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同情心,它是一種無形的相助,一種博大的愛,是一股矯正世俗的春風。道家的始祖老子說得好:“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易性第八》)與人為善者與水一樣能善利萬事萬物,化解人間恩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人為善者能包容一切,胸懷博大;“水質透明,清澈見底”,與人為善者白日為善,夜來省己,心如明鏡……
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與人為善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與人為善其實極易做到,它並不要你刻意做作,隻要有一顆平常心就行了。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作了一個試驗,他早晨上班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對周圍的同事笑了一下,沒想到,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時對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從來沒笑過的人呀。這個人這一天的心情特別好,平時那種冷冰冰的感覺沒有了,周圍的人都很親切。而據說,就是因為他早晨的那個笑,感染了身邊的其他人。與人為善使你有一種充實感,你知道沒有人會故意和你過不去。與人為善不僅給你財富,還使你擁有被他人喜愛的充實感。
與人為善是做人的一種積極和有意義的行為。它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自由天地,並享受到一種施惠於人的快樂,從而有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與人為善可以給我們帶來好心情,還可以給我們帶來身體上的健康。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討人喜歡,甚至四麵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們過不去,而是他們在與人相處時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百般挑剔,隨意指責,人為地製造矛盾。隻有處處與人為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建立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在很多時候,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這就教育我們,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難的時候,你的善行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
互相彌補,積極配合
心理學家認為,合作和協調精神是人們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由於個人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因此,許多時候是需要同事間互相彌補、積極配合的。隻有這樣,團隊才能具有良好的精神麵貌,共同應對工作中的難題。其實,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講,任何一個有成功欲的管理者都有這樣的心理,他們希望自己員工之間的關係像豎琴,每位員工都是一根豎著的琴弦,永遠沒有交集,沒有相互幹擾,而是互相彌補,積極配合,合力奏出美妙的音樂。他自己嘛,就是那個嫻熟的操琴手。而對於同事之間來說,當相互積極配合的時候,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精神頭十足,用心理學上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心態影響行為,良好的心理狀態會讓工作變得輕鬆,而不良的心理狀態則會讓人在工作中失去活力。
在海邊生活的人也許會注意過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幾隻螃蟹從海裏遊到岸邊,其中一隻也許是想到岸上體驗一下水族以外世界的生活滋味,隻見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無論它怎樣執著、堅毅,卻始終爬不到岸上去。這倒不是因為這隻螃蟹不會選擇路線,也不是因為它動作笨拙,而是它的同伴們不容許它爬上去。你看每當那隻企圖爬離水麵的螃蟹,就要爬上堤岸的時候,別的螃蟹就會爭相拖住它的後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裏。人們也偶爾會看到一些爬上岸的螃蟹,但不用說,他們一定是獨自費了很大的力氣才上來的。
