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權變管理的細節(1 / 3)

1“第二信道”利用細節

溝通有多種方式,在組織內部,有兩種基本的溝通方式,或者說是“信道”。一種是由有組織的正式的上傳下達渠道實現的,另一種是由人與人的嘴巴組成的。後者往往比前者有更高的效率。

許多領導便是因為不知如何巧妙運用“第二信道”來的消息,以致斷送了自己的領導生涯。

“第二信道”能夠帶給你的信息有以下幾種:

(1)在重大升遷中,誰會脫穎而出,誰會被冷凍。

(2)公司將增設哪一個新職務,誰是考慮人選,假如你有興趣的話, 你將擁有充裕的時間爭取該職務。

(3)你的上司即將被擢升,這使你擁有充裕的時間與你的上司談談你自己升遷的問題。

(4)你能獲知你在組織中的實際聲譽如何。人們在麵對麵時須顧及禮儀, 但謠言不是麵對麵,所以較能說出事實的真相。

當然,你也能通過適當的、有根據的傳言來散布消息。例如,你可以:

放風聲說某人即將辭職,這個人或許真的會這樣做。

私下傳說某項例行工作將有所改變,然後聽取一般員工的反映。這樣你可以得到正確的決策。

在公司當局正式宣布好消息之前,先行散布,這將使你獲得雙重效果。首先, 好消息的傳言可以提高士氣;其次,在正式宣布好消息時,可以再度大幅振奮士氣。

你還能夠以散布傳言的方式測試員工的忍耐力, 觀測員工獲知傳言及向你直接求證的反應情形。

下麵來看一個實例:

有一位部門主管甚為公司內部“小道消息”的發達感到驚異。

這位主管寫了一份備忘錄給一位組長,內容是關於他的兩位部屬怠工的情形。幾星期之後,主管的上司詢問他是否已圓滿處理上述問題。主管很為上司知道這件事感到驚訝,打聽後才知道,他的上司之所以會知道這件事, 是他的秘書告訴他的,而他的秘書的消息來自自己的秘書,自己的秘書則是因負責整理該備忘錄而獲知此事, 輾轉相傳終於傳到上司耳中。

另一次,這位主管正在準備和業務總監會談的資料。當主管把第一份草案交給秘書整理時, 秘書告訴他說或許會白忙一場——因為業務總監即將被解雇,她說是“聽來的”這個消息。 主管請示自己的上司,但上司並未聽到這消息。果然,沒過多久,業務總監就真的自行“請辭”了。

還有一次,主管的秘書告訴他,他將獲擢升。主管正半信半疑之際, 上司前來通告這項消息,但上司說這是前一天晚上總經理辦公室才決定的事。

諸如此類的經驗恐怕每一位身處公司的人都會有深刻的體會。

這位主管在嚐試了許多次“小道消息”的厲害之後,逐漸發現了竅門:傳言其實是可以利用的。

這位主管一旦獲悉辦公室的秘密,會立即思考如何妥善加以運用。例如,在業務上采取重大決定或變革時,他會故意泄漏消息,以求從傳言中迅速獲知員工的反應。如果員工大多表示讚同,他便依計行事;如果員工反應不佳,他會重新考慮: 他可能會按兵不動,使消息如同謠言般自動煙消雲散;也可能照預定計劃進行, 但會更加小心謹慎。

主管發現,來自秘書的“小道消息”有時是很寶貴的。

有一次,秘書警告他下一次的經理例會上,另一位經理將提出改組建議──把這位主管的部門納入該經理的管轄之下。該經理試圖“擴張勢力範圍”,而自己是他所選擇的犧牲者之一。

由於預先得到警告,這位主管立即擬訂對付策略,也提出“組織擴張”計劃——把該經理部門納入自己的指揮範圍內。由於該經理急於解釋他的部門為何不應納入這位主管的指揮之下,他再也沒有提出把別人吞並的事情。稍後,這位主管請他的秘書放出風聲,如果該經理的提議不涉及自己的部門, 自己也必定不會幹涉他的業務。

這位主管和那個“對頭經理”雖然從未言明上述事情,但通過“小道消息”傳遞了“和平共處”這個信號。

2衝突的巧妙利用細節

兩個小老板,一對大學時的同學。

甲說:當老板真是麻煩,幾個下屬能力都挺強,但就是之間矛盾不斷,我總是要花很長時間去為他們調停,有時生了氣,真想把他們全趕出公司,我倒落個清靜……

乙笑了:自己當老板,我的感覺還真不錯,我絕不安排兩個非常合得來的人擔任同級的主管,我總是時不時地“故意”製造些“矛盾”擺在下屬麵前,這樣,好多事情就好辦多了。

甲:……

乙:同級下屬之間彼此有意見,自然會為了爭取老板的賞識與重視,而竭力運用智慧表現自己,恐怕落在對方的後麵失去麵子。同時也麵臨共同的升遷機會,自然暗自賣力。假如同級的兩個主管,一個太強,一個太弱,並不是好現象,太弱的一方隻求相安無事,太強的一方為了求得更多的表現的機會,往往有“吃象過河”的現象,企業內部不會達到真正的和諧。企業內部一定要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當然,當老板的藝術在於控製這種競爭和矛盾的方向與內容,不要怕下屬之間有衝突,把衝突引導到工作績效上,引導到工作能力上,讓衝突造福於公司……

看,這就是不同的老板對待衝突的不同態度和認識。高明的管理者,善於在任何情形中尋找機會,把“好的”發揚成機會,把“不好的”轉化成機會。這就是高明與平庸、主動與被動、創造與忍受之間的差別。

