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與上級的心理管理(1 / 3)

第二篇 與上級的心理管理

第一章了解上級心理

要想和上級建立正常、積極的工作關係,作為一個下級應該首先用心了解上級的真正意圖、想法、好惡,理解上級的處境和工作做法,從心理上做好與上級和諧相處的準備。上級固然是領導,但他首先是一個人。作為一個人,他有他的性格、愛好,也有他的語言習慣等。你必須了解清楚,不要認為這是“迎合”,這正是運用心理學的一種學問。

學會揣摩上級意圖

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都會有不同的、複雜的心理狀況。比如,作為一個上級在麵對自己的下級時,有時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有時是有意考驗下級的能力,有時是刻意給下級出難題,等等。在不同的情況下,他的心理狀態是截然不同的。那麼,作為一個下級,就要學會在不同的情況下用心揣摩上級的真正意圖,分析上級之所以這樣做的真正心理,這樣你才能真正正確地領會上級的想法,才不會背離上級的真正意圖,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級所想,甚至把工作做到上級的前頭,爭取更多的時間。

一個下級必須具備善於預料和揣摩上級心理意圖和意願的能力,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心理分析的能力。在滑鐵盧戰役中,英國名將威爾頓有一次在視察前方情況後,順手把他的手套丟在一個視察時經過的小山丘上,然後一言不發地回到了營地。他的部將中,許多人並未將這件小事記在心裏。但是有一個人卻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他把威爾頓的手套撿了回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威爾頓對他的這位部將下命令說:“我要你在我那天視察時丟手套的地方設火炮,隨時待命攻擊。”這位部將立即回答道:“報告主帥,我已經架設好了。”威爾頓聽後滿意地一笑。

這位部將為什麼能夠準確地判斷出主帥丟手套的真實意圖呢?那是因為他用心分析了主帥當時在視察時丟手套的心理活動。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主帥,在視察前沿陣地時,將自己的手套丟在視察過的一個小山丘上,這本身就是很值得部將注意的舉動。想必這位部將當時也有著類似的心理活動,至少他注意到了主帥的“異常”舉動,然後對這一舉動進行了心理分析,再加上結合當時前沿陣地的情況,那麼他很快就可以得出主帥那樣做的真實意圖。一個這樣的下級,作為上級是很樂意擁有,並委以重任的。

我們常說:“我又不是你肚子裏的蛔蟲,我怎麼知道你在想什麼。”其實,不在於你不是他肚子裏的蛔蟲,隻在於你沒有用心觀察他的舉動,沒有用心揣摩他舉動背後的心理活動的原因。誰也不是別人肚子裏的蛔蟲,誰也不是孫悟空能鑽進別人的肚子裏去看他在想些什麼。但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必然會在他的行為舉止上體現出來,關鍵是看你有沒有用心去揣摩它。同樣的,你必須也擁有這樣的心理,才能觀察到上級的舉動,否則,即使你注意到上級的舉動,你也一樣揣摩不出上級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毫無疑問,“揣摩學”是封建專製體製的產物。在過去“伴君如伴虎”的時代,作為臣子,倘若不善於揣摩皇上的心思,日子肯定過得惶惶不安——說不定哪句話哪件事觸怒了龍顏,摘掉烏紗帽挨板子還是輕的,弄不好項上人頭也得搬家,甚至還有可能誅連九族。史家巨子司馬遷就是這方麵的代表。大將李陵在一場大戰中因寡不敵眾被俘降敵,漢武帝震怒,要治李陵全家之罪。太史公在漢武帝氣頭上為李陵辯護,說他乃名門之後,一貫忠勇善戰,這次又以五千士兵殺敵萬餘,完全可以將功補過;這次降敵,指不定是詐降,日後會伺機回報漢朝的。司馬遷的一番慷慨陳辭自有他的道理,卻不料此時的漢武帝需要戰死沙場的武將來作天下人的榜樣,以鞏固江山。不會揣摩領導意圖的司馬遷就這樣觸了黴頭,被處腐刑入獄。

固然,在現在的職場中,即使揣摩錯了上級的意圖,也不至於落得個司馬遷那樣的下場,但想想看,一個連上級真實意圖都無法真正領會的下級,又如何能夠得到上級的賞識和重用呢?那事業的步步高升又從何談起呢?