然而,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種螞蟻卻演繹出另一幕故事:酷熱的天氣,山坡上的草叢突然起火,無數螞蟻被熊熊大火逼得節節後退,火的包圍圈越來越小,漸漸地螞蟻似乎無路可走。然而,就在這時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螞蟻們迅速聚攏起來,緊緊地抱成一團,很快就滾成一個黑乎乎的大蟻球,蟻球滾動著衝向火海。盡管蟻球很快就被燒成了火球,在劈劈啪啪的響聲中,一些居於火球外圍的螞蟻被燒死了,但更多的螞蟻卻絕處逢生。
這兩個故事多麼相映成趣啊!它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在團隊合作的時候,相互拆台,易事難為;互相彌補,積極配合,難事可成。螃蟹的“拖後腿”,多麼像人類中某些人的做法,由嫉妒心、“紅眼病”和一己之私作祟,他們懼怕競爭,甚至憎恨競爭。一旦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拆台階、下絆子,千方百計竭盡傾軋之能事。其宗旨不外乎一條:我不行,你也別行;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得到。於是,有多少發明創造的才智,就這樣在無聲中被內耗掉;有多少賢能,就這樣被埋沒在默默無聞之境;有多少“千裏馬”就這樣病死於馬槽櫪之間。螞蟻的“抱成團”卻與此大相徑庭,這一抱,是命運的抗爭,力量的凝聚,是以團結協作的手段,為共渡難關、獲求新生所做出的必要努力。無此一抱,螞蟻們必將葬身於火海,精誠團結則使它們的群體得以生存下來。
螃蟹的“拖後腿”,是不值得效仿的;螞蟻的“抱成團”則抱出了值得人類學習、效法的偉大和壯麗。身處職場的人,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如果能常將螃蟹的“拖後腿”與螞蟻的“抱成團”所造成的後果對照起來好好想一想,想過以後該怎樣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就不言自明了。
有研究表明,在一個工作團隊中,最好有一個情感性的人提供聯絡和培養職員的責任感,有一個思考型的人設計和監督管理工作,有一個直覺型的人作為天才軍師,並且最好還有一名衝動型的人實施某些臨時性的任務。這種互補定律得到的結果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從而實現人才群體的最優化。曾經有五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力圖解決超導微觀理論的創立問題,卻都是無功而返。而這項成果的最後奪魁者,竟然是康柏、巴丁和施利弗三人。原因何在?就在於他們三個人組成了一個具有互補作用的人才結構:康柏精力旺盛,思維敏捷;巴丁老馬識途,把握方向;施利弗創新,方法靈活,這也是一個多邊綜合、多邊互補的典型。當這樣的團隊在一起工作的時候,通過互相彌補和積極配合,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於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最終讓工作變成一種享受。要知道,在工作順心的時候,漫長的職業生涯也就會陽光燦爛了,那麼在職場奮戰的你何不讓自己的生活中多一縷陽光呢?
是非原則,講究藝術
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一旦遇到大是大非的問題,你就一定要堅持原則,因為隻有堅持原則,才有可能避免給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比如說,在實施一個項目的過程中,某個同事剛愎自用,固執己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組織某個細目。然而,他的這種方法存在明顯的漏洞,一旦執行下去,必定會走向失敗,導致滿盤皆輸,給公司造成損失。而你又敏銳地預見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有足夠的理由證實同事的荒謬。那麼在這種時候,你一定要堅持原則,大聲地說出你的想法,而不必懷著照顧同事麵子的想法。要知道,也許就是你的堅持,會讓企業得以生存、創造佳績。
然而,中國人是講麵子的,在你堅持原則提出意見的時候,如果方法不正確,就極有可能讓對方下不了台,從而導致同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
因此,為了照顧同事的心理,你在堅持原則的時候一定要講究藝術,讓事情向著良性方向發展的同時,又讓同事能夠愉悅地接受你的理念。
在生活中,許多人是非常了解別人的心理的,因此,他們為了維護別人的自尊心,常常會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見解,讓對方虛心地接受,並確保堅持了原則。諾爾曼·白求恩大夫就是這樣的人。
諾爾曼·白求恩大夫在生活中很有情趣,說話風趣幽默,平易近人,很容易和身邊的人們打成一片,有時候甚至像個孩子王。但在工作上,白求恩則展現出了他的另一麵,堅持原則以致讓同事們覺得有些固執,比如他看到衛生員們用X光機先給病人做檢查時,非常氣憤,堅決把X光機搬走自己保管,在他看來,X光機主要是給那些需要動手術的傷員急救用的,這樣的耿直和堅持原則,讓人敬佩。另一方麵,白求恩在麵對突發事件時也非常鎮靜、從容、果敢與睿智。有一次,八路軍的傷員亟需救治,而周圍隻有一座法國教堂也是一座教會學校,白求恩試圖說服傳教士,但傳教士卻不太願意將學校變成醫院,但救人要緊,於是他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同時睿智的白求恩又講究了藝術,他果斷地對傳教士說:“我已經和上帝溝通過了,他已經同意了,把教會學校變成醫院。你要是不同意,就跟上帝去談判吧!”最終他用這樣睿智幽默的語言很輕易地就說服了傳教士。
