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領導培養下屬的細節(2 / 3)

5培養果斷決策力的細節

培養果斷的決策力,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①要正確地決策,最重要的是必須具有正確的判斷力和勇氣。

②要作出正確的判斷,必須充分了解對象,同時進行廣泛、長遠、深入的思考。

③決策需要的勇氣,是由信心、意願、對未來的預估、課題的難易程度等組合而成。

(1)經過廣泛、長遠、深入地考慮後再作決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企業界的領袖們都是依自己的個性作出決策的。在這些眾多的決策中,此處要介紹一個當時震驚全球的決策。

當時,東麗公司的董事長田代茂櫥準備購買美國杜邦公司的尼龍專利權,但寄出了幾封信都未收到回信,於是又用各種方法探詢,後來杜邦公司終於來信。田代後來回憶道:

“對方要求先付300萬美元的專利權使用費,以1美元兌換360日元換算,總計10億8000萬日元,遠遠超出該公司資本額7億50萬日元。我不由得歎了口氣,喝了些啤酒就呼呼大睡了。第二天早上重讀該信時,靈機一動想出分期付款的妙招。於是立刻和總經理袖山氏商量,同時寫信給在美國的常務董事岩永氏,要他轉告杜邦公司。”

從1950年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來看,這個決策可以說是相當重大。從此以後,該公司獲得了經營的竅門,迅速成長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企業。

或許這隻是個極端的例子。不過,領導者一天之內的確需要作許多次決策。所謂決策,也就是決定要不要做,根據什麼計劃和方案去做,因此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判斷力和勇氣。

下麵來看看培養判斷力和激發勇氣的方法。

想要作出適當的判斷,當然必須充分了解所要判斷的對象,不僅如此,還要具有廣闊的視野、預測未來及深思熟慮的能力等。因此,為了培養判斷力,不妨從提升這些能力著手。其主要的具體方法如下。

①提升從廣處探討問題能力的方法。先假設自己是領導,然後思考所負責部門的工作方式是否適當,並從相關部門的立場作同樣的考慮。此外,還要仔細閱讀報紙的第一版、經濟版和國際版等。

②提升長遠思考問題能力的方法。不妨自問:“這種工作方法持續一年以後會怎樣?”接著徹底研究自己公司的中長期經營計劃與經營策略的內容及基礎,然後再探討上述的研究內容和該年度的計劃之間的關係。

③提升深入思考問題能力的方法。發生問題時,一定要追究“為什麼會這樣”。同時經常思考“這件事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並且認真研究經營方針的內容和基礎。

至於能夠提升這三種能力的共同方法如下。譬如遇到難以作出判斷的情形時,不妨想想:“如果總經理站在我的立場上會怎麼想?”亦即把上司和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想法作個比較,然後列舉三點上司比較卓越的部分,刻意針對那三點去努力。

總之,隻要將上述各種方法加以配合,不斷重複實行,綜合起來就可以提升判斷力了。

(2)擁有信心,激發勇氣。

向困難工作挑戰的勇氣,其泉源之一就是對過去業績和自己實力的信心,以及解決問題的意願。其次,大概就是工作的困難度。此外,對未來的洞悉也有影響。綜合上述各因素而產生的結果,就是從事那件工作的信心和勇氣的來源。現在就來看看激發勇氣的主要具體方法。

①要提高工作的實力。即使已經很熟悉的工作通常也有其缺點,應盡量加以彌補以提升實力。

②要仔細調查。相關的資訊和未來的資訊越新,範圍越廣,可信度越高,則對未來的預測就越準確,當然就越能激發出勇氣。

③要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其中包括通過調查得來的意見,以及聽聽各種想法和看法(廣義來說也是調查)以作為決策的參考意見。

④從反麵來思考。換句話說,決定是否實施某企劃案時,應考慮不實施的狀況,也就是從不同的立場來思考。

⑤要往好的方麵想。就算決策錯誤,隻要立刻加以改正即可。

除了上述之外,同時還要具有完成該課題的意願。

隻要適當地配合應用這些對策,相信必能產生決策的勇氣。

(3)不斷提升決策力。

最後,再提出有助於提升決策力的兩種方法。

①研究前例。例如,上司平常所作的決策或經驗談,總經理最近幾年所作的決策及其結果,公司創辦人創業時的甘苦談,以及戰國時代武將的故事等。在我們身邊均可找出許多值得參考的決策案例。