懂得欣賞自己的上級

上級,作為是自己的領導,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因此,對於很多管理者來說,能得到上級的賞識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他們的心裏總是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上級也存在著需要得到他人賞識的心理,尤其是需要來自他的下級的賞識。這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真心的賞識和讚賞,對上級才能的一種肯定。這種賞識,會讓上級得到很大的心理滿足,對協調上下級關係是很有好處的。

其實,懂得賞識他人,是一種做人的美德和智慧。無論是對方是你的上級、下級,甚至是你的對手、敵人。在管理中,上下級彼此之間難免存在利益的差別、思想的分歧,但更具有一致的目標、相通的感情,更需要相互的支撐、相互的理解。在一個人的周圍,無論是上級、同事,還是下級、朋友,都有可以欣賞的亮點,有可以學習的地方。一個人懂得用心去欣賞別人,在把慰藉和力量給他人的同時,也把激勵和鞭策給了自己。因為在欣賞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為鏡,看出不足,找出差距,從而不斷提高素質能力和修養水平。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胸懷寬廣、虛懷若穀的人,才能懂得欣賞他人。

懂得用心欣賞他人,有利於形成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希望得到他人欣賞,並不等於圖虛榮、好麵子;一個人懂得用心欣賞他人,也不是不顧事實、隻唱讚歌。真正的欣賞是內心真誠和善意的流露,是理解和尊重的體現。這樣的欣賞,給人以溫暖和關懷,有利於激勵人們施展才華、發揮才智,有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感情。一個人如果在心裏把同行視為冤家,看他人一無是處,往往會引起摩擦和衝突;而一個人如果從心裏把上級當成無所不能的人,那就往往造成了盲目順從,喪失自己的判斷力,也影響了上級的判斷,最終自己也將難有大的作為。隻有學會用心欣賞他人,以誠待人,學人之長,才能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集中精力幹事業。

上級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為他確實有過人之處,有很強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平常的工作中會得到充分的展現,但如果再加上來自自己下級的真心讚賞,那麼上級在得到心理滿足的同時,更會從內心感謝你的讚賞。這就像每個人做了很讓自己得意的事情,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讚賞一樣,其實,他期望得到的是別人的一種認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認可,一種真正來自內心的心理共鳴。這甚至比事情本身更讓他有成就感。

但是,讚賞上級表現要注意,不能存有拍馬屁、阿諛奉承的陰暗心理。什麼是真心的讚賞,什麼是誇張的逢迎,上級心裏一清二楚。盡管好聽的話誰都愛聽,但聽得多了總會起膩,再說,你並非出自真心的虛偽的誇讚隻會使上級懷疑自己的能力,最後隻能適得其反。而真心的讚賞,來自被人的真心讚美,就像一縷春風吹過心田,總會讓人有心曠神怡的感覺。自古以來,逢迎拍馬的人都沒有好的結果就是這個道理。

要想早日出人頭地,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觀意識,盡快地養成隨時都能讚美別人的習慣。就像現代心理學家所指出的那樣,恭維和讚美至多隻會使接受者產生矛盾的心理反應。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欣賞良辰美景能愉悅人們的心靈,欣賞精品佳作能提升人生的境界。其實,人與人之間更需要真心欣賞,欣賞給人們帶來無窮的力量。得到他人的欣賞,就是得到他人的鼓勵,自然會從內心感到幸福和快慰。愛人者人必愛之,懂得欣賞他人,擁有一顆欣賞他人的心,自己也必然收獲友誼和快樂。

消除“向上”的恐懼症

許多職場中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那就是害怕和上級打交道,害怕和上級接觸,甚至對此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而這種“向上”的心理恐懼症直接導致他們在工作中束手束腳,無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能。這種恐懼心理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在工作中的正常表現,以致嚴重者甚至造成了一種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

每個人都有過自己的學生時代,我們會記得許多學生很怵頭見到老師,很害怕和老師接觸,甚至一提到老師,就會表現得很不正常,見到老師迎麵走來,會繞著道躲開。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和反應,根本上來說,是他們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一個正確的心理狀態。如果從心理上分析,那就是他們普遍存在著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我們會發現,那些自信的學生,即使學習成績不是很優秀,也一樣願意和老師接觸,甚至還被老師所喜歡。

同樣的道理,那些害怕見到上級,不願意和上級打交道,甚至對上級存在恐懼心理的下級,同樣是他們的不自信心理在作怪。和在學校一樣,無論你怎麼害怕見到老師,你還是不得不接受每天和老師見麵的事實。在工作中,在同一個企業中,無論你怎麼恐懼見到上級,怎麼恐懼和上級接觸,你還是不能避免和上級在工作中的頻繁接觸。那麼,要想做出成績,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就必須接觸“向上”恐懼症這種心理壓力。