由此可見,在堅持原則的時候,講究藝術往往會事半功倍,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心理谘詢師認為,當一個人堅持原則的時候,與之持相反意見的人常常會產生一種對抗心理,你越堅持原則,他的對抗心理就越強,就好像你用雙手去推東西,你用的勁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而當你的手變得溫和時,你受到的阻力越小。所以,為了保障事情的順利進行,同事間的關係得到較好的維護,在堅持原則的時候,你一定要講究藝術。
借助幽默的力量
心理學家認為,幽默是人的個性、興趣、能力、意誌的一種綜合體現。幽默是語言的調味品,有了它,什麼話都可以讓人覺得醇香撲鼻、雋秀甜美。幽默是引力強大的磁鐵,有了它,便可以把一顆顆散亂的心吸引起來,讓每個人的臉上綻開歡樂的笑容。一位哲人說過:幽默是我們最親愛的夥伴。我們的生活需要幽默,我們的人生需要幽默,一個健全的社會更不能沒有幽默。生活中沒有了幽默,生活將會變得單調而缺乏色彩,歲月將會變得枯寂、幹涸。幽默給予我們的是源源不斷的甘泉,它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潤飾著我們的生活。它使我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絕境中看到希望,它是寒冬裏的一盆爐火,它是窘迫時的一個笑容……幽默美妙而又神奇。
幽默感是一種能力,一種了解並表達幽默的能力;幽默是一種藝術,一種運用幽默感來增進你與他人關係的藝術;幽默可以幫助你減輕人生的各種壓力,擺脫困境;幽默也能幫助你戰勝煩惱,振奮精神,轉敗為勝;幽默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使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在工作中,當我們對同事所作的事情有不同意見時,我們可以以開玩笑的方式輕鬆、坦誠地進行表達,這樣既能使同事認識到他們的錯誤,而又不至於傷害同事之間的感情。中國人常用這麼一句話來排解爭吵者之間的過激情緒:“有話好好說。”這是很有道理的。據心理學家分析,措辭過於激烈、武斷是同事之間發生爭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在對同事的某些做法不滿時,要善於克製自己,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你麵對的是一位不合作的同事,首先要冷靜,不要讓自己也成為一個不能合作的人。寬容忍讓可能會令你一時覺得委屈,但這不僅表現你的修養,也能使對方在你的冷靜態度下平靜下來。
同事之間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語言得體是十分重要的。應該盡量避免用“你從來也不怎麼樣……”、“你總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這類絕對否定別人的措辭。而應該對同事的錯誤采用幽默的方式來指出,不但具有幽默的意境,而且會在氣氛和諧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個女員工星期一上班遲到了。男員工問她:“小姐,星期天晚上有空嗎?”
“當然有,先生!”姑娘樂了。
“那就請您早點睡覺,省得您每個星期一早上上班遲到!”
運用幽默的力量不僅可以鬆弛同事間緊張的情緒,有時候還可以避免與同事“交火”。在工作中,同事之間容易發生爭執,有時搞得不歡而散甚至使雙方結下芥蒂。發生了衝突或爭吵之後,無論怎樣妥善地處理,總會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層陰影,為日後的相處帶來障礙,最好的辦法還是盡量避免它。我們可以委婉表達對同事的意見,甚至運用幽默力量,使矛盾化幹戈為玉帛。
小王和小李都是剛進公司的小青年,小王血氣方剛,容易衝動,小李則比較沉穩,具有幽默感。一次,兩人工作中發生了摩擦,小王怒氣衝衝地將小李拉到外麵的走廊裏,要找個時間選個地方跟小李決鬥。
小李說:“單挑我可不怕你。不過,時間、地點及武器由我決定。”
小王同意了。
小李說:“時間就是現在,地點就在走廊裏,武器用空氣。”
小王一愣,然後哈哈大笑,他要做的隻有撓小李的胳肢窩了。
幽默就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著名演說家羅伯特說:“我發現幽默具有一種把年齡變為心理狀態的力量,而不是生理狀態的。”幽默不僅能使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使別人樂意與你接觸,願意與你共事,它還是你工作的潤滑劑,促使你更好更快樂地完成工作。這往往是采用別的方法所不能達到的,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方法,我們何不多加運用呢?
