。在古代官場上這種人物是最為可怕的,也是最容易成功的。

1.背靠大樹好乘涼,關係網中巧鑽營

在古代官場眾多關係網中,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家族集團”是最親密的“關係網”。古代厚黑之人當然不會放過利用家族關係謀利。因為,這是最有效,而“使用成本”又最低的一種關係網。

1.要在“家族集團”中確立自己的好名聲

如果在家族中的聲名狼藉,所有人都以與之有“親”而感到丟人,這時想利用“家族關係”就難了。因此,保持在家族中的好名聲非常重要,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早做準備。

例如,漢朝的王莽曾篡位自立,威風一時。但是當他尚未篡位時,卻禮賢下士,待人一片謙恭,這正是他厚黑之處。可是王莽真正起家的資本還是顯赫的“家族集團”。

王莽出身於外戚之家,其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皇後。元帝死後成帝即位,尊其母王政君為皇太後,其舅父王鳳為執掌全國兵權的大司馬,從此王氏開始壟斷朝政。在元、成兩朝,王氏家族“世封侯,居位輔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馬”。王氏因為是皇親國戚,家門貴顯,故其子弟多“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獨有王莽一支,因其父王曼早死,未能受封。父親死後,其兄又相繼去世。王莽因“獨孤貧”,不可能如其他兄弟那樣去誇侈鬥富,而且他也根本不想那樣去做,因為他懷有更大的野心。為了實現這種野心,他隻抱定一個宗旨,即盡可能多地去沽名釣譽。

2.善於利用已有的“家族關係”,尋找家族集團中有權有勢的人當靠山,在其提攜下,出人頭地,改變自己的地位,或實現自己的其他目標

王莽為了出人頭地,他對外結交俊賢之人,在內恭敬大權在握的父輩。尤其是諸位手握大權的伯父、叔父,有著現成的血統關係,他當然會加以充分利用。其伯父大司馬王鳳生病時,王莽守候榻前,小心侍奉,煎湯嚐藥,一連數月不解衣帶,顧不上寢食梳洗,“亂首垢麵”,熬得麵容憔悴。看到侄兒比親生兒子還要孝順,王鳳十分感動。王鳳臨死之時,太後王政君來探望,王鳳鄭重地將王莽“以托太後及帝”,要太後及皇帝盡力照顧他這位侄兒。王鳳死後,王太後念王鳳托付之意,就讓王莽做了黃門郎,不久,又提升為校尉。王莽順利地打出了入仕的頭三拳。

另外,王莽的厚黑之術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他的孝敬竟然同時博得了叔父王商的愛憐,他上書給成帝,表示願意把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分來給王莽。

王莽待人謙恭,辦事認真,朝廷許多大臣為之讚歎,都認為王莽是一個難得的賢能之士,紛紛上書向成帝推薦。成帝由此很器重王莽。永始元年封王莽為新都侯,不久,又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成為皇帝的宿衛近臣。王莽的聲譽已遠遠超過了他的伯父和叔父們。

3.要清醒地看到,“家族集團”內部同樣存在著“政治鬥爭”,必須多留個心眼

王莽外示寬讓仁厚之相,實則懷藏傾軋嫉妒之心。當時王莽的姑表兄弟淳於長亦因其舅王鳳生前之托甚得太後及皇帝的親幸。後來王莽的叔父大司馬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病重,如果長病不起,那麼,身為外戚、位居九卿的淳於長很可能取而代之。王莽擔心淳於長受寵,非常嫉恨。為了擊敗淳於長,擴大自己的權勢,王莽抓住淳於長與許皇後之姐私通之事,加以攻擊,並趁為王根侍疾之機,說淳於長的壞話,以激起王根對淳於長的不滿。他對王根說:“長見將軍久病,意喜,自以當代輔政。”王根聽罷大怒,告訴王莽說:“即如是,何不白也?”王莽回答說:“未知將軍意,故未敢言。”王根說:“趨白東宮。”於是王莽求見太後,具言淳於長罪過,太後亦怒,並讓王莽再言之於成帝,成帝乃免去淳於長的官職。後來淳於長又被下獄處死。在醜惡的宮廷權力角逐中,王莽終於排除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且還由此獲得了“忠直”之名。成帝綏和元年,重病中的王根終於推薦王莽取代自己的大司馬之位,這樣就為王莽謀權奠定了基礎。

