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自媒體人就是在打造一種魅力人格,如果粉絲們都不想養你,那麼你還有什麼魅力可言?
王凱說:“這條路是一定要走的,並且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會區分出你的用戶,哪些是忠誠於你的,哪些是真正喜歡你的。但對於我的自媒體來說,我現在展現的所有內容都將是永遠免費的,今後我如果要招募會員的話,我一定會想出辦法,給我的會員更好的回報、更好的內容。”
王凱希望從自媒體切入,然後深入到親子產業裏去。通過自己的自媒體建立一個親子社群,然後圍繞這個社群來打造一切商業活動,因為王凱相信今後的商業一定是社群的商業,以後他們就可以自己做活動、產品、出版、電商了。王凱最大的願望,就是最終能把這個公司做成移動互聯網上的迪斯尼。他說:“迪斯尼開始就是一個自媒體,先做好了內容,由內容下沉到產業,衍生到樂園,最賺錢的是體育電視節目。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樣的下沉難度大大地降低,媒體產品做成產業不依靠廣告難度依然很大。”
5.王老虎尋鮮記:舌尖上的商機
王老虎,他的本名叫王勇,是搜狐新聞客戶端簽約美食自媒體“王老虎尋鮮記”的創辦者。他除了這個身份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身份——媒體策劃人、整合傳播專家、美食專欄作家、資深美食旅遊攝影達人、搜狐最佳美食地域自媒體人等。
現在他任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執行秘書長,曾經擔任過多家雜誌的美食旅遊主編,也曾任中國經濟網旅遊頻道總監,他的足跡已經遍布大半個中國。這麼多年來,他采寫發表了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和新聞作品,獲得多項文學和新聞獎項,並曾策劃及參與大量活動。比如,他曾策劃組織近2000輛車10000人打破世界吉尼斯自駕遊紀錄。
2014年,由他獨立策劃的“搜鮮記”活動獲得加多寶品牌500萬元的冠名費,“搜鮮記”是由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實施的大型美食活動。
吃貨自媒體聯盟舉辦的“加多寶—搜鮮記”味道之旅,加多寶作為全程唯一讚助商,將跟隨70多個美食自媒體人,集結成群,以旅行的名義,深入探訪各地風土人情,搜尋中國最鮮活、最鮮為人知的當地文化的味道,挑戰最接地氣的旅遊線路。
王老虎既是策劃人也是總領隊,他帶領大家走遍全國19個城市,並且撰寫了100餘篇作品,拍攝了近2000幅攝影作品,還拍攝了6集美食紀錄片《搜鮮記》(他擔任總策劃和部分撰稿),出版了《搜鮮記》圖書(他擔任美食顧問和序作者)。就在同一年,他參與山東省烹飪協會主辦的“天南地北山東菜”活動,走遍山東17地市,代表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獲得“特殊貢獻獎”。
“搜鮮記”之所以能在舌尖上找到商機,獲得加多寶的青睞,與其不斷努力和創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來看這次活動的成功秘訣。
第一,這是一次多家自媒體聯合組織的活動,參與人數、參與地區都非常廣。作為中國第一吃貨自媒體聯盟,“搜鮮記”舉辦的活動中就有70餘家自媒體參與,而通過“搜鮮記”的活動推廣,更是令“吃貨自媒體聯盟”中的美食自媒體人遍布全國各地100個城市,並聚集了眾多中國專業的美食家,其中更有著大量的地域美食大家。“搜鮮記”是由眾多美食家、美食達人和美食記者等“食神”級人物帶著大家共遊“搜鮮記”舌尖之旅。
“搜鮮記”味道之旅,開啟六條路線,分別為“山海經:古老的味道”之沿海線;“海派:新與舊的相逢”之江浙線;“粗獷的食欲:西北美食大搜羅”之大漠線;“西行記:閉塞下的美食獵奇”之辣味線;“遷徙的味道:客家美食”之南方線;“東三省的味道:冰與火的風情”之東北線。而從地域上來看,此行走過了青島、威海、煙台、南京、上海、杭州、蘭州、西安、銀川、昆明、成都、武漢、福州、廈門、廣州、沈陽、哈爾濱、漠河等最具特色的城市。由搜狐自媒體帶領吃貨達人們去探尋全國各地的美食,吃到最美味的菜品。