②嚴格反省自己。當獲知自己對某案件所作決策的結果時,一定要對這次決策的適當與否嚴格進行反省。決策的結果不好時,反省是理所當然;即使結果很好,也要認真分析決策成功的原因,以作為下一次的參考。

6磨煉下屬的細節

(1)掌握部下的特性。

磨煉部下,必須先了解部下的特性。而要了解部下的特性,可以通過觀察部下日常的工作方法,評估其工作的成果,讓部下負責特殊事務,就某個課題互相討論等方法來達到目的。

(2)研究指導方法。

指導的方法極多,大體說來,就是詳細指導做事的方法。但磨煉部下卻不能用這種普通的方法,最好指出工作的目的或方向。譬如,如何說服一位準顧客。至於完成該目標的具體方法,則讓部下自己去思考,讓他盡可能地多想些完成目標的方法,再從中挑選出一個良策。

至於部下想出什麼樣的方法,這些方法夠不夠成熟,根據什麼標準來從許多方法中作選擇,以及作這種選擇的判斷是否妥當等,都是指導的重點。當然,還要視部下的能力、完成目標的難易度、指導深度和嚴格程度而改變。

(3)盡量賦予權限。

為了使部下便於工作,並給予其激勵,最好盡量賦予權限。但即使將權限賦予部下,上司仍應負起最後的責任,因此,一定要指示部下如實報告。故而上司在賦予下屬權限時,必須明確規定是采用日記或口頭報告、一天一次或是工作一結束就報告、多久報告一次等形式。

(4)讓下屬擔任其他工作。

經由前項的努力,可以在目前擔任的工作上鍛煉部下,但不要以此滿足,應該讓部下擔任其他的工作,以使其成為多才多藝的幹部。

這種做法就上司的立場來看,萬一部門發生某些變化時,譬如,有人請假等,可以有效地運用部下代班。從部下的立場來看,會做其他工作可以改變情緒,鍛煉幹勁,好處也不少。因此,最好能夠培養每個部下都能從事兩種以上的工作。

不過,這時仍應盡量考慮到部下的意願,同時上司應清楚說明培養部下的目的。如果部下無法擔任所希望的工作,要說明情形,務必使部下了解並接受,或者讓部下擔任較簡單的工作。

最後來看看上司在執行上述各點時,必須特別注意的三個重點。

(1)指導部下思考。

一定要先讓部下思考,問明部下的想法後再予以批評指導。

(2)有計劃地指導。

(3)指導部下嚴格自我反省。

從工作中途或完成後的反省,可以學到有助於日後成長的許多技巧,因此一定要使部下嚴格反省自己,上司再予以嚴格指導。

上司除了培養每一名部下之外,也須培養副職。由於副職的候選人為直屬部下,實際上都早已內定,因此隻要按照下述方式有計劃地針對候選人去做即可,即以前麵所述的方法磨煉這名部下,並告之管理部門的基本原則,賦予副職人員工作,在公私兩方麵全力給予支持。隻要刻意地做好這些,就能夠早日培養出合格的副職人員。

7提高員工解決問題能力的細節

要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注意以下三點。

①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確實依照正確的程序進行。

②解決問題的觀念比方法重要,而最重要的是熟悉基本觀念。

③解決問題的基本觀念,應用在解決問題以外的情況也有助於領導權的執行。

(1)依據正確程序解決問題。

工作部門經常會發生延期交貨、目標未完成等各種問題,領導必須漂亮地解決這些各式各樣的問題。下麵要介紹的就是解決問題的程序。

解決問題的過程為:開始→調查現狀→使問題明確化→探討原因→擬定對策→測試→實施→檢討結果→結束。其中各階段的重點如下。

①調查現狀。在調查之前,必須徹底檢討調查的範圍和精確度等。

②使問題明確化。例如預算不足有多少、計劃延誤幾天等問題,應盡可能以數字加以明確化。

③探討原因。例如交貨延遲兩天的問題,可能是加工不良、機器故障等因素所造成。通常一個問題往往存在著幾個原因,因此要多使用“為什麼”徹底地找出原因,同時對於挖掘出來的原因,根據因果關係有條理地加以整理歸納。

