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媒體”出現已久,大家對這個詞語也不陌生,但是人們對它卻有不同的理解。直到2003年7月,美國的謝因波曼與克裏斯·威理斯兩位學者,在美國新聞學會的媒體中心提出關於自媒體的研究報告中,才對自媒體進行了明確、嚴謹的定義: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係相連之後,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與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
那麼,什麼是自媒體呢?百度百科上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也叫‘個人媒體’。”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步發展,自媒體平台也在不斷地增加、更新及完善,這些都讓自媒體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現在,國外著名的自媒體平台有Twitter、Facebook等;而國內的自媒體平台可以說是百花齊放,這些平台主要有微信公眾平台、微博、博客、QQ空間、各新聞客戶端自媒體頻道、各種視頻自媒體及論壇等。
自媒體的特點是:個性化、平民化、門檻低、運作簡單、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可信度較低等。自媒體之所以能這麼快速地發展及壯大,其中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互聯網技術的成熟。
1.自媒體時代來臨
在這幾年,互聯網以突飛猛進的態勢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與此同時,我們像是在一夜之間就跨步到了自媒體時代。
“自媒體時代”的出現,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到移動時代的必然結果。隨著現代人越來越強烈的個性化需求,自媒體這種能夠明確表達自己觀點的媒介也就應運而生。它有著平民化、大眾化、可操作性強的特點,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大家的廣泛喜愛。相對於傳統媒體,自媒體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也更加全麵。它既能實現單點對多點、點對麵的傳播,也能實現單點間互動、機構對個人等的傳播。自媒體的這些與生俱來的優勢和特點,正逐漸弱化主流媒體的影響力。
自媒體的出現,讓每一個社會個體都擁有了傳播自己所見所感的可能性。每個人隻要願意,都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變為一場“新聞發布會”。因為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媒體的新聞發布途徑。自媒體的出現具有深刻的意義,使得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當我們進入自媒體時代之後,那些曾經讓我們覺得高不可攀的傳統媒體平台,其影響力將被擠壓到一個很小的空間;傳統媒體的權威也將分配到我們每個人身上。我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論壇等各種形式的自媒體,進行信息傳播。這就是自媒體時代,它真正實現了“讓個人變成世界的,讓世界變成個人的”。
“We Media自媒體聯盟”盟主青龍老賊(朱曉鳴),在一次自媒體年會的演講中,竟然說出了這樣一句讓同行大跌眼鏡的話:“世間再無自媒體。”
這個觀點乍一聽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作為資深自媒體人,青龍老賊此言就像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但細究一下,卻能發現它的深刻含義。有道是物以稀為貴,一項技術之所以吃香,就在於懂得它的人少。當人人都懂這項技術時,該項技術也就變成了生活常識。同理,現在自媒體無處不在,人人都可以做自媒體,自媒體變得毫無神秘感,更成了廣大網民日用所需,“自媒體”這個概念本身便被消解了。
在“前自媒體時代”,受到技術因素的限製,所有媒體都是機構式的,它們發布什麼內容,公眾隻能被動地接受,可選擇空間小,且缺乏發出自己的聲音的平台。在如今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公眾有了自由表達的平台。比方說,通過智能手機,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可以隨時隨地發送個人的信息,也可以隨時隨地閱覽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獲取信息。而一些物品,比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隨時隨地產生數據。當這些數據有受眾時,哪怕隻有一個,此物品就具有了自媒體的屬性。正因為自媒體無處不在,所以青龍老賊才會發出“世間再無自媒體”的感歎。
無處不在的信息、數據以及隨時隨地增加的內容,讓自媒體顯得極度“碎片化”。在傳統媒體時代,傳播是鏈條式的,即自上而下、一級一級向下發布的,鏈條頂端的內容基本上都千篇一律。而到了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就像在製造一個個磁場。每個內容熱點就好比一個磁場,隨著傳播熱點的不斷變化,也就不斷產生新的磁場。以前的內容傳播周期都是以天為單位,而自媒體時代,傳播周期已經縮小到以時、分、秒為單位。這樣的快速變化,讓信息傳播不再是中心化、單一化和可控化,而變為去中心化、個性化和失控化。
自媒體“去中心化”的趨勢,與現代生活方式的“時間碎片化”息息相關。也就是說,自媒體的“去中心化”,並不是說自媒體沒有中心,而是中心變小了,變成了一係列的副中心,比如說微社群、微社區等。這些副中心都擁有眾多粉絲,這些粉絲又與眾多社會關係牽連。因而,這些粉絲不僅具有傳播價值,還具有商業價值。緣於此,自媒體聯盟得以迅猛發展,並擁有很高的能量。
因此我們可以說,自媒體時代不僅已經到來,而且呈迅猛發展之勢,成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就拿微信和新浪微博來講,微信自2011年誕生以來,以強大的QQ用戶為基礎,到2013年11月,注冊用戶就突破6億,成為亞洲最大的自媒體軟件平台。到2015年初,其用戶範圍達到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多種語言,品牌微信公眾賬號數超過800萬個,微信支付用戶達到了4億左右,覆蓋中國90%的智能手機終端。