上級固然比你地位高、權力大,甚至決定著你的前途和命運。但是,這種決定因素全部來源於你的表現、你的工作能力和你在上級眼中的形象和地位。那麼,想想看,一個很怕和上級接觸的下級,必然會想盡辦法避免和上級接觸的機會,即使避免不了,也因為存有恐懼的心理,加上平常由於和上級接觸少而對上級不了解的心理狀態,那麼他的表現會是怎樣的不自信,乃至糟糕,是可想而知的。並且,如果不能及時擺脫這種心理束縛,就會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你越怕見到上級,你就越抵觸,而你越抵觸,你的恐懼心理就會越來越嚴重,這種恐懼心理的加重,必然越來越影響你在工作中的表現,以致最後你就會被這種心理壓力完全俘虜。

事實上,這種“向上”的恐懼心理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在工作中,首先你不可能完全避免和上級的接觸,那麼你就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來麵對上級。而且,你和上級的接觸基本上完全是出於工作的需要,那麼在工作這個範圍之內,你們的接觸完全是以做好工作為前提的,你需要做的隻是正確領會上級的意圖,很好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得到上級的認可而已。如果你恐懼和上級接觸,你就無法真正了解上級的為人處事,了解上級的工作方法,無法和上級在工作中達成默契,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工作的順利開展。

另外,在職場中,你的上級對你的事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你在工作中的表現,你的潛力,你留給上級的印象等等,這些都關係到你的事業。你恐懼和上級接觸,一是你無法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華,二是上級無法真正了解你的能力和品德,無法給你的工作下一個肯定的結論。更有甚者,工作了不短的時間,上級甚至都對你沒有什麼印象,不記得你的名字,更不記得你有什麼突出的表現,那麼即使有很好的機會,上級也不會想到你。還有,你抵觸上級的心理,在上級看來,你就是一個缺乏自信、不成熟的人,這樣自然不會給上級留下好印象,反而可能讓他對你產生成見。

最後,上級的能力和處理工作的方法,有許多是值得下級學習和借鑒的,你恐懼的心理使你無法和上級很好地交流和溝通,你自然也就失去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接受命令要“聽話聽音”

在你工作的經曆中,你會發現,上級在下達命令時,往往出於各種原因的考慮,不會把命令下得很直接,甚至,有時候似乎說得還很意猶未盡。這是作為上級的考慮和管理方法。但是,作為下級,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那就是不要隻聽上級命令的表麵意思,還要學會用心分析命令背後的意思,分析上級命令中包含的潛台詞。

許多下級會犯這樣的錯誤,當上級不滿意他的工作結果時,他會理直氣壯地說:“當時你就是這樣要求的呀?”但事實上,如果上級真的是這樣要求的,而你又是完全按照他的要求來做的,那他就不會表現出這樣的疑問。上級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就是因為你沒有用心分析上級命令後麵的意思,你沒有達到上級真正要求達到的結果和目的。上級需要的不是“應聲蟲”,而是一個能夠真正了解他內心所想的得力下級。那麼,作為下級,你必須了解上級的這種心理要求,你要具備這樣的心理能力,才能達到“隻可意會不需言傳”的效果。

有句俗話叫“鑼鼓聽聲,聽話聽音”。上級的一句話背後,可能包含著不止一種意思,你作為下級要想真正了解上級的意思,就必須用心分析上級的用意。

某企業人力資源部主管李某,在他的五年工作經曆中就不止一次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當然,一開始他隻是聽到了老板的表麵意思,但和老板的真實內心想法背道而馳,結果失去了一次機會。他於是吸取教訓,平常多觀察老板的舉動,用心分析老板的言談,真正捕捉老板的內心動機。當然,這些他隻是用自己的心理來體會老板的心理,很快就了解了老板的真實意思。

有一次老板和他談話,老板先是誇了他的業績不錯,認為他可以擔當更重的職責,然而又說最近行業不景氣,利潤比去年下滑得厲害,最後就問他如果他做部門主管的話會不會考慮裁員。當時他愣了一下,馬上就第一感覺說不會,因為很多同事都一起出生入死的。他清楚地記得當時老板臉色有點變,後來,他的同事升了部門主管的職。事後他才想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員,如果他用心分析企業的現狀,不是憑個人感情用事,而是從老板的心理出發,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去考慮老板的問題,那麼升職的就會是他而不是別人。

