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對下屬的心理管理(1)(3 / 3)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人類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有四個來源:戀愛、家庭、朋友和社會。一個人的孤獨程度,取決於他同這四個方麵的關係如何。”一般地講,性格孤僻的人因為處理不好上述四種關係,必然缺乏友誼,缺乏讓人依戀的溫情體驗。而且,由於他疑心很重,幹任何事情都擔心別人議論,因而惶惶不可終日。

因此,對待性情孤僻的員工,首先必須深入了解這種人的心理特點,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管理。

首先,拒絕冷落、施以溫暖。管理這類員工最有效的策略是給其增添人世間的溫暖和體貼。可以在學習、工作、生活的細節上多為對方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尤其是在他遇到了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時,友誼的溫暖便會消融他心中冰霜的屏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流露出對他們的表現漠不關心的態度,你要像對待其他的員工一樣來對待他們。這裏就需要你的寬宏大度了。對於一名高瞻遠矚的管理者來說,多一些寬容,多一點耐心;少一些急躁,去一份虛榮,對這類尷尬的局麵一笑了之。

其次,性格孤僻的員工一般不愛講話,對此,關鍵是選好話題主動交談。一般而言,隻要談話有內容觸到了他的興奮點,他是會開口的。但你也得注意,性格孤僻的人喜歡抓住談話中的細微末節胡亂猜疑,一句非常普通的話有時也會使其惱怒,並久久銘刻在心以致產生深深的心理隔閡。因此,談話時要特別留神,措詞、造句都要仔細斟酌。

再次,從這類員工心理特點來說,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希望被別人打擾。如果你為了能和他接觸,而整日耐著性子,裝出一副熱情有加的樣子和他稱兄道弟,保證不會得到什麼好的結果。尤其是當他們感覺到你是為了某種目的而想和他們“套近乎”時,他們一定會從心裏認為你是一個十分虛偽的人。其實,隻要和他們保持一般的工作上的接觸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對他進行幫助應該是在他遇到了某種困難的時候。

另外,保持耐心很重要。對性格孤僻的人進行管理,有時很容易遭到對方的冷遇,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有耐心。“日久知人心”,“事實勝於雄辯”,隻有到了他們能夠完全信任你的時候,你的說話才會有分量,你的管理行為也就具備了威信。

最後,要投其所好,直攻其心。這類寂寞的人群總有他們獨特的方式來享受這獨處的時光。仔細觀察了解,看看脾氣古怪的員工,是以什麼方式打發時間的,以此作為突破口,打開彼此間的僵局。

作為管理者來說,尊重他們的選擇是創造彼此間良好交往氛圍的前提條件。對每一個員工,你都有義務去關心和愛護他們,不要輕言放棄,用心的努力,你會得到他們的認同的!

正確麵對下級的桀驁不馴

每個員工都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心理,因此,作為管理者來說,不是去壓製他們的想法,而應該是巧妙地利用他們各自的不同為工作所用。

所以,一個賢明的管理者,不僅應該細心研究自己及周圍人員的性格特點、工作作風以及心理狀態,更應做到因地製宜、對症下藥,這樣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對於那些桀驁不馴,屬表現型的人,務必注意在工作的各個細節上都為其製定具體的計劃(一定用書麵形式),否則,他們很容易偏離工作目標。要以同情的態度傾聽他們的述說,不要急於反駁和爭辯,當他們安靜下來時,再提出明確的、令人信服的意見和辦法。對他們的成績要及時給予公開表揚,同時也要多提醒他們冷靜地思考問題。

就像美國IBM公司的總裁小沃森用人的特點一樣,叫“用人才不用奴才”。

有一天,一位中年人闖進小沃森的辦公室,大聲嚷嚷道:“我還有什麼盼頭!銷售總經理的差事丟了,現在幹著因人設事的閑差,有什麼意思?”

