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議】
一個人如果講信用,講到了眾所皆知的程度,即樹立了信譽。那麼他就享有一種無形的資產,這樣的人去做事情總是比一般人多幾分可能的頭。無形之中,人們就覺得你說的話值得信賴,你也就多了一份擔保,少卻了一分人們的疑慮和不安,而且,擁有這樣的好名聲,各行各業的人都願意與你打交道,願意與你結交為朋友,無形之中又多出了很多條路子可以走。如果這個時候繼續發揚講信用,珍惜自己講信用的聲譽,美名一定會經過這些人越傳越廣,越傳越大。
總之,信用問題是為人的一個根本問題。在這個社會上不僅人人必須講信用,而且要把信用講好,講出義氣,作為在生意場上馳騁縱橫的生意人,則更要高度重視信用問題。生意場上隻有講信用,才能創出一條自己的路。對於那些已經闖開路來的人,必須講信用,才能維持自己的聲譽,才有繼續做下去的可能。
【用典】
我們現在常講在做到“一諾千金”。實際上,曆史上真正有過一諾千金的例子。甚至可以說,這一諾還不止一千金,因為這裏還包括一條人命。
“一諾千金”,這句話的用典來自季布。季布是楚國人,為人重義氣、重承諾。答應人家的事就要盡力去做。因此,在楚國流傳著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一諾,比千金貴,其意在形容其“重言諾”之可貴。如果人言而無信,人們就不會相信你了,那在人們的眼中就毫無價值了,季布由於重言諾,不隻得到人們的信任,也得到人們的愛戴和幫助。季布原是項羽的將軍,因曾數困劉邦,及項羽兵敗,劉邦得天下,登帝位,便出千金賞捉拿季布,並宣告:“敢有舍匿,罪及三族。”但是,人們愛戴他,都冒著誅三族的危險藏匿他,得到特赦,還任他為郎中,後升任中郎將、江東太宗。由此可見,重信守諾,人們就信任,仰慕和擁護。
相反,不重承諾,小則難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身”,連腳根都站不穩,成大事豈不成了空談?大則亡身亡國,曆史上的諸多故事都反複說明了這點。
孔子也曾談到“言必行,行必果”的問題,《論語·先行章》中記載: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孔子認為君子必須做到言與行的一致性。君子之所為君子,不僅因為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德成盛於世,而更重要的是他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君子無論在言還是在行時,他們事先總會經過精心的策劃,仔細地推敲,對他們的所言所行的可信度作了反複的考慮,言行的結晶早已了然於他們心中,隻要一說出,他們就會按照已經確定的步驟一絲不苟的完成。作為君子,他們有言必行,甚至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美名才去行之,而是通過自己的言行去感化人們,號召人們都要做到宅心仁厚,有言必行。
現在商業上都流行質量三包:包修包賠包換。雖然這隻是一種簡單的承諾,但要做好做出名氣卻並不容易。如前一段時間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在它的飲料當中以現有過期變質的物質,便馬上在出現問題的整個歐洲區召回過期的飲品,此舉雖然屬於正常行為,也是一個珍惜聲譽的舉措。但要作出這一決定也是需要很大魄力的,如果換一家公司,或者換一種隻顧眼前利益不顧以後前途的決策人,也就充其量做個樣子,或逃之夭夭,不管不問了。這種商人是最沒出息的,也是最遭人所鄙棄和憎恨的。
再如近期日本東芝集團發現在美國的東芝手機出現問題,為挽回聲譽,也是遵守對消費者訂下的信用,賠償美國兩億美元之巨。而日本東芝集團為了自己公司的信用,也不得不“忍痛割肉”,因為這樣才有繼續發展壯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