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領導培養下屬的細節(3 / 3)

10提升團隊精神,加強領導能力的管理細節

努力提升部門的團隊精神,將有助於加強領導的領導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40多年,日本的確出現了許多領導人物,而其中究竟誰是最傑出的人物呢?這是相當有趣的問題。有人曾經作過調查,結果絕大多數人認為是已故首相吉田茂先生。

據說曆史上沒有“if”(如果……)這個字眼,現在且假設吉田茂先生複活在今天這個和平富裕的時代,如果在國會說出“他媽的”之類的粗話,擺出一副專製的姿態,想必也無法穩居首相的寶座。換句話說,他雖然贏得傑出領導者的評價,但當時正值戰後一片混亂時期,因此吉田茂先生的專製姿態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俗話說:成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根據上述分析,這句話正好也可以用在吉田茂先生身上。對於我們一般上班族而言,“天時”和“地利”(亦即地位)是力不能及的事,能做得到的隻有“人和”罷了。下麵來探討提高人和——亦即部門團隊精神的方法。

我們平常隻是籠統地說團隊精神,但如果稍微深入探討部門的團隊精神,就會發現其實團隊精神有很多種。

①主管和部下共同發揮的團隊精神。通常稱為部門的團隊精神。

②部下相互間的團隊精神。譬如,部下間互相幫忙開展業務等的合作精神。

③主管和各部下間的團隊精神。譬如,對外談判時,主管和部下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巧妙地展開合作行動等。

④自己的部門和有關部門間的團隊精神。雖然自己的部門很團結,但如果與相關部門之間缺乏團隊精神,變成本位主義,反而會使整個組織的生產力降低。

⑤主管和上司間的團隊精神。如果缺乏這種團隊精神,上司就會不顧主管的存在,直接指示部下,這可能使部門變得混亂。

通常,所謂部門的團隊精神,大多指第一種,即使擴大範圍也僅是第三種,但第四、第五兩種也是使工作順利完成,提高部門生產力所不可或缺的。因此,主管也不要忽略了第四和第五兩種團隊精神。現在就根據一般的意誌,來看看提升第一種部門團隊精神的秘訣。

①主管必須是優秀的領導者。團隊的核心當然是領導者,領導者是否優秀,對團隊精神有很大影響。

②部下對於完成自己所經辦的業務要具有責任感。團隊精神中最忌諱的是,部下之間假借團隊精神的美名互相姑息。例如,李四陪張三加班,兩人一起留下來工作兩小時,然後一起回去。乍看之下,兩人之間的團隊精神似乎很好,但如果仔細探討的話,可能發現:他們今天是否真的需要加班四小時?倘若他一個人加班的話,也許三小時就可以完成,結果卻是兩人各加班兩小時,共花了四小時的時間。如果這樣,部下很可能假借團隊精神的美名而互相姑息,這點主管務必特別注意。但假如張三一個人加班需要五小時,由於李四的幫忙,結果隻花四小時就完成,這就是真正的團隊精神。

③部下之間應互相信任。這項原則的重點在於“互相”二字。因為在下屬中很有可能出現張三相信李四,但李四根本不相信張三的情形。

④部下之間應具有互相幫助的精神。部下具有完成各自工作的責任感,並且互相信賴、互相幫助,這才是真正的團隊精神。

⑤部下充分了解部門的狀況。如果是運動團體,由於每個成員都能親曆團隊的現狀,因此,即使領導者未曾特別指示,隊員們還是會自發產生努力奮發的意識。

但是在部門裏,因為個人所擔任的工作各不相同,所以往往無法掌握同事的工作狀況和整個部門的情形。因此,主管必須盡力將部門的情況告知下屬。換句話說,不要吝於讓部下知道部門的資訊,應盡可能地告知下屬。

領導者應注意以上各點,並指導部下,以便進一步提高部門的團隊精神,這種努力最後將會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

11對上司和同事發揮領導統禦能力的管理細節

對上司和同事發揮領導統禦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①主管也可以利用提案和意見報告的方式,對上司發揮領導能力。

②對上司提出的建議要合情合理,不摻雜邪念,並且具備努力說服對方的熱忱。

③要使上司采納自己的建議,就必須累積工作的業績,以獲得上司的信賴。

(1)積極提案,對上司發揮領導統禦能力。

領導的對象通常都是部下。在工作單位中,對與部下同等人員或關係更深的上司,或者相關部門的主管,是否能發揮其領導統禦的能力呢?