衝突固然增加傷害的風險,但如果妥善處理,也可以是有效獲得回饋、解決老問題、提高成功幾率的最佳契機。這是衝突的積極效應。能幹的經理人對衝突的處理胸有成竹。他懂得運用衝突,而從中受惠,並密切掌握解決方案的執行狀況。

(1)未雨綢繆,作好心理準備。

千萬記住,麵對衝突最佳的心理準備是:重點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計較誰對誰錯。衝突的解決在於承認人與人之間存在認識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不能站在單一的一個人的角度來評價。

在處理衝突時,領導要能接受並欣賞別人的個性。要做到這點,最重要的是尊重所有與衝突有關的各方意見。仔細傾聽各方觀點,就如同傾聽自己的心聲一般。真誠感受發言者的情緒,而且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的觀點和你不同,就不把他的話當一回事。最後,一定要接受一個事實:改變別人的行為絕非易事,尤其是衝突中,更顯困難。與其承擔風險,不如好好準備衝突來時的應付之道。

如果你能事先預知可能的衝突,便能充分收集必要的資訊,問一下自己:

過去——這家公司過去曾經發生過哪些衝突?

誰——哪些人過去曾經有過哪些衝突?

什麼——公司裏麵哪些環節是容易產生衝突的?

怎樣——過去的衝突給公司和員工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和影響?

一般組織最常見的衝突就是變革本身或變革所帶來的威脅。隻要有任何變革的風吹草動,衝突八成都會隨之而來。接下來就是判斷衝突的種類、與誰有關及各方論點如何。

論斷衝突最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詢問可能受到此項衝突影響者的意見。但是領導的耳朵一定要加一層過濾器,要注意:部屬麵對上司時,未必都會說真話,他們的真實想法往往掩藏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後麵。

領導可以先坦白自己的恐懼和焦慮,以鼓勵部屬們誠實的表達意見。讓他們明白隻有誠實以對,對大家才有好處,而且千萬別因為有人和你意見相左而緊皺眉頭或施以懲罰。也就是說,你要盡己所能,幫助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從部屬的觀點出發,掌握爭議的可能來源,之後,再和員工確認哪些問題掌握的資料可能不夠充分,哪些問題可能是他們誤解資訊所致,又有哪些可能是他們隻顧小我,不顧大我的結果。最後,找出可能的防範措施,以預防衝突的發生。

(2)衝突的解決之道。

如果爭議已經浮上台麵,此時,你必須重新檢視公司及相關人員過去的衝突經過。可能你目前所感受到的不快氣氛是個人或部門恩怨長期累積的結果。從對過去衝突曆史的檢視、實際的觀察加上與部屬、同事、上司的對談,你或許可以找到固定的衝突模式,至於每個人的反應也有跡可尋。所以,先確認他們的人格特質是偏向指揮傾向、關係傾向、思考傾向,或聽命行事者,再找出應付之道。

一般人麵對衝突的第一個反應是試圖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這個舉動根本不可能奏效,因為對方也忙著推銷他的觀點。不過,如果對方胸襟夠大,願意接受不同的看法,這個方法倒是能迅速解決衝突。

而其他變通的方法則包括:

——降低衝突強度、輕鬆帶過:“讓睡著的狗繼續躺著。”

——靠外在媒介解決:“我們來抽個簽吧!”

——討價還價:“有付出,才有收獲。”

——順其自然:“衝突遲早都會停止。”

但是,這些最多隻是治標之道,不是無法充分解決衝突,就是把問題變成爭辯輸贏的情境。

解決衝突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衝突達成各方的共識,設法找出一個包容各方看法而且能為大家接受的解決方案,不應該讓任何一方大獲全勝或全盤皆輸。避免用投票的方法解決,因為投票也會造成爭辯輸贏的僵局。

若要達成共識,切忌用職權來加重你的發言分量,要特別強調你的意見和別人意見的分量一樣;掌握重要的、讓雙方能確切認清的問題,找到解決之道;不要屈服於情緒較激動的團體成員之下。除了邀請大家發表意見之外,也要努力建立共識,並認真考慮所有解決問題的提議。

麵對衝突時的處理態度,不僅影響你初次處理衝突的結果,也會影響你日後處理衝突的方式。所以,態度盡量輕鬆,將自己塑造成經驗老到、自信滿意的形象;仔細傾聽,接納對方不同的觀點;並使團體成員公平看待每一論點,視之為問題並設法解決。

此外,隨時記得:每個人都有權利否定別人的看法,不必一再重提舊事、算老賬。大多數人隻要有台階可下,都會願意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等大家逐漸形成共識時,就要在紙上一一寫下可達成的協議。定案後,將協議作成報告,發給所有在此協議上有過衝突的人。然後和部屬討論,共同決定如何掌握執行的狀況,由誰負責及執行時間之長短。設定行動方案時,盡量多用“如果……”的情境問句,讓你和部屬可以碰撞出各種狀況的應付之道。

確定問題也許是解決衝突最困難的一部分,千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比如酗酒的人,背後通常隱藏一個更大的問題。就算你能讓一個人戒酒,但是不需多久,導致他酗酒的因素還是會繼續影響他的生活。

運用叢集法表明所有和衝突有關的主題,讓部屬對問題一目了然。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能夠讓你的立場更客觀,而且可使員工從其自身的角度,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最後,鼓勵你的部屬努力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有時候,最安全的解決方案未必是最有效的。

3知曉人生進退的細節

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今天是你的下屬,明天可能會與你平起平坐;如果舊老板換掉,你可能會被新老板調離原崗位,甚至會被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管你做得多麼好。明智的領導不會把自己的後路堵死,他懂得“狡兔三窟”的寓言。

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嚐君以養士聞名天下。有一天,他請門下食客馮諼到他的封地薛去征民稅款,馮諼出發前問孟嚐君:“收了稅款以後要買什麼東西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