這個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來需求部”的負責人,他是剛剛去世不久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由於柯克與小沃森是對頭,所以伯肯斯托克認為,柯克一死,小沃森定會收拾他。於是決定破罐破摔,打算辭職。

沃森父子以脾氣暴躁而聞名,但麵對故意找茬的伯肯斯托克,小沃森並沒有發火,他了解他的心理。小沃森覺得,伯肯斯托克是個難得的人才,甚至比剛去世的柯克還精明。雖說此人是已故對手的下屬,性格又桀驁不馴,但為了公司的前途,小沃森決定盡力挽留他。

小沃森對伯肯斯托克說:“如果你真行,那麼,不僅在柯克手下,在我、我父親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認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則,你應該留下,因為這裏有許多的機遇。”

後來,事實證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極其正確的,因為在促使IBM做起計算機生意方麵,伯肯斯托克的貢獻最大。當小沃森極力勸說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級負責人盡快投入計算機行業時,公司總部響應者很少,而伯肯斯托克卻全力支持他。正是由於他們倆的攜手努力,才使IBM免於滅頂之災,並走向更輝煌的成功之路。

後來,小沃森在他的回憶錄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在柯克死後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來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動之一。”

小沃森不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而且提拔了一批桀驁不馴,但卻有真才實學的人。他說:“我總是毫不猶豫地提拔我不喜歡的人,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桀驁不馴。那種討人喜歡的助手,喜歡與你一道外出釣魚的好友,則是管理中的陷阱。相反,我總是尋找精明能幹、愛挑毛病、語言尖刻、幾乎令人生厭的人,他們能對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這些人安排在你周圍工作,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那麼,你能取得的成就將是無限的。”

管理是一門藝術,科學地采用適合於彼此的工作方法進行管理,處理人事關係,可以避免簡單生硬和感情用事,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糾紛,揚長避短、因勢利導,進而贏得同事的支持與配合,造就一個協同作戰的班子,並且能更迅速、更順利地製定和貫徹各種決策,實施更有效的管理。

準確認清阿諛奉承的現象

作為管理者,必然會有人對你阿諛奉承。很顯然,抱有這種心理的人,自然有著不尋常的目的。而且阿諛奉承的人多是製造是非的人,他的人格是扭曲的,他奉承人是有目的的,他會捧你,也會毀你,所以在管理中,要認清員工的阿諛奉承現象,不給他們這麼做的機會。要與阿諛奉承的員工保持一段距離。如果他就在你的身邊而你又擺脫不了他,那麼,你就在心裏與他保持距離,不能被他的幾句奉承話把你變成了一個平庸的愛聽假話的人。

溜須拍馬是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碰到的事情。“拍馬屁”與“被拍馬屁”,本來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壞處,大可不必過於在意。然而就管理者而言,對於“被拍馬屁”這件事還是應該多注意才是,尤其不能對“拍馬屁”者大開綠燈。

在日常工作中,就有那麼一些員工,專以“拍馬屁”為生,而且他們還具有相當技巧,拍起“馬屁”來不顯山、不露水,讓你渾然不覺,不知不覺中上了他的當,最終受害的還是你自己。明智的管理者則不會這樣做,他們即使表麵上“接受”,但在心理上早就否定了這種行為。

作為管理者應當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哪些是實事求是的評價之辭,哪些又是阿諛奉承之辭;在阿諛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於真心而稍稍過分地讚美幾句,哪些人又是企圖通過奉承而達到自己的某種企圖;哪些奉承之辭中含有可吸取的內容,哪些奉承話都是憑空捏造、子虛烏有等等,諸如此類。對於這些絕對要認清。

對於出於真心而稍稍過分地讚美幾句的人,不妨一笑了之,抑或謙虛一下。讓別人在真心讚美你的能力的同時,也認識到你的人格魅力。這樣,更有助於你贏得員工的信任和尊重,更可以促使你充滿自信地進行管理活動。

如果滿足於小人對自己的吹捧而昏昏然,最終會導致自受其辱。

美國迪斯尼公司創辦者沃爾特在給妻子寫的一封信中說:“這個行業是最攪不清的。這個行業沒有機智,沒有應變能力,沒有專業培訓是不容易顯露頭腳的。有些一肚子詭計的人,看起來很可愛,往往是由於沒經驗,反而容易上當,之所以我沒有像羊入狼群,是因為我慶幸我請教了一個人。我很樂觀,自信……我認為很值得讓人放心的是鮑維斯。”