雖然身為主管,但終究是上司的部下,必須聽從上司的指令。不過,部下卻不能因此而隻聽從上司的指令,因此主管並非不能對上司或相關部門的主管發揮領導能力。由此看來,領導的對象隻限於部下是不公平的。

比方說主管向他的上司提案時,如果與上司幾次溝通後,上司表示“就照你的提案去辦吧”,在形式上主管的提案是獲得上司的首肯後才實施的,但由於主管提案的通過,實際上可說是主管對上司發揮了領導權。由此可知,主管也可以對上司或相同部門主管執行領導權的具體方法提出意見、提案或發言。

有一位老板就改善提案實施了以下獨特的做法,而且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於他極熱衷於經營,所以要求員工提出改善方法,但對於提出來的方案卻加以挑剔後全部退回。這種情形重複了幾次,有些受到老板賞識的提案才被采用。要求員工提案,卻一一駁回,這種作風乍看之下非常矛盾,有人向老板請教其中的原因時,老板回答說:

“提案就像男女關係一樣,求婚一次就退下來,絕對無法達到目的,在被駁回後多下點工夫重新提出,表示對自己的提案內容具有信心,既然對提案的內容極有自信,則必定會以最大熱忱促使提案實現,改善情況。”

這番話的確很有道理,換句話說,這正是對上司或有關部門主管執行領導權的關鍵所在。

(2)累積業績且具備高度熱忱。

①培養工作的實力且累積業績。這是領導能力的來源。亦即,如果不能使對方認為“因為是他說的,所以一定不會錯”,對方就不會聽從自己的意見。換句話說,就無法發揮領導能力了。事實上,使人信賴的唯一途徑,就是累積足以令人信任的業績。因此,必須努力培養工作的實力且累積業績,直到獲得上司的嚴格評估“喔,果然非同小可……”為止。

②在資訊方麵居於優勢。如果能夠知道對方不知道的事情,對方就會聽從自己的,換句話說,就能夠發揮領導能力。事實上,工作部門的末端資訊,主管比較清楚,因此上司也大致會聽從主管的意見。應多發揮這種經驗,取得上司所不知道的資訊,然後伺機提供這些資訊,如此就能夠獲得上司的賞識,進而領導上司。

至於公司內部的正式資訊,上司往往比較了解,至於媒體資訊則彼此都清楚,因此,在資訊方麵要想比上司更具優勢,就必須取得非公開資訊。而非公開資訊係由人所掌握,所以主管必須在公司內外積極開發人才,以使資訊來源多樣化。

③意見與資訊內容要卓越。意見要合情合理,資訊則最好要既新穎又可信,以便使人不由自主地誇道:“嗯,就是這樣!”

④積極提供資訊和意見給上司。任何人在需要情報時,隻要有人提供所需要的情報,都會感謝不已,並且會誠懇接受。對上司也可以使用這一招。換句話說,平時就要多注意觀察、研究上司的言行,以掌握上司目前所關心的事,然後伺機提供相關的資訊,或者根據那些資訊整理出屬於自己的想法,再提出方案,則效果或許更好。

⑤主動接近。利用交談、共餐等各種方法,經常與上司保持密切的接觸,隨時掌握上司想要的資訊或想法等。大部分的主管都懂得對上司下這番工夫,但對有關部門的主管卻未必如此,應該檢討才對。

⑥意見中不夾雜邪念,且對意見的實現具有高度熱忱。自己的意見必須絕對沒有討好上司的邪念,完全出自希望對對方或公司有好處的純粹意念。同時,還必須有努力說服對方的熱忱。

12讓員工找出問題關鍵並全力投入的管理細節

凡事隻要能掌握關鍵並全心投入,就可以成功。

想要找出關鍵必須改變自我意識,並研究對象。

關鍵會隨情況而改變,因此,必須因狀況不斷改變而不斷調整,努力掌握關鍵。

(1)首先要掌握關鍵。

無論是工作或人,任何事物必定有其關鍵或重點。由於領導者的立場,必須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有效地處理工作,因此,凡事一定要找出關鍵,然後全力投入。

以下就是掌握工作關鍵及下屬特性的主要方法:

①凡事都要找出關鍵,同時具有掌握關鍵的明確意識。能否經常以這種意識去觀察部下的工作態度、聽取別人的意見,長時間將會產生決定性的差異。尤其要注意的是,必須明確地持續具有這種意識。

②努力做根本的、重點的思考。要經常認真思考“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這件事的重點在哪裏?”