善於控製情緒
每個人的情緒都會一會兒好一會兒壞。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學會控製情緒是你成功與快樂的要訣。當你感到傷心的時候,應設法找出失掉的是什麼?失掉了以後能在哪些地方獲得補償?當你發怒的時候,應該自問:“誰得罪了我?如何得罪的?我對同事說了些什麼?我本來想說些什麼?為何我沒有說呢?”假如你覺得內疚,那麼你不妨檢查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要知道許多內疚來自壓抑的憤怨,而憤怨又是因心靈受到傷害才產生的,那麼解決的辦法就是查出心靈受到的傷害,再把憤怒引向原本應該發泄的地方。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所有的情緒,特別是不愉快的情緒,都應該等它消了才會好。動感情是消耗精力的也是毫無益處的。平常所碰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者間接或者直接,其中涉及原則的事情本來沒有多少,在那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不要和同事斤斤計較,更不能感情用事。例如,單位裏某個同事對某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盡管他的觀點過於偏頗,你也不用情緒激昂地去和他辯出個勝負來,因為一句話兩句話而傷了同事間的感情,對彼此間的心理造成傷害,實在是沒什麼必要。
心理醫生認為,感情要經常受到理智的支配,情緒性很強的人往往被認為神經質,他們容易給別人造成一種不合群的感覺,人緣也隨之離他而去,惟有言談舉止一直保持常態,在公共場合隨圓就方,才能在社會上贏得公眾的認可。這種隨圓就方,是把握好分寸、獲得好人緣的原則。
如果一個人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那麼就難免為別人的過錯和無知生氣。生氣再生大一點,就變成了“憤怒”。憤怒所表現出來的情況有:找同事理論,打電話把同事痛罵一頓,馬上找人申訴,警告脅迫同事,幹脆以拳頭暴力來解決爭執。還有人摔東西、踢桌子或者踢狗、暴跳如雷等等。俗話說“氣能傷身”,當你生氣而且情緒激動的時候,往往瞳孔會擴大,心跳會加快,呼吸也會急促,動脈收縮等等,有的人生氣時咬牙切齒,渾身發抖……這時,非常容易感情用事,結果害人害己,產生了不能彌補的遺憾。
小曹和小鳳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個部門工作,她們分別負責銷售統計工作的製單和核單工作,也就是說小曹負責填製單據,然後交由小鳳核對後,才能發貨。這是兩個聯係密切的崗位。一天午餐時,小曹無意中說了一句話傷害了小鳳,自己卻未察覺,而小鳳礙於麵子未當麵指出,卻耿耿於懷。後來恰逢小曹填製單據時出了錯,小鳳核對時發現了,因在氣頭上,她故意不予指出。結果發錯了貨,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小曹受到處罰,小鳳也難逃責罰。事後,小鳳為自己的心胸狹窄、意氣用事懊悔不已。
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心理問題,感到不順心、不如意。這時,我們隻有保持心胸寬闊的態度,冷靜處理,才能把問題圓滿解決。那麼,具體應該怎樣做呢?一、忘掉舊怨新仇,化“敵”為友,握手言歡,和同事愉快合作。大家保持健康的心態,和睦相處,才能減少人際磨擦,增強集體凝聚力。心中無芥蒂,臉上有笑容。二、忘掉自己的資曆,從“元老”二字中解脫出來。保持進取精神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和新人友好相處,同甘共樂。三、忘掉在工作中所有的不順心。將種種不愉快、不順暢的事統統拋之腦後。四、用平常心看待職場得失。職場受挫不可怕,鬥誌消亡才可悲。應抱著“這不是失敗,隻是暫時未成功”的心態,持之以恒地努力,困難定會迎刃而解。在與同事的交往中,忘掉工作中的積怨、挫折、煩惱吧!保持快樂,何樂而不“忘”呢?