第二,就是覆蓋麵廣,遍及全國各地。“搜鮮記”帶著大家不僅僅品嚐到了美食,在品嚐各地五花八門的美食的同時還對當地的文化進行了介紹。活動舉辦方通過對活動經過地域的精心設計,不僅讓自媒體受眾感受了中國各地的不同飲食特色,還體驗到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
比如,沿海線,他們選擇了山東一帶,魯菜是中國四大菜係之一,山東自古是中華傳統的重要文化腹地,又因為山東靠海,所以成為較早接觸外國文化的區域之一。山東美食文化在“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儒家文化熏陶之下,既擁有了靈活的秀氣,又有儒雅的樸實之氣。
而江浙線,讓美食達人們體味了江浙食物的清雅。不管是南京、杭州還是上海,雖然它們都是所謂的正宗的江南代表,是同根同源,但是它們卻又發展出各自的特點,它們的文化細節在海派美食彙裏表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大漠線,這條線是以草原的牛羊肉和鄉野的五穀雜糧為主的食材探尋,所以基本上是突出食材本味、底味厚重、味型豐富的特點,因此,它們的製作方法都是西北地區的傳統製作工藝,不含味精、雞精、香精等添加劑,製作工藝主要是以烤、煮、蒸、燴、燉、燜、醬、拌為主。
其他的還有以四川、湖南為主的辣味線,有以客家美食為主的南方線以及體現冰與火風情的東北線。
不管是哪條線,“搜鮮記”帶給我們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及文化。
現在大概有1200餘位美食自媒體人在搜狐新聞客戶端上活躍著,這種垂直行業媒體正是一種全新的發展形態。比如說,如果有人想了解西安哪家的羊肉泡饃最正宗,那麼就可以去搜狐新聞客戶端訂閱“老妖帶你吃西安”的賬號;如果有人想知道在長沙哪裏吃口味蝦最地道,那麼就可以看看“最長沙”的搜狐吃貨自媒體;如果有人想在青島找一家最具青島味道的海鮮燒烤店,那麼“食色青島”就可以給你一個最滿意的答複。
搜狐以這種強而有力的方式深入到了美食這個細分領域,這是對垂直自媒體商業化機會的一次最有力探索。有報道稱,聯盟旗下的長沙吃貨自媒體“最長沙”通過自媒體商業化盈利百萬;青島吃貨自媒體“食色青島”從傳統媒體轉型自媒體實現盈利;武漢吃貨自媒體被紅鼎豆撈注資實現盈利;成都吃貨自媒體成立“通吃幫”發行通吃卡實現盈利,等等。這一切都讓自媒體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而這次加多寶與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的成功合作,對於自媒體來說,更是一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標誌性事件,這讓自媒體看到,在美食、旅遊、時尚等不同領域裏,它們的威力將會不斷地放大。而這一切也在告訴我們,垂直自媒體的規模性商業機會正在到來。
6.黃剛-物流與供應鏈:玩微博到變現
創建了“黃剛-物流與供應鏈”的黃剛,擁有十餘年物流及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工作經驗,這讓他的“黃剛-物流與供應鏈”有了成功最基本的保障——專業上的見識,有了專業的眼光才會有深刻、獨特的內容。正是這種專業上的見識以及深刻的內容,讓黃剛隻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讓自己的粉絲擴大到了15萬,成為自媒體物流行業的老大。
黃剛的旗下還擁有“物流頭條”“中國供應鏈聯盟”等多個微博賬號,這些微博帳號讓他可以綜合性地給客戶提供各類一體化的專業服務。比如,他發一條微博招聘廣告,在發布後僅僅兩小時內,就有400份簡曆投遞。顯然,這比一般的獵頭公司效率高很多。