③對工作的研究。如果不了解工作,就不可能掌握其中的關鍵,因此務必要徹底研究部下所經辦的業務。身為領導當然應掌握部下所經辦業務的大概內容,但最好能夠進一步探討,或者從不同的觀點研究和其他工作之間的關係。

④研究部下。和對工作的研究一樣,如果無法充分了解部下,就無法掌握其特性。

⑤應考慮輕重、緩急的順序。情況改變時,關鍵當然也會跟著改變,因此要經常考慮到輕重緩急的順序,努力正確地掌握不同情況中的關鍵所在。

⑥請教熟悉該事務的部下的意見。看法改變時掌握關鍵的方法也可能會不同。事實上,領導即使根據上述的努力,所掌握的關鍵也不見得是正確的。因此,若是工作方麵的問題,不妨坦率地請教熟悉該工作的部下。若是關於部下的問題,可請教和他很熟的人,這也是方法之一。不過,由此得知的關鍵重點是屬於個人的看法,所以不能囫圇吞棗,隨便采用,一定還要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思考。

(2)配合情況,用心應對關鍵。

下麵為領導對於上述方式找出來的工作關鍵或部下特征的主要對策:

①應對工作關鍵的方法。工作的關鍵通常可分為從整體所看到的整體性關鍵,和不同階段所發現的關鍵等,由於對工作的看法、所采取的立場,以及工作進度等不同而有不同。例如:從接受訂單——製造——交貨——收款等整體性過程來看,則製造方麵是否確實按規格設計,是否確保必需的工作時數等,都是必須留意的關鍵。財務方麵能否確保預定的收益,期票是否開得太久都是關鍵。

若從不同的階段來看,譬如:交貨的階段,指定的交貨日期、送貨地點、包裝方式等,也都是關鍵所在。

由此可知,所謂工作的關鍵,通常會因看法或時間的情況的變化而改變。我們過去都是根據經驗在無意識中應付這些情況,今後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去應付,相信必定能夠比從前更準確掌握關鍵,且順利地應付。

②應付部下特性的方法。部下的特性可大致分為優點和缺點。應該首先考慮如何分配工作,才能使部下發揮優點。就以分配部下開發新客戶工作並使其發揮隨和、不怕生的優點為例,為了開發新客戶,部下就必須具備比過去更巧妙的交際手腕和產品知識等。因此,除了分配能使部下發揮優勢的工作外,也不要忘記作必要的指導和援助。

如果是缺點,則要施予特別訓練,盡早使其排除缺點,同時,別忽略了觀察和追蹤指導,這樣才能放心地將工作交給部下處理。

11不是所有的獎勵都應該讓員工知道的管理細節

員工工作勤懇賣力,使你的企業蒸蒸日上。員工為你的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那麼作為領導,你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腰包,要不失時機地給他們以金錢獎勵,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多付出一滴汗水就會多一分收獲。

獎勵可分明獎和暗獎。明獎的好處在於可樹立榜樣,激發大多數人的上進心。但它也有缺點,由於大家評獎,麵子上過不去,於是最後輪流得獎,獎金也成了“大鍋飯”。

同時,由於當眾發獎容易產生嫉妒,為了平息嫉妒,得獎者就要按慣例請客,有時不但沒有多得,反而倒貼,最後使獎金失去了吸引力。

外國企業大多實行暗獎,老板認為誰工作積極,就在工資袋裏加錢或另給“紅包”,然後發一張紙說明獎勵的理由。暗獎對其他人不會產生刺激,但可以對受獎人產生刺激。沒有受獎的人也不會嫉妒,因為誰也不知道誰得了獎勵,得了多少。

其實有時候領導在每個人的工資袋裏都加了同樣的錢,可是每個人都認為隻有自己受了特殊的獎勵,結果下個月大家都很努力,爭取下個月的獎金。

鑒於明獎和暗獎各有優劣,所以不宜偏執一方,應兩者兼用,各取所長。比較好的方法是大獎用明獎,小獎用暗獎。例如年終獎金、發明建議獎等用明獎方式。因為這不易輪流得獎,而且發明建議有據可查,無法吃“大鍋飯”。月獎、季獎等宜用暗獎,可以真真實實地發揮激勵作用。