不委曲求全,可以理服人
心理學認為,人在某個時期易出現個性心理結構發展不完整的矛盾,這種矛盾的表現是多方麵的,主要是在性格缺陷上或人際關係中。如果表現在工作中,常會出現工作興趣不能正常發展;表現在性格上,易產生怯懦、退縮、自卑、自私或傲慢等性格傾向;而表現在人際關係中,易從眾、隨大流、委曲求全。心理學家還發現,人之所以走不出委曲求全的思維怪圈,完全是因為不夠自信,意識不到自己的基本權利。
假如,你的上級下達了一項工作任務,讓大家務必出色的完成,你的某位同事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一開始,大家都投入了十足的熱情,全力以赴地操作這個項目。但是突然有一天,出現了問題,在某一個關鍵問題上,你和項目負責人的意見發生了分歧,你固執己見,不信服對方。更糟糕的是,你的幾位其他同事乃至上級都站在了他的一方。
在這個時候,你不妨先冷靜下來,仔細地權衡項目發展的趨勢,你們各自的意見對項目執行產生的利弊。如果你發現自己確實有錯誤,那麼不妨勇敢地承認,真誠地服從他們的意見,與他們共創輝煌;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意見確實是正確的,那麼你就一定要堅持立場,不要委曲求全,不要害怕失去同事的好感。
有道是,有理走遍天下。如果你的立場是正確的,你完全可以跟同事講清個中的道理,以理服人。同事和你身處同一個圈子,對工作上的是非應該是具有一定判斷力的,並且大多數人也能夠理性對待你的建議,轉而支持你的立場。
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說明人對於合情合理的難以抗拒性:
已飽餐一頓的狼發現一隻綿羊倒在地上,知道綿羊是因過分害怕而昏倒,就走過去叫它不要怕,並答應綿羊,隻要說出三件真實的事情就放它走。於是綿羊說出下麵三件事:第一是不想遇到狼;第二是如果一定要遇到,最好是隻瞎眼的狼;第三,我希望所有的狼都死掉,因為我們對狼絲毫沒有惡意,而狼卻常來攻擊我們,欺負我們。那匹狼思索了一陣子綿羊的話,覺得它說的有道理,於是,就給了綿羊一條生路。
誠然,隻要你的話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胡扯,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甚至是不變的真理,又有誰能夠與你的意見為敵呢?
在工作中,要學會溝通,與同事和平相處,但在大是大非上,大可不必委曲求全,隨波逐流,而是要堅持立場,武器就是以理服人。
用感情打動他人的心
當你和某些同事存在隔閡的時候,你最好不要消極地采取長期冷戰的方法,那實際上是一種逃避。因為同處一個屋簷下,為同一個企業工作,接觸的是同一個圈子的人,你不可能完全與他們斷絕聯係。於是,當某個時候,因為工作關係你必須和他們合作時,就會產生障礙,影響工作進程。當今企業都在提倡經濟效益,上級所關注的是工作績效的結果,如果看到你所參與的工作出了偏差,相信也不會給你好果子吃。況且,如果你長時間地與之冷戰,影響工作不說,還可能讓自己憋出心理疾病,導致人格障礙。
在這種時候,當然不應該委曲求全,而是應該通過合理的手段讓你們之間的堅冰化解。以理服人是一個不錯的手段,但是以理服人並非對每個人都有用。有這樣一種人,你越跟他們講道理,他們越懶得理你,認為你是居高臨下,至少是不夠低姿態,讓他的自尊心、虛榮心得不到完全的滿足。然而,這種人中大多有這樣一個“致命”的弱點,他們吃“軟”不吃“硬”,當你以“軟”的手段對付他們的時候,他們反而不知所措,很容易就臣服了。