有了這個教訓之後,他遇事多了一些思量,在不違背自己做人原則的基礎上,也開始學著用心分析老板的心理,聽老板的話中話。有一次老板要去歐洲出差,在此之前問他:你的英文和老外交流沒問題吧?雖然他對英語不那麼自信,但他聽懂老板的潛台詞就是,如果可以的話就和他一起去歐洲,那他當然就說沒問題,果然他獲得了這次公幹的機會,而英文上的不足他就在回家後補。

和老板一起在意大利的時候,他們拜訪一些老客戶,老板對其中一位客戶的產品明顯很感興趣,但價格有一點高。老板用谘詢的口氣問他,他給老板的回答是很不錯,值得購買。其實他知道老板已經做好了買的決定,老板來問隻是確定一下,他可千萬不能掃了老板的興,他需要做的隻是滿足老板的這種心理需求。果然,老板興高采烈地和這家公司簽約了。

很多時候,聽著老板的話,聯係他前麵的話語,看著他的表情,你就能知道他話外之意是什麼了。作為下級,就要學會察言觀色,通過上級的言談舉止來了解他內心的真實心理,才能真正了解上級的意思。

了解上級對好惡的看法

上級對於下級來說,除了是工作上的領導外,他也和其他員工一樣,也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工作之外的生活,有對事物的評判標準,有自己的是非標準。一個精明強幹的上級欣賞的是能深刻了解他,並知道他的願望和情緒的下級。因此,作為下級,你必須存有這樣的心理:你應該用心了解上級的一切,尤其是上級的好惡。這對你在與上級的相處中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你的周圍,你的上級一定各有不同的好惡。要想在職場得誌,必須得左右逢源、八麵玲瓏才行。要把這一點修煉到家,就必須在待人處事時用心了解對方,做到知己知彼,針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滿足其心理需求,投其所好,這樣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和上級相處,首先要搞清楚他的興趣愛好、了解其意圖、掌握其心思。然後,注意察上級之言、觀上級之色,摸清他的喜怒哀樂,分析他的心理活動,在此基礎上對症下藥,投其所好,盡可能迎合他的心理,滿足他的需要。如此,你便能贏得上級的好感,使他有興趣了解你的能力、考察你的才幹,使你受到器重。

這其中,察言觀色是關鍵。也就是說要根據上級的情緒變化調整自己的情緒;根據上級的性格和好惡,修正自己的處事方式,從而與上級建立起一種良好的關係。小魏為人熱情大方,很善於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在調到一個新單位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贏得主管的好感和賞識。在做了一番調查後,他得知主管為人處世比較保守,於是就毅然舍棄了長發、牛仔等時髦裝扮,而以循規蹈矩的形象出現在上級麵前。

在初步贏得上級的好感後,小魏充分發揮自己熱情、樂於助人、慷慨大方的優點,主動與上級交往,建立朋友般的友誼。小魏並不是經常圍著上級轉,而是設法去順應上級的性格特點。他的上級有一個最大的愛好——下圍棋,於是,在圍棋上剛入門的他就苦練了一段時間的棋藝,然後頻頻在主管常去的一家俱樂部露麵,並每次都是和主管一起對陣、切磋棋藝,在棋來棋往中,上級與小魏成了好朋友。經過這樣一番交往,上級水到渠成地了解了小魏身上的優點和才能,在工作中對他委以重任,小魏從而贏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投上級所好隻是一味迎合或曲意奉承那麼簡單,而是要能洞察上級的個性與偏好,以及他們的心理需求,進而采取適當對應的配合行動或對策,方可顯出功效。如果你的上級要求做事積極主動、不可拖泥帶水,則你就應該積極努力地有效完成任務;如果你的上級是個完美主義者,希望慢功出細活,那你就要注意工作中的細節,盡可能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在與上級相處中,投其所好,在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時,極易得到上級的另眼相看,在職業生涯中自然會受到上級的關愛與提拔,從而平步青雲。

無論是誰,都會喜歡聽別人說一些讚美的話。你的上級也不可能擺脫這種情緒。因此,下級要了解上級的好惡,倘若你在彙報中插入一些上級平素喜歡使用的詞,就會讓他另眼相看。此外,對上級的工作習慣、業餘愛好等都要有所了解。如果你的上級是一個體育愛好者,你就不應在他的球隊比賽失敗後,去請示一個需要解決的其他問題。

