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古代官場厚黑“衝”字訣(1 / 3)

李宗吾說:“‘衝’就是普通所謂之‘吹牛’,四川話是‘衝帽子殼子’。衝的功夫有兩種:一是口頭上的,二是文字上的。口頭上又分普通場所及上鋒賓客麵前兩種,文字上又分報章雜誌及說帖條陳兩種。”古代官場厚黑之人最懂得“衝”字的玄機,他們時刻尋找機會,衝衝自己的氣勢,謀求更大的發展。

1.現場作秀,吹捧自己

在古代官場上,一個滿嘴謊言的人肯定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但是,一個人要是連一句謊言也不會說,有時也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厚黑之人懂得,吹牛雖然是說謊,但在關鍵時刻不吹不行。況且,對於厚黑之人來說,說謊算不了什麼大事。

東漢桓帝時,“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張讓因幫助桓帝奪權有功,被封為侯爵。此人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官員的提拔升遷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因此,巴結他的人擠破了門框,那些想拿錢買官的人都千方百計地接近他,討好他,以求高升。

這時,有位名叫孟佗的富商販運貨物來到京城,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心裏有了一條生財之道。他先各方打聽情況,知道張讓因在宮中侍候皇上,所以家中有一管家主持日常事務,如果有人求見張讓,都是由他事先安排。孟佗便在這位管家身上做起了文章,打聽好他天天去哪家酒館,便早早在那裏等著,伺機接近。真是無巧不成書,有一天這位管家吃完了酒,卻發現忘了帶銀子。酒家因是熟人,說沒關係,可管家總覺得沒麵子。這時,孟佗趕忙上前,代管家付了賬。管家心中感激,二人開始攀談起來,商人的油嘴滑舌和機智的頭腦誰比得上?不長時間就把管家給“搞定”,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

初戰順利,孟佗加緊使勁兒,在這位管家身上花了不少銀子,最後竟然使得這位慣於“吃黑”的老手也有點過意不去,便主動問孟佗有什麼要求。孟佗見問,心中大喜,但仍然不露聲色,忙說沒有什麼要求,隻是交個朋友。最後管家一再說要幫忙,孟佗便說:“別無所求,若您不為難的話,隻希望能夠當眾對我一拜。’管家再怎麼牛,也還是個奴才,拜人慣了,這有何難,當即滿口答應。

第二天,孟佗來到張讓府前,那些盼望升遷的人早已擠滿了胡同兒,等候管家開門安排。日頭老高了,管家才在小奴才的陪伴下開門見客,眾人一下擁上前去。管家在門階上見孟佗站在人後,不食前言,率領眾奴才撥開眾人,倒頭便向孟佗拜去,把孟佗客客氣氣地迎進府中。直把那班等候的人驚在那裏,心想這位鼻孔朝天的管家對這位孟佗如此客氣,看來那孟佗與張讓肯定不是一般關係。所以,那些找管家排不上號的人便轉來找孟佗走門子,送來大量的金銀財寶。孟佗則是來者不拒,一概應允,不出十天,便收下數十萬兩錢財。然後,孟佗趁黑夜之際,帶著錢財離開了京城。

孟佗並沒有真正交結上張讓,但是通過管家奴仆等人的迎拜,其造成的假象已達到了目的,眼見為實,此便是孟佗用心之所在。這一場作秀,實則是孟佗在給自己“吹牛”,從而使別人相信自己與張讓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

一般地說來,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惡機巧的,而厚黑之人,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沒有機巧權變,又絕對不行,尤其是當他所處的環境並不盡如人意時,那就更要既弄機巧權變,又不能為人所厭惡。所以,厚黑之士求人時,都非常善於吹一吹自己,捧一捧自己,而且這招屢試不爽,能在古代官場打開局麵。

如唐初的重臣李璡,本是李密的部下,後隨故主投於李淵父子的麾下。此時天下大勢已趨明朗。李璡懂得隻有取得李淵父子的絕對信任才有前途,於是他把“東至於海,南至於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據郡縣土地人口圖親送到關中,當著李淵的麵獻給李密,說既然李密已決心投降,那我所據有的土地人口就應隨主人歸降,由主人獻出去,否則自獻就是自為己功、以邀富貴而屬“利主之敗”的不道德行為。