這個“軟”字,說到底就是以情動人,以感情打動同事的心。
劉備就是一個善於以情動人的典型。以今天的眼光看來,劉備雖然智商不高,但其情商超群。民間有諺語曰:“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個“哭”,就是劉備以情動人的終級殺招,劉備在大風大浪中把這招功夫練得登峰造極,從而為自己謀取了不少的好處。劉備確是會哭。徐庶離劉備而去,劉備“淚如雨下”,哭得徐庶推薦孔明;與趙雲相別,又哭,把趙雲哭到麾下;三顧茅廬,孔明仍不出山,又用“哭”得了孔明。他在哭中,得民心,網人才,固友情。其實,拜見孔明時,劉備已領兵上萬,今天看來也算個師長軍長,能如此恭敬年齡二十多歲、一介書生孔明,別說今天的許多顯貴們做不到,就是那些剛剛脫貧的小老板也覺得丟份兒。而孔明這種大智大慧的人最終也為劉備的以情動人所折服。
由此可見,以情動人,確實是一件有力的武器,當運用得好的時候,可以為自己贏取許多利益,減少不少障礙。在工作中,我們不是非要像劉備那樣用哭去打動他人,而是要明白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如果你和同事之間有了芥蒂,在以理服人無效的時候,你可以以感情來打動對方的鐵石心腸。
當然,這種以情服人並不是靠眼淚的力量,而是要靠你時時關心同事,以德報怨,不和他(她)斤斤計較,不和他(她)鬥氣。在工作中,主動為他(她)排憂解難,給予必要的幫助。
沒有人是完全的冷血無情,沒有人是真正的鐵石心腸,人都有一種渴望與人親近的心理,隻要你真誠地與你的同事溝通,你們一定能化解那些不愉快的情緒,和平共處地工作。
第三章處理同事間的各種關係
辦公室是一個複雜的地方,正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什麼樣的同事都可能存在,加之同事之間有某些利益的衝突,因此相處起來並非容易。但是,隻要你懂得與同事相處的方圓藝術,在工作中加以巧妙的利用,你就能正確地處理好與同事間的各種關係,左右逢源,不會受到心理傷害。
同事關係中的進與退
俗話說,“父母無法選擇,但丈夫可以選擇”,把這句話套用到工作中,可以改為“職業可以選擇,同事無法選擇”。同事究竟是相互扶持的同行?還是彼此競爭的對手?得到心儀的工作本來就不易,正準備大幹一番時,卻赫然發現,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對手?
如果把工作場所比喻成一片汪洋,每個在大海中奮進的泳者,除了鍛煉自己的泳技,也要顧慮潮汐起伏,行有餘力,還可以當個救生員來拉同事一把。然而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勝任救生員的工作,畢竟想要救人,得先學會自救。
首先,是可忍孰不可忍。
身在職場,你有過這樣的經曆嗎?在企業中,資曆不如你、業績不如你的同事紛紛得到升遷,而你總是被委以最沒有人願意幹的工作,卻得不到應得的報償;你總是謙虛待人,堅守自己的做事原則,卻被人誤以為是老實可欺;你做事一貫兢兢業業,有一天卻突然發現,平時要好的同事竟然出賣了你,於是上司劈頭蓋臉地一通指責,你隻得默默承擔。
令人憤怒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卻偏偏總是牽連到你,你會從內心感到忍無可忍。當你努力壓抑心中越來越多的憤怒時,有些好事者卻在一邊幸災樂禍。同在一個屋簷下,麵對這種事情,你該怎麼辦呢?