然而,欺騙沃爾特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非常信任的那個鮑維斯。鮑維斯說,卡通影片錄音,他擁有一組稱為“電影聲”的獨立錄音係統。據說隻需要一兩位音效人員和五六件樂器即可。沃爾特的信任,使一筆又一筆的錢流進了鮑維斯的口袋,最後他對沃爾特假惺惺地說:“我特別想幫助你。你的米老鼠也可用來推銷我需要的電影聲。比大公司給你的錢還要多,我可以幫你做到。我可以負擔賣到每一個州的放映卡通片的權利的一切費用,包括推銷員的開銷。給我十分之一的毛利就行了,這是攝製卡通片的錢。我先借給你。”

一個月過去了,但一直沒有支票彙過來,滿懷希望的沃爾特派人去了一趟紐約,還是沒有拿到,這時的沃爾特才恍然大悟:鮑維斯是個大騙子。

沃爾特請律師去紐約找鮑維斯談判,鮑維斯說,他並不重視米老鼠,米老鼠的成功不過是無意的,他隻負責推銷電影聲,他希望續約在一年後順利進行。沃爾特提出不付清舊賬,免談續約。鮑維斯說他能判對方續約,隨後,他拿出一封內容是烏比和鮑維斯簽約,並由他每星期給烏比300美元攝製新卡通片集的電報給沃爾特看。

沃爾特一下子像被推下深淵,呆呆地愣在那裏。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管理者必須認清那些對自己非常不利的阿諛奉承現象,在心理上堅決地擯棄他們,讓他們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解讀“老黃牛”式的下屬

在一個企業中,既需要那些很有創意的員工,同樣也需要那些“老黃牛”式的下屬,所有人的配合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好。所謂“老黃牛”式的下屬,往往是那些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不事張揚的下級。這樣的下級雖然可能上級並未太注意,他們可能也沒有太突出的業績,但企業同樣離不開他們。因此,作為管理者不能因為他們的低調,就理所當然地忽略他們的成績和存在。而應該一視同仁,像對待那些為企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下級一樣來用心對待他們。

對於管理者來說,平時的工作常像趕場似的忙忙亂亂,那些不事張揚的員工,平時幹的好事和成績未必都能得到及時的表揚。年終了,員工認為上級未必知道的功勞,不獎也就不獎了,要好話都不給一句,豈不讓人心涼?如果上級此時脫口而出,對他們的鼓勵作用可能比獎金更可貴。此時講不講那麼多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懂事”,懂這類員工的心理。

“老黃牛”式的下級雖然平時一聲不吭,但他們的心理同樣有問題,有對上級不同的看法,有對企業發展的建議等等,平時這些問題不可能充分展開,大多數是上級占盡上風。但管理者非常有必要抽出時間,聽聽他們從自己的角度(見識、思維模式)和心理對心中塊壘的宣泄。有時隻須帶著耳朵,耐心聽完他的敘述,甚至不必做出什麼回答,對方的不平心理就已經得到舒展。

相對來說,“老黃牛”式的下級不是沒有需求,隻是他們很容易得到心理滿足而已。因此,作為管理者隻需要把“餅”畫得清楚就行了。也許並不需要對這類員工進行特別的動員和嘉獎,隻需要對企業的未來有一個長遠、清晰的規劃,就可以拴住他們的心,就可以激勵他們為企業繼續任勞任怨。

每個員工的自我預期都不同。容易出毛病的是管理者想當然地歸類。他們的想當然,不但無助於工作的開展,還會挫傷“老黃牛”式的下屬的積極性。比如,你將他們歸類於那些創意型的員工中,會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挫敗感,進而對上級失去信任。

“老黃牛”式的員工即使職務對自己並不合適,他們也會抱著是上級安排的,就應該努力幹好的心理,而不會主動向上級提出來。這時就需要管理者用心觀察他們的工作情況,你如果發現他目前的職務對他並不合適,有時不妨直接告訴他。這是上下級之間的關心行為。即使他以後離去,那既不是老板炒員工,更不是員工炒老板了。

對“老黃牛”式的下級來說,他們要講理,更要顧情。企業畢竟不是辯論台,很多限製使員工未必能盡展其才,這要求管理者能感悟下級的情緒,讓下級心理不平衡時也能說出來。

因此,對於管理者來說,針對“老黃牛”式的下級要區別對待,要用心解讀他們的心理,而不是引導、利用,這樣才能抓住他們的心理,從而做到更好地管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