④擬定對策。例如,為了避免失誤,可對經辦人員施以特別訓練、改善擬定方法或采取全自動化等各種可行的對策。由此可見,解決一個問題通常有很多方法,因此要多動腦筋,從各種對策中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法。

⑤測試。在辦公桌上思考出來的解決方案,一旦付諸實施,難免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因此在正式實施之前,應進行測試,結果若良好,才將它當作今後正式處理業務的方法,並且予以製度化。

⑥實施。在實施之前,必須詳細告訴有關人員解決的方案。

⑦檢討結果。如果無法獲得計劃中的結果,就要根據點、線重新調查現狀。

(2)把解決問題的基本觀念當作自己常識性的觀念。

在很多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觀念對於執行領導權很有幫助,因此,此處且就解決問題的基本觀念逐項說明。

①經常想到目的。例如,領導教育的目的在於提升管理能力,而提升管理能力的目的則在於提高負責部門的生產效率。然而,要提高生產效率,除了提高管理能力之外,還有OA化(辦公自動化)、FA化(單據自動化)等種種方法。從本例可看出,眼前的目的(提高管理能力),隻是完成一個目的(提高部門的生產力)的手段之一。因此,要經常意識到藏在眼前目的中的某個目的,再來解決問題。

②作根本、重點性的思考。例如,發燒可能由於感冒產生,因此與其服用退燒藥,顯然不如治好感冒,對退燒更有幫助。同樣地,解決問題也不能受惑於表麵上的種種現象,應該經常努力作根本性、重點性的思考,確實找出問題的本質和重點。

③以廣闊的視野來思考。例如,隻考慮機器故障的因素,和考慮到機器故障與操作方法等相關因素相比,究竟何者比較好?相信大家都會回答說後者較好。同樣地,解決問題如果能夠以寬闊的視野來掌握問題、搜集資訊,必然可以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④作分類、分析性的思考。要正確地掌握問題,必須詳細分析對整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至於各種改善的主要方法,可以說就是把問題加以分析、分類的方法。為了能夠運用自如地使用這些方法,使用者必須養成在腦中先予分類、分析的思考習慣。

⑤作定量的思考。眾所周知,世間的問題可分為能用數字掌握的定量現象和無法用數字掌握的定性現象。由於工作部門所發生的問題多半可以作定量性的掌握,因此平時就必須養成根據數字來掌握,根據數字來思考,根據數字來判斷的習慣。

以上為解決問題最基本的觀念。這些觀念不僅對解決問題很有幫助,對於領導部下的各種情況也很有效果。事實上,唯有具有這種觀念的人,使用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才能發揮這些方法的真正功能,也才能更好地執行領導權。

8給員工合理報酬的管理細節

為了獲得最好的結果,你必須擁有最好的員工。而要穩住最好的員工,就必須向他支付最合理的報酬。有句俗話:給出堅果,招來的隻是小猴子。

許多總經理看不到這種關係,而隻想到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成本以保證利潤最大化。員工工資也是成本的一部分,因此他們的邏輯就是保證支出的工資維持在最低水平。

還有一種普通常識是,在我們的商業經營中,員工就是最大的資產。你必須對員工進行投資以保證長期利潤,公司的人員財產必須維持並發展,必須保證和增加其價值。

在工作之中,員工必須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得到了他人的承認。不管你使用多麼美妙的言辭表示感激,不管你提供多麼良好的訓練,他們最終期望的是得到自己應得的報酬,以讓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員工們會按照市場情況和一些合適的對象進行比較,他們將以自己的收入來決定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不管一個人多麼高尚,他可能會因謀求個人發展而犧牲收入,但他們不可能長期如此,因為他們要生存。

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讓員工將寶貴的精力和智慧用於計較個人報酬上,讓員工能集中精力實現最好的結果。最好的老板總是在員工要求增加工資時早已為他們作好考慮,他們積極主動地調查市場,保證自己員工的報酬比其他公司要高。