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你是一隻斑馬,必要的時候,還得表現得像一隻獅子。”因為,當你麵對競爭或衝突時,不能保證斑馬永遠是和一群斑馬在一起,所以,當獅子出現,你就得裝扮成一隻獅子,至少對真正的獅子有威嚇的作用。
在同事之中,有一種人是牢騷滿腹、怨氣衝天,總是喜歡抱怨。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能多少構築出一種“辦公室友情”的假象,但綿綿不休的抱怨會讓身邊的人苦不堪言,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苦悶克隆了一份。另一種人的嗜好是“散播謠言”,工作間裏一些小打小鬧式的玩笑無傷大雅,但要警惕它們發展成為令人生畏的閑話,乃至傷人的謠言。很多不懂得三思而後語的人,無意中成了各種流言的推波助瀾者。
這些還算好的。最可惡的是也許在你麵臨升職之際,有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會說你一定是踩著別人的肩膀爬上去的,要麼就說你與上司有著不可告人的某種關係;你創造了最佳業績,受到公司領導的重獎,又說你是造假“英雄”;你與上司吃頓飯,馬上變成了“馬屁精”。
在工作中的確有一些不受喜歡的人,有時候氣得你真想離開這個群體,可仔細想想,生存最重要,還是忍忍吧。如果每次都動氣的話,估計早就氣死幾回了。
其次,是如何化幹戈為玉帛。
許多人一聽到職場爭鬥,第一個反應就是避而遠之,不願卷入工作中的爾虞我詐,遺憾的是,那些想要明哲保身、圖個耳根清淨的同僚,最後還是不能脫離是非圈,甚至可能連工作都莫名其妙丟了。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隻有鼓起勇氣坦然麵對。
曾有一份調查顯示,約六成的中層管理者每星期都會生一次氣,甚至一成半的人每天都在生氣。原因是許多人每天一早就要忍受塞車之苦,搶占停車位,看不慣同事居功諉過等等,造成在工作中的怒火一點就燃。
這項調查也發現,每天生氣的人除了有身體健康上的困擾,還伴隨著心理的憂鬱、焦慮、恐懼,並且對別人較有敵意。
其實,職場向來就是“是非”多發地段,在這樣的環境裏工作,若再不學會尋找快樂,活著豈不是太痛苦了。既然生氣會帶來負麵情緒,還會影響健康,何不想辦法與工作中的怒氣說聲再見呢?
不管怎樣,同事之間沒有必要非得來個刀光劍影或你死我活,這樣做,雖然一時解了心頭之恨,但假若自己技不如人,敗下陣來,倒黴的還是你自己。不是有句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想開點吧!良好的人際關係、適當的情緒管理,是為工作加溫的良方!
保持適當的距離
人是一種害怕寂寞的群居動物,有一種渴望與人交往和親近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潛意識中希望與別人走近。但是,人又是有隱私的,他們需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對於過於親近的交往又有一種自發的排斥性。
進入職場之前,你的家人和朋友可能都會告訴你,要與辦公室的同事保持適度的距離。對待同事要一視同仁,不遠不近、若即若離是一種美好的境界。但沒過多久,你可能會發現到,有幾位同事對你真的很好,而你也覺得他們不錯,於是逐漸來往頻繁,甚至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直到有一天,你從別人多少有些異樣的眼神中發現,自己已經被看成是“××圈子裏的人”。
這種“小圈子”不但沒能使你有歸屬感,反而讓你有一種落入“陷阱”的感覺。但即使如此,你也不能辜負他們,否則,你就會像做了叛徒一樣難受。於是,你被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奇怪心理籠罩。
“友誼”與“背叛”的較量使你的行事規則不斷被打破。慢慢地,你就覺得人與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自己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小。
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處於這種窘境嗎?原因是你誤入了職場常見的人際關係的誤區——“小圈子”。
這種“小圈子”往往是在群體利益衝突中形成的一種利益共同體。這種“利益共同體”與其他的大的利益共同體沒有什麼差別。在外人眼裏,“小圈子”裏的人就是一夥兒的,當產生利益衝突的時候,他們肯定會站在一起。所以,你不必指望外人會把這種感情等同於友誼,友誼常常是與“平淡如水”相聯係的,而小圈子裏的人的情分卻總難擺脫與利益的關係。
在工作中,不要走進這種“小圈子”,也不要與你的同事們過分疏遠,因為過分疏遠的關係會讓人覺得你很孤傲,不容易相處,從而對你敬而遠之,讓你最終陷入孤立的境地。無疑,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過分親密和過分疏遠的距離都是不太適合的,都會對同事間的感情造成負麵影響。如果你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妨從“刺蝟”法則中學習一點相處之道:
森林中有十幾隻刺蝟凍得直發抖。為了取暖,它們隻好緊緊地靠在一起,卻因為忍受不了彼此的長刺,很快就各自跑開了。可是天氣實在太冷了,他們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又使它們不得不再度分開。就這樣反反複複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在受凍與受刺兩種痛苦之間掙紮。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出了一個適中的距離,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至於會被彼此刺傷。