新浪微博比微信出生早,誕生於2009年。根據2010年新浪集團官方統計數據,新浪微博每日發送的信息超過2500萬條,其中有38%來自智能終端。到2012年底,新浪微博用戶數突破5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4629萬。
從這兩個例子就可以看出,自媒體的發展相當迅猛,如洪水一般擋也擋不住。自媒體時代的另一個標誌,就是那些自媒體平台也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和推崇。在擁有了廣大用戶的基礎上,自媒體信息的傳播更加便捷,途徑更加寬闊;同時,自媒體的進入門檻也越來越低。
由於有得天獨厚的網絡發展環境、龐大的網絡用戶群體、豐富的自媒體軟件功能等作為自媒體發展的強力支撐,所以,自媒體在將來的發展,非常值得期待。
2.什麼是自媒體
什麼是自媒體?自媒體,簡而言之,就是信息傳播者通過網絡手段向人們傳播信息。自媒體不同於傳統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方式,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由傳統的單方麵“點到麵”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單點對多點”“機構對個人”的傳播方式。
現在的自媒體還有一種爭議,就是自媒體的“自”字應該被限定在什麼樣的範圍才算合適?是應該限定為單獨個體呢,還是一個群體呢?如果隻是從區別於傳統媒體或是公眾媒體來說,那麼自媒體涵蓋麵就會很廣,而如果隻是局限於個人的話,那麼自媒體的範圍就顯得單薄和狹隘了。
所以,自媒體從意義上,可以分為廣義自媒體與狹義自媒體兩個概念。
狹義自媒體是指以單個的個體作為新聞製造主體而進行內容創造的,而且擁有獨立用戶號的媒體。
而廣義自媒體是指,我們從自媒體的定義出發,它區別於傳統媒體的是信息傳播渠道、受眾、反饋渠道等方麵。這樣自媒體的“自”就不再是狹隘的了,它是區別於第三方的自己。以前的傳統媒體,他們是把自己作為觀察者和傳播者,而針對自媒體,我們就可以理解為“自我言說”者。因此,在寬泛的語義環境中,自媒體不單單是指個人創作,群體創作、企業微博(微信等)都可以算是自媒體。
如今,自媒體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及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和自媒體信息接觸。我們上網玩微博(後文談及的微博主要指新浪微博)會時不時地收到自己關注的賬號最新推送的信息。為什麼自媒體能有如此迅猛的發展?為何自媒體平台如此受推崇?這些都是由自媒體的特點決定的。自媒體的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麵:
(1)大眾化、平民化、個性化。任何一件產品、一項服務若想獲得最大、最廣的用戶基礎,那就必須具備能讓人們承受得起的價格,最好是免費。隻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人去使用。就比如高檔餐廳或者星級酒店,很少會有普通大眾去消費。人是一種好奇心強的動物,因為好奇,才會有激情,才會有動力去關注,萬事萬物隻有具有個性化才能吸引人。因此,大眾化、平民化、個性化,是自媒體能夠迅速擴張的受眾基礎。自媒體成為了目前普通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平台。
(2)門檻低、運作簡便。傳統媒體的運作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不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周期也相當長,而且還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人們的心態變得越來越浮躁,以致越來越少的人能靜下心去看報紙、看電視,這自然會導致傳統媒體的市場不斷地縮小。而作為自媒體,隻要擁有一部手機就能通過手機在諸如微信、微博、QQ等自媒體平台上注冊,然後就可以通過這些平台在網絡上發布文字、音樂、圖片、視頻等信息。成為自媒體,並不需要任何成本,也不要求有任何的專業技術知識。可以說,就是由於踏入門檻低,操作運作簡單,才讓自媒體大受歡迎,發展迅猛。
(3)交互性強、傳播迅猛。網絡的成熟,促進了自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更近了,甚至可以說距離為零。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經營並維護自己的自媒體,而信息的傳播也更加迅速,時效性大大增強,這是傳統媒體無法企及的。自媒體能夠迅速地將信息傳播到受眾中,受眾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對信息傳播的效果進行反饋。因此,自媒體強大的交互性,是傳統媒體鞭長莫及的。
正是由於具有這些特點,才讓自媒體迅速風生水起,擁有極高的普及率,以至於一則小小的信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在人群中迅速地擴散開來。
但是,作為新生事物的自媒體,由於它的發展過猛,自然會產生一些不良因素,目前的自媒體還正處在一個摸索及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行業規範都還沒有成型,有問題存在也是必然的。目前的自媒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良莠不齊。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表達方式,而作為自媒體,因為是代表個人的觀點,自然也就良莠不齊了。因為,隻要我們想,我們就可以自主成立“媒體”,我們就可以當媒體的主人,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布自己所要發布的內容,這些內容有流水賬式的對生活瑣事的記錄,有關於人生的感悟,也有關於時事政治的觀察評論,或者是對專業學問的探索與思考等。
著名作家王朔曾這麼說過:“也許我有些發不出去的雜文,會放到網上。”這也道出了自媒體在發表信息上的隨意性,也導致一些不良信息的“肆意”傳播。
雖然說一些優秀的自媒體平台,可以讓粉絲們獲得一些生活上的啟示,或者事業上的幫助,讓粉絲們從自媒體平台的內容中看到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自媒體隻是在做一些簡單的“網絡移植”,這些自媒體會推送一些沒有營養的內容,更有甚者在推送一些不健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