不單單如此,黃剛還可以在微博中為行業客戶進行植入式宣傳,就如同他通過分享企業文化故事,有效地提升了德邦物流在互聯網上的影響力,讓互聯網用戶在認識德邦獨特的企業文化的同時,也給德邦物流帶來了更多的粉絲和商機。他的一條關於星巴克APP營銷的微博,被轉發了39000餘次,通過這種側麵宣傳也同樣提高了星巴克在中國的知名度,讓星巴克獲得了商機。
黃剛現在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在深度地顛覆著這個行業。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能成為一個行業的影響力來源時,那麼任何業務自然都能很容易地嫁接和發展,而想把自己的微博變現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黃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即線上做影響力,線下做服務。
以前很多人看不出微博能有什麼成功的商業模式,也有很多人在給那些雄心勃勃的微博自媒體人“潑冷水”,他們認為微博不過是一種簡便的類似於可群發的e-mail或短信。雖然說它的內容是公開的,可能會對擴大使用者個人的影響力有一定的幫助,但就平台而言,很難產生什麼新的盈利模式。而且,上微博的人的主要目的,也隻是想通過這個平台分享個人信息以及心情。因此任何基於用戶所發布的信息所做的數據和語義分析、廣告推送,都不能確定用戶是否真正有這方麵的需求。
但是,黃剛並不這麼看,他認為雖然大部分人都覺得微博隻是一個每天曬點心情、曬點娛樂八卦、曬點自拍的地方,但是如果單純地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那肯定沒有任何商業價值。他說:“微博是否有商業價值在於自己的定位,我們旗下的@物流頭條、@物流那些事、@中國供應鏈聯盟以及我本人的ID已經控製了新浪微博的物流人脈,當每天都有上萬人、上萬雙眼睛盯著你的時候,自然就有商業價值,同時我們的APP物流指聞也已經上線,這是物流領域第一個新媒體APP,可以叫作‘物流人自己的APP’,囊括了行業頭條、行業時間、專家觀點、熱點回放、人才供求、實習機會、新技術、管理創新等物流人所關心的領域,同時還將為每一位有價值的行業高端人士、行業專家建立專欄,打造另一個人脈平台。”
但是,他也提到,做微博切忌做廣告,從長遠的效益來看,非但沒有任何幫助,最終還會讓那些忠於自己的粉絲失望,直至最後的流失。如果想要每天給自己的人脈圈子做加法,那麼就要產生商業價值還需要線下,就像物流的商業合作是toB,不像電商那樣是toC。如果一個人的微博影響力達到每個人每天不看他的內容睡不著覺,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成功了。他說:“我本人從來不在微博上發表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客戶的信息,正所謂大道無形,這是商業的高端玩法。”
對於微博是否能夠帶來業務這個問題,他是這麼看的:“這個我不用解釋,我們公司幾百萬的業務都是從微博上帶來的,我們公司沒有一個銷售,真正的銷售在微博上。一位朋友倉儲招租,微博發布一天就有10多個公司去考察;一位電商招聘物流經理,隻用了兩小時就收到40份簡曆;著名物流信息化廠商上海富勒,實習機會發布後,200多份簡曆瞬間到位。未來的營銷是精準營銷,打破從下到上的逆向營銷,從頂端一步到位。”
而至於物流行業的微博能否做大,他說他更不用擔心、也不用關心,因為事實已經擺在這裏了。
物流行業一體化的微博傳播是黃剛想要做的事,目前除了已經有一個APP產品即物流指聞外,物流的垂直門戶網站也是黃剛打算要開的。
自媒體以後的另一個選擇方向就是,通過微博建立線上的影響力,然後再通過谘詢或者培訓等方式變現,這也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方向。其實,現在玩微博的傳統行業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隻有更多各行各業的人一起參與到微博的生態體係中,微博才會繁榮,用戶才會增長,而變現也才能變得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