“刺蝟”法則簡單地說,就是同事之間不可太過親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說,心靈是貼近的,但行動要注意保持距離。從你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就學會對每一個同事都一視同仁,學會與所接觸到的每一位同事都保持一種和諧又不過分親近或過分疏遠的關係。這樣,你就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廣泛的辦公室人際關係,也為自己的個人發展拓展了廣泛的空間。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待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問題上要學會觀察。首先要搞清同事之間的各種關係,是是非非不要去作判斷,更不要介入其中。對於有些拉攏你的人要小心,不要義氣用事;對於有些敵意的人要泰然處之。在工作中與所有的同事和諧相處,積極參加大型集體活動,少參與“小圈子”的聚會,這會為你的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當然,幾個關係不錯的同事在一起聚聚也是常有的事,但卻不能因此而疏遠了別的同事,因為這樣會疏遠你同他們之間的距離,也是一件不妥當的事情。
正視同事間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它包括有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複等不愉快的情緒。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示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人們嫉妒的對象。
嫉妒幾乎人人都有。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病症。從本質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無論是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嫉妒,都有害於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及健全的社會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受到別人的嫉妒。在職場中,更容易遭到別人的嫉妒,因為在這裏,同事之間始終存在著競爭心理和較勁的意思。
“人怕出名豬怕壯”,這是一句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話。曾經有一位科學家把這句話翻譯給美國學者聽,那位學者非常吃驚:“為什麼中國人害怕出名、中國的豬害怕肥呢?”想說清楚這個原因,說難也的確很難,說容易也非常容易,容易到隻說出兩個字就足夠了:嫉妒。
當你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或者有某種長處因而被同事嫉妒的時候,你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正確的調節辦法是:
首先做到不恐懼。隻要你自己認為做得很對,就要從容地走自己的路,讓同事隨便議論去吧!例如,宋朝宰相呂蒙正頭一次入朝的時候,曾經有位官員在背後指著呂蒙正說:“那個小子就是宰相吧!”有好事的官員想追查出那位罵人的官員,呂蒙正笑著說:“那又何必呢?真的知道了他的姓名,就會一輩子也忘不了,還是不知道的好。況且也沒有什麼損失!”像呂蒙正這種大度的心胸是很值得你學習的。
其次是把同事們的嫉妒看成是自己的榮譽與值得驕傲的地方。你一定要記住,同事們的嫉妒,和由這種嫉妒所帶來的各種責備與圍擊,其實都是由變態的方式來表達某種無能。意思是說,這種嫉妒事實上是以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通過詆毀你的成功與長處,來掩飾和彌補他的缺陷或無能。事實上,嫉妒是對你的成績的一種負麵形式的肯定,而絕不是來自於客觀的批評。就是因為這樣,你用不著在意這些嫉妒。從此,你更要十分坦然和驕傲地和同事們在一起相處,而不要有什麼顧忌。
再次是把同事的嫉妒變成自己的驅動力。有些時候,來自於同事對你的嫉妒裏,或許會有一些刻薄的挑剔或者雞蛋裏挑骨頭。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有許多人經常需要借助這種挑刺的方式,來貶低自己所獲得的成績,從而再確立一種更高的目標。因此,正確的忍耐就是要把同事對你的嫉妒變成自己的壓力或者驅動力,把它當成自己向前發展的台階。
最後是不要刺激同事的“嫉妒”。嫉妒的心理,可以回避而不應該刺激它。它就像蜂窩一樣,隻要捅一下,就會惹來麻煩。隻要你能不去捅它,它就能夠保持原狀。沒有必要在那上麵得不償失,影響自己的前途。
當你取得成功之時,對嫉妒的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打擊、威脅,因此遭到別人嫉妒。那麼,你在和同事相處的時候怎樣才能消除對方的嫉妒心理呢?
要想辦法使嫉妒你的人的注意力轉移,你可以向他(她)坦露自己獲取成功的艱辛,甚至為了獲取成功所遭受的不幸,或者獲取成功後還存在的窘境,這樣就會使嫉妒你的人感到你的成功並沒有對他(她)構成威脅,也不會因為你的成功而使他(她)產生恐懼,他(她)的心理就會漸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