要做到這一點,作為下級,你就必須用自己的心去換上級的心,用自己的心理來體會上級的心理,了解他的心理活動和需求,從心理上投上級所好,避上級所惡,才能真正在心理上達到與上級的相交。

體會理解上級的處境與心理

上級在許多部屬的眼中似乎是無所不能的,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上級所處的地位,注定了他要承擔更重的責任和壓力。在很多時候,上級同樣會遇到難以解決和取舍的問題,有時甚至也會犯錯誤,這個時候,作為下級,你要學會從心理上去理解上級,從內心去體會上級的處境和心理,進而來幫助上級解決難題,走出心理困擾,而不是袖手旁觀,更不能幸災樂禍。

上級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煩惱,甚至也會因此而影響對工作的判斷。有的時候,上級也會被迫做出一些下級難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這個時候,作為下級,先不要急著去辯解,去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應該首先了解上級之所以這樣做的心理動機,了解上級真實的心理想法,找到上級最初的心理動因。這樣,你就會理解上級被迫做出決定的處境和心理,就會體會上級的難處和迫不得已。沒有一個上級會無緣無故地做讓人不理解的事,他必然有不願意為下級所知的處境和心理。

所以,作為下級,在上級遇到心理困擾時,首先應該用心去了解上級的處境,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而理解上級,並從上級的心理出發,盡力去幫助他。尤其是上級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的時候,千萬不要持幸災樂禍或冷眼旁觀的態度,這會令他極為寒心。此時的你應該幫他總結教訓,多加勸慰。持指責、嘲諷的態度容易把關係搞僵,使矛盾激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當你犯錯、失敗的時候,也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勸慰而非冷嘲熱諷甚至落井下石吧?你的上級也是如此,如果你能體諒上級的處境,並且在他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的話,你定會得到上級的信任,以後也會對你另眼相看。

在如何對待上級的錯誤問題上,員工普遍存在兩個認識上的誤區:一是認為上級的屁股摸不得,上級的錯誤提不得,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不知道,反正出了問題由他們自己擔著;另一種想法認為,現代企業提倡民主,看到上級有錯誤應該立即坦率地指出來,這才是主人翁姿態。第一種是明哲保身的態度,但不要忘了上級的許多錯誤會與員工的工作息息相關。錯誤決定會導致大量無用功,導致員工自身業績下降,上級最終很可能怪罪到你的頭上,認為是屬下的無能導致了失敗。如果他知道你原先有想法卻不說,反而會更加憤怒。後一種人其心可嘉,其言卻不可取。這類員工往往過分高看了上級的心理承受能力,忽視了上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不知不覺中就得罪甚至傷害了上級的自尊心,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埋下了禍根。

實際上,遇到這樣的情況,下級需要把握好這樣幾條心理原則:一是不要將上級看成完美的人,不要以為上級心理都很健全、理性、大度。恰恰相反,現實中不少上級通常感情用事,有時也不那麼公正(雖然他們自以為公正)。尤其是上級的自尊心一般都比較強,“大度”通常是做給別人看的,心底裏也是喜歡被讚美,害怕被指責。如果理解了上級真正的心理需求,下級在表達想法的時候就不會過於坦率。“適度”是向上級表達意見最重要的修養,是對他人尊重的表現。二是不隻將上級看成“上級”,而要看成你的“客戶”。搞銷售的人最有體會,當客戶有了不合理甚至錯誤的要求時,直截了當地拒絕或表達憤怒、抱怨往往無濟於事,搞不好還會激怒客戶,使客戶對你有看法。最好的方法是畢恭畢敬、小心謹慎,或曉之以禮、動之以情,最終隻有一個目標,盡量減少錯誤,最終拿到訂單。你需要做的就是分析上級此時的心理需求,將上級看成自己的客戶,在滿足其心理需求的情況下,幫助上級實現他的目標。當“客戶”身上發生不合理的情況時,你要做的就是以最恰當的方式,提供你的建議,並努力提高工作績效,使之朝最有利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所謂上級的“錯誤”其實隻說明你和上級看問題不一致。下級不是上級,常常不能從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另外,敢於替老板承擔部門決策失敗的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下級應有的心理能力。這種能力可以真正幫助上級和企業成長。

以請教的方式交換意見

作為一個中層管理者,自然比普通員工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上級領導,也有更多的機會和上級領導交換對於工作的看法,甚至向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這個意見怎麼提出來上級領導更容易接受,是很講究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