2.獲取憐憫的拿手好戲,順其自然露忠心

古代官場厚黑學指出,即使你想攀附的人已經巴結上,他也把你視為心腹,你也必須時刻維護這種來之不易的關係,否則你會失寵失勢。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要不時讓“主子”記得你曾經的貢獻。

這一辦法也適用於已經失寵的人。隻要能想盡辦法重新獲得“主子”的憐憫之情,就有可能東山再起。回首往事,獲取憐憫則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一般而言,他們同主子都有過“蜜月”時期,那麼,不著痕跡地憶念逝去的美好時光,再極其自然地袒露對主子的赤膽忠心,此招往往能夠打動人心,憐惜之情也會油然而生,這就達到目的了。厚黑之人心中會暗喜:出頭之日又將來臨了。

宋太宗年間,曹翰因罪被罰到汝州。曹翰苦思返京之策。一天,宮裏派了個使者到汝州辦事,曹翰哪裏肯放過這個機會。他想辦法見到了使者,流著淚對他說:“我的罪孽深重,就是死也贖不清,真不知怎樣才能報答皇上的不殺之恩,現在隻有在這裏認真悔過,來日有機會一定誓死報效朝廷。隻是我在這裏服罪,家裏人口太多,缺少食物活不下去了,我這裏有幾件衣服,請你幫我抵押一萬文錢,交給我家裏換點糧食,好使家裏大小暫且糊口。”

使者回到宮中如實向宋太宗做了彙報。太宗拿過包袱打開一看,裏麵原來是一幅畫,畫題為《下江南圖》,畫的是當年曹翰奉宋太祖旨意,任先鋒攻打南唐的情景。太宗看到此圖想起曹翰當年的功勳,心裏很難過,憐憫之情油然而生,決定把曹翰召回京城。

同樣,宋仁宗時,丁謂被貶官到崖州,他雖然十分不滿,表麵上卻裝著潛心思過。那時他本人被貶到崖州,而家屬還留在洛陽。有一次他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往洛陽,交給洛陽太守劉燁,請求劉燁轉交給自己家裏的人。丁謂告訴送信的人,務必等到劉燁會見下屬的時候再把信交給他。送信人依計而行。劉燁在公眾場合接到丁謂的信,不敢隱瞞,馬上派人把丁謂的信呈送給皇上。

皇上收到信拆開一看,裏麵全是悔過的話,措辭十分誠懇。信中還對家裏人說:“朝廷對我們恩澤深厚,我們全家就是肝腦塗地也報不盡浩蕩的皇恩,不要因為朝廷對我的貶謫而產生怨恨之心。”仁宗被深深打動了,於是便下詔把丁謂調到了雷州。

厚黑之人心裏清楚,對於自己的過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上者就會淡忘,但是你與在上者當年同甘共苦的經曆,卻不容易忘,所以,隻要他記起你從前的好處,你再裝出一副可憐相,他會很快原諒你的錯誤。

3.東搖西晃“不倒翁”,去盡道德與榮辱

李宗吾先生認為,行“厚黑之道”就必須徹底,否則就不如不做。做“厚黑之士”就必須沒有榮辱感,隻求活得舒服、活得滋潤,一生做風向標,當牆頭草,成不倒翁,哪邊風硬哪邊倒。

唐末五代的馮道,可謂精通此中門道的厚黑大師。縱觀馮道的一生,可以發現有這樣四個最為突出的方麵:

1.要投靠正處於事業上升階段的人,以確保求人者自身的前程光明

馮道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的一個小康之家。唐朝末年,軍閥割據,戰亂頻仍,李克用割據晉陽,獨霸一方。李克用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其子李存勖在滅梁後初期,也還是頗有作為的。大概是馮道看到了這一點,才投奔李存勖,以圖求得前程。在這以前,馮道先在離家鄉較近的幽州做小吏,當時,統治幽州的劉守光十分凶殘,殺人成性,對於屬下,也是一言不合,即加以誅戮,甚至殺了之後,還叫人“割其肉而生啖之”。馮道與這樣的人相處,自然是很危險的。一次,劉守光要攻打易、定二州,馮道勸阻,結果惹怒了劉守光,差點被殺死,經人說情,被押在獄中。由此可見,當時的馮道還是較正直的。後來,馮道經人幫助,逃出牢獄,投奔太原,投在晉大將張承業的門下,經張承業的推薦,馮道成為李存勖的親信。從此,馮道踏上了坦途,也是他厚黑之道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