一旦員工開始為工資抱怨,公司最好的員工將會離開,以尋求更高的工資。對這一問題,你應引起高度注意。即使你付的工資很高,還是有人會不滿意。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將個人業績與報酬掛鉤。你應當讓員工清楚,真正努力的員工將會得到更高的報酬,但他們不會無緣無故地得到每一筆報酬。付給員工的工資也必須考慮市場因素。真正的競爭是獲取一種稀缺的、寶貴的財富以產生最好的結果。真正的競爭必須擁有最好的員工隊伍,並且根據其貢獻程度給予最合理的報酬。因此,應將報酬與個人業績聯係起來。而且,要盡量使報酬支付的形式簡單化。你將事情弄得越複雜,越容易導致更多的爭議和不滿。理想的報酬形式是讓員工擁有公司的股份,這樣可以讓他們完全將個人利益與努力結合起來。

9把自己的信念灌輸給下屬的管理細節

把自己的信念灌輸給下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領導必須確立自己的信念和方針,並灌輸給部下。

②領導不能強銷自己的信念或方針,重要的是要能夠接受部下的建議。

③牢記“堅持就是力量”的訓示,不可對自己的信念或方針感到厭煩。

有一家作風非常獨特的公司,雖然公司業績很好,但長久以來老板總是以身作則,節省一切經費,在公司裏已蔚然成風。

大部分的公司,隻有在類似原油價格上漲等緊急情況下才會采取關掉不必要的電燈等降低成本的措施,但在該公司這種情形已經司空見慣。而且老板沒有專用轎車,和一般員工一樣搭電車上下班。“絕不能浪費,要活用金錢”,成為老板的口頭禪。

“我們這種中小企業,沒有人會幫你的忙,所以隻有自求多福。如果經費使用過於泛濫,則無論營業額多好,還是會隨便揮霍掉的,因此需要加以控製。我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好好地運用經費,這是我的要求。”

事實上,該公司的薪資水準在同業間算是相當優厚的,公司的機器設備也相當新穎。因此員工們都很佩服老板的做法,還稱其為“節省成本專家”。

能夠蓬勃成長的公司,都有其共同點,就是每位員工都能認同老板的理念,並具有努力為老板效力的強烈意願。

如果能以老板的信念為核心,團結一致,成為一個群體,則這家公司自然蓬勃發展。因此,中小企業若要成長茁壯,就必須統一信念。

因此主管也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堅定信念。不過,由於立場不同的關係,主管無法像老板一樣也提出自己的理念,換句話說,主管還是必須依照公司的經營理念、規章等來行事。但重要的是,即使這樣還是要在這個範圍內確立主管自己的信念。

當然,這個信念不能違反社會常識,同時要能夠被部下和別人所接受,絕對要與“部下工作上的責任由主管負責”等社會觀念一致,而且要為部下所讚同。

如此,既然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就可付諸實行。就信念而言,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事實上有些主管在平常說得很好聽,緊要關頭卻忘得一幹二淨,因此須注意不能光說不幹。隻有根據自己的信念,不斷創造業績,不斷陳述老板的信念與自己的信念,才能使下屬受到感化。

由此可知,一個群體若放棄信念則無法成長,必須依賴主管堅持到底,不斷努力實施自己的信念,甚至被認為“頑固”也無所謂。

當遇到下屬反對領導信念的情形時,領導應充分聽聽部下的意見,並作好溝通。也許部下的意見中有其可取之處,而領導的信念也可能有自己沒發覺的缺點,所以經由充分地交換意見,該改進的地方就坦然給以改進,有誤解的情形就充分說明,使對方接受。萬萬不能單方麵認為自己的信念絕對是正確的,當部下有不同的意見或疑問時,最好能采取共同討論的態度。

接著,應進一步鼓勵對方提出實施建議的具體方法,隻要是好的就應積極采用,這點不可疏忽。如果一味強製實行老板的信念或主管的信念,均會使下屬失去自主性,不僅可能使相互間的關係變得僵化,主管自己也很難獲得成長。

總之,領導和部下必須依循同一信念或方向,同心協力朝一個方向前進。同時,組織中的每一名成員應都能夠自由發表意見、互相信任以獲得一致的結論,加強團結以應付各種情況,這點是極為重要的。

不厭其煩地重複自己的信念和方針,不斷應用不同的手段,改變作風,如此才能實現自己的信念和方針,這也就是所謂的“堅持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