12培養下屬“一定要完成目標”的熱情和使命

感的細節

培養下屬“一定要完成目標”的熱情和使命感,需注意以下三點。

①為了獲得對方的信賴和高度肯定,必須提供超出對方期待的成果。

②領導應了解自己的使命,同時要竭誠經營管理所負責的部門。

③業績和自信及意願的關係,就像雞和蛋一樣,因此應不斷向前努力。

(1)回應公司的期待。

部下是根據領導的指示和命令,使用高價的機械設備和昂貴的材料從事工作的。公司則負擔包括下屬人事費用在內的工作上所需的一切開銷。換句話說,任命某人為領導時,從公司的立場來看,是把公司的重要財產亦即人、物、錢交給他,所以必須選擇能夠“巧妙運用公司的財產資源,為公司帶來利益”的人選。

打一個比方。我們以前曾在一家餐館吃過便宜又好吃的飯菜,因此,這次我們也抱著“可能吃得到物美價廉的飯菜”的期望前往。如果所吃的飯菜確實和期望中的一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滿足,下次還想再去。假使此次所吃的飯菜比期望中的更美味,我們會覺得特別高興,再度光臨的想法也會更強烈;萬一期望落空,那麼再度光臨的意願可能會減低,甚至不會再去光顧了。

買方的這種意識並不僅限於飯菜,事實上對於任何行業都一樣。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公司與主管之間的關係。亦即主管如果能夠符合公司的期望完成任務,公司就會對於所任命的主管感到滿足;倘若主管完成任務的程度超出期望,則公司高興之餘可能會托付給他更重要的工作。從主管方麵來看,自然也比別人升遷得更迅速。反之,如果業績不及公司的期望,公司必定大失所望,不會再把更重要的工作托付給他。

對於上班族來說,工作的重要性、名譽、金錢,都與職位有密切關係。為了從事更重要的工作,獲得更多的尊敬,享受更豐富的生活,就必須往更高的職位升遷。而要想獲得升遷,亦即獲得公司交付給自己更多的財產,隻有走如上所述做出超出公司所期待的業績一途。

那麼,如何做才能超出公司期待的業績呢?就以每年所舉行的員工旅遊的企劃為例。這些企劃因為點子幾乎用盡,所以每年似乎大同小異,在許多部門都已經僵化了。

如果某個部門出現了一位對這種企劃具有濃厚興趣,做事也很積極熱忱的經辦人,下了許多功夫研究,提出新企劃來,那麼員工自然會樂於參與。相信你在自己公司內也聽說過這類成功的例子,而這就是關鍵所在。

由此看來,環顧自己公司內,無論是研究開發或營業,凡是業績比別人優秀的人員,毫無例外,其對工作的熱忱都勝人一籌。換句話說,以高人一等的熱忱,經營管理自己所負責的部門,乃是做出超出公司期望業績的唯一途徑。不過,熱忱固然重要,卻不能激烈到把部下的功勞全部據為己有,若有如此之行為應加以改正。

總之,一切必須獲得部下的認同,並且對自己的使命感有深切認識,然後熱忱地積極地努力經營自己的部門,這才是可行之道。

(2)了解自己的使命,並及時努力。

①對自己的使命自覺自律——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一名員工被任命擔任自己所希望的職位時,自然會燃燒起一種使命感,這點相信沒有人會否認。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即使這麼幸運的員工,他的熱忱不久也可能會變得僵化或降低,因此要經常自我警惕:“勿忘初衷!”以努力打破僵化的自我。

萬一被任命的職務不理想時,要盡早消除悶悶不樂的情緒,設法喜歡這項職務;倘若持續不愉快的情緒,將無法使人全身心投入該職務,也絕對無法產生前進的熱忱。這種情緒甚至會影響到其他人,使整個工作單位蒙上陰影,結果業績自然節節下降了。

當然,要作這樣的努力並不容易,但想到以往的經驗——不努力絕對無法平白獲得想要的東西,就必須堅持下去。

②認清及時努力將對自己有利。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對將來抱著希望,但能夠實現的願望卻少之又少。換句話說,我們能夠確實掌握的隻有現在。因此,我們要認清現在並且不斷地努力,將來才有可能實現願望,獲得肯定。

(3)要知道業績與意願的關係,就像雞和蛋一樣。無論做任何事,業績能夠使人獲得信心,並激起對下一個目標挑戰的意願。而自信與意願又能夠帶來比順利完成下一個目標更好的業績。因此,我們務必努力使這兩者的關係能夠持續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