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無論順逆 篤誠守信(1 / 2)

誠者,聖人之本。人極則誠,誠極則聖。

誠心是自處之道,可以立天下之本。

誠信是待人之道,世事則無所不通。

由於相幫左宗棠和與洋人收蠶絲“鬥法”,胡雪岩投入了大量的白銀,致使錢莊現銀很緊張,聽到風聲的人們都趕來擠兌。宓本常由於平時挪用了部分存銀,用於自己做些小貨生意。看到外頭排起了長隊,心裏慌得很,問一下時間,才發現還不到開門營業時間。象這樣的錢莊分號,一般在上午九點營業。見外頭人頭攢動,宓本常便決定提早營業,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於八點五十將排門打開了。為什麼會弄得這麼遭呢?原來市麵謠傳已經傳得很盛了,說胡雪岩搖搖欲墜了。一說他跟洋人在絲繭上鬥法,已經落於下風,上海雖無動靜,但存在天津的絲,賤價出售,尚無買主,並且應付洋債,到期無法清償。這個傳說,又細分為兩種,一是說胡雪岩雖好麵子,但周轉不靈,無法如期交付,已請求洋人寬限,尚在交涉之中。另一種說法是,上海道衙門已陸續將各省協餉交付給阜康,但卻為阜康的檔手宓本常私下彌補了自己的虧空。其實,這些半真半假的消息都是盛宣懷與邵友濂這兩個李鴻章的人通過彙豐銀行傳出來的。後來,盛宣懷得知胡雪岩因嫁女兒回了杭州,便派人大散謠言,說胡雪岩看著事情不好,逃回杭州去了。

當天下午就分別有人提個幾千兩銀子走,甚至還有個人帶著車和腳夫取了個二萬四千兩銀子,這二萬四千兩可就是一千多斤,開箱驗銀,造成很大的場麵,於是聚集了一些看熱鬧的人,議論紛紛,到最後自然而然會形成一個疑問:莫非阜康的票子真的靠不住了?所以人家才要提現。

等到晚上打烊,關起排門來查一下,發現錢莊中隻剩現銀一萬八千多。形勢太緊張了!於是店中夥計連夜出動,奔走半夜將能夠集中的現銀加在一起一算,共十二萬兩。宓本常將應收應付的賬目重新仔細核算一下,能夠動用的現銀,總數是二十三萬兩左右。宓本常暗道:“隻要不出鬼,就完全夠了。”誰知“屋漏偏逢下雨天,”第二天一大早,就發生了剛才開頭所敘的一幕。

由於懼怕外頭的“長龍”,夥計們又受過預先叮囑,運作盡量放慢,有的拿存折來提存,需要結算利息。那一來就更慢了。站櫃台的共有六個人,一個鍾頭隻料理了四五十個客房,被提走的銀子不足一萬,局勢好像可以控製住。

到了近午時分,卻來了一個瘦小老頭,要求提十萬現銀,阜康一時肯定提不出,後來又有人要求提十八萬和十五萬的,都沒有提到,說是等明天再過來提,這些出去的人一說,外頭更是人聲鼎沸。漸漸,款子已提不出去了,沒辦法,因為午後上門的客戶越來越多,於是午後剛過,便早早上了排門。

胡雪岩後來對此很不滿意,嚴厲批評了宓本常,說做生意失去信用,必定很難保定。後來錢莊的倒閉,當然有人為政治和經濟爭鬥的原因,但宓本常私吞了將近二十萬兩銀子,才使阜康實力大減,做信用做不起來,他當然負有很大責任。而且身為錢莊檔手,臨陣之際脫逃,讓人找不到去向,也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不講信用,必定會垮、會敗下陣來。孔子曾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木,小車無鉤,其何此行之哉?”意即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夠在社會上立足,就像牛車沒有駕車的橫木,馬車沒有駕馬的曲鉤,怎麼能夠行路呢?這裏孔子認為“誠信”是立身之本所在。“誠信”是任何一個人立身處事不可缺少的一個原則。在此他用“大車”無“木”,小車無“鉤”來譬喻,說明了“信”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那麼他的諾言也往往不會實現,即成為一張空頭支票。這樣總是欺騙別人,從而就沒有一個人會信任他,無論他在什麼地方都會遭到人家白眼,在他背後,隻要說一句話:“這個人不講信用,靠不住”,就足夠了,還想成什麼事情呢?一個人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那麼他還有什麼為人的意義可言?顯然,做人都做不起了,連“立身”的根本也沒有了。據此,我們應該明白,對於自己所承諾一定要設法完成,隻有這樣,人們也才會願意結交你,有人結交,就可以享受到做人的樂趣,做起事情來才有順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