李淵在一旁聽了,十分感慨,認為李璡能如此盡忠於故主,必是一個忠臣。李璡歸唐後,很快得到了李淵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後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誅”。

按理說,一般的人到了這個時候,避嫌猶恐過晚,但李璡卻公然上書,奏請由他去收葬李密,惟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風亮節”,假設偷偷摸摸,則可能會有相反的效果。“服衰垤,與舊僚吏將士葬密於黎山之南,墳高七仞,釋服而散。”這純粹是做給活人看的。表麵看這似乎有礙於唐天子的麵子,是李璡的一種愚忠,實際上李璡早已料到這一舉動將收到與以前獻土地人口同樣的神效。果然“朝野義之”,公推他是仁至義盡的君子。從此李璡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李璡采取的是一種變相吹捧自己的厚黑之術,迎合了人們一般不信任直接對己的甜言蜜語而相信一個人與他人相處時表現出來的品質,即側麵觀察的結果,尤其是迎合了人們普遍地喜愛那種脫離於常人最易表現的忘恩負義、趨吉避凶、奸詐易變的人性弱點而表現出來的具有大丈夫氣概的認同心理,看似直中之直,實則大有深意。

2.製造“奇貨”,給自己的身價吹吹氣

《厚黑學》認為,在古代官場中,你想讓對方答應你的請求,你得有吸引對方的地方,以此作為交換的條件。你手中的“王牌”一定應該是對方沒有的東西。假如你並沒有這種“可居”的“奇貨”,這時,你就要運用“無中生有”的辦法,假造一個“奇貨”。

第一,可以假造一個“奇貨”,也就是針對對方感興趣的方麵,去人為地進行包裝、宣傳和吹捧。

例如,日本的伊那鎮地處荒僻一角,風景平淡無奇,當地政府卻將它變成“奇貨”,變成風水寶地,變成人心所向的旅遊勝地。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們派了一隊人馬,四處了解民風民俗。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好不容易搜集到了一個民間故事——古代一位俠客勘太郎的神奇經曆。盡管這隻是子虛烏有的神話,但主管部門卻不管那麼多,由這一點開始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過不多久,伊那火車站廣場上,奇跡般豎起了一座勘太郎的銅像。書店裏,突然冒出了許多描寫勘太郎鋤強助弱、俠骨仁心的神奇傳說的圖書。旅遊品商店裏,勘太郎的木雕、勘太郎腰帶、勘太郎兵器等新玩意兒層出不窮,甚至民間開始到處傳播讚頌勘太郎的歌曲。勘太郎一下子成了家喻戶曉的大英雄。順理成章的是,勘太郎的“誕生地伊那鎮”自然成了英雄聖地,成了聞名遐邇的觀光勝地。經過當地政府把這塊地方一吹捧,平淡無奇的地方卻成了財源滾滾的風水寶地,成為當地政府的可居“奇貨”。

第二,可以加工一個真的“奇貨”,也就是製造機會,去做一些吹牛的功夫,或掌握一些對方感興趣的“資源”。

例如,王君廓投降唐朝後,憑借超絕的武藝和勇猛作戰,立下了不少戰功。然而真要謀取大官,更需要的是政治資本,所以王君廓的戰功隻換來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王君廓不滿現職,希望能在政治上找一樣“奇貨”,換一個大官,但這“奇貨”到哪去找呢?

機會來了。唐高祖有個孫子叫李瑗,無謀無斷,不但無功可述,還為李唐家族鬧過不少笑話,但高祖因顧念本支,不忍心加罪,僅僅把他的官位一貶再貶。這一次高祖調任李瑗為幽州都督。因為怕李瑗的才智不能勝任都督之位,便特地命右領軍將軍王君廓同行輔政。李瑗見王君廓武功過人,心計也多,便把他當做心腹,許嫁女兒,聯成至親,一有行動,便找他商量。王君廓卻自有打算,他想現成的“奇貨”難得,何不無中生有造他一個?無勇無謀卻手握兵權的李瑗,稍稍加工,其腦袋可不就是政治市場上絕妙的“奇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