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論》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017434024967,7122406829765708807,726709133905179751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一章 繁榮背後充滿危機
繁榮的背後都充滿著危機。這個危機不是繁榮本身的必然特性,而是處在繁榮包圍中的人的意識。艱苦奮鬥必然帶來繁榮,繁榮以後不再艱苦奮鬥,必然丟失繁榮。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來。曆史是一麵鏡子,它給了我們多麼深刻的啟示。忘卻過去的艱苦奮鬥,就意味著背棄了華為文化……與國際著名公司相比,我們還缺少可比性,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已明顯地暴露了我們的弱點。外國公司的人評述,你們的設備很好,但太年輕,缺少國際經驗。我們的隊伍年輕,敢想敢幹,在局部上突破一些技術的前沿,取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資格,但麵對國際複雜網、多網合一,我們年輕的隊伍是否受得了?看看世界,比比自己,還需要百倍的努力……21世紀初我們具有年齡優勢地位與國內巨大市場支持的優勢地位,將促進我們在國際市場占有有利地位,這是十分有希望的。如果我們不繼續艱苦奮鬥,不努力使管理水平與國際接軌,大好形勢就付諸東流。到21世紀初,我們一點優勢都沒有,隻有進入破產整頓,千萬不要盲目樂觀,一定要戒驕戒躁。
——任正非在市場慶功及科研成果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全球經濟趨於疲軟,電信業的增長黃金時期已經漸入末端。在整個行業都不是特別景氣的背景下,華為卻強勢地在利比亞、伊朗、埃及等中東、北非國家和地區接下數十億的訂單。在這漂亮的數據背後,其實隱藏著很大的危機,這些國家中關於局勢動蕩和政權更替導致的衝突事件一直沒有消停過,華為在整體行業疲軟期拿下的這些大額訂單可能麵臨巨大的回款風險。
華為為什麼要這麼做?原來,華為早就嗅到了行業內的危險信號。
在運營商方麵,截至2012年,華為仍然無法進入增長最快的美國和日本主流市場,加上歐債危機的影響,整個歐洲地區的需求量都呈現大幅跳水的態勢。與此同時,中國三大運營商在整個2012年期間,對於係統設備的升級更新方麵少有大手筆的投資行為,他們一門心思撲在終端事業上,這對華為來說是不利的。
在自身的業務方麵,華為努力嚐試讓自身的業務更加多元化,但從最終的結果上來看,還是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關於智能機方麵,華為推出了D1、P1好幾款型號,但最終的結果都不太令人滿意,都沒有成功地打開局麵。2012年唯一值得圈點的地方在於成功地將四核榮耀推向市場,但盡管如此,華為在2012年也隻完成了年度人物的六成多一點兒。這勢必會影響到華為的業績。
大勢趨軟,而企業的業績如果沒有有效增長,那麼不管曾經書寫過多麼漂亮曆史的企業終究也會倒下。直到現在,大家從表麵上來看,華為仍舊是一個充滿活力、欣欣向榮的企業。但繁榮的背後都充滿著危機,華為人已經感受到自己麵臨著的這份緊迫感。到底是繼續如朝陽一般地升起,還是綻放夕陽最後的餘暉,華為選擇了一邊抬頭看路,一邊埋頭前行。
行動準則:
繁榮的背後隱藏危機,其實就是時時提醒求職者,不要安於現狀,更不要沉溺於過去的成就之中無法自拔。危機感是每個求職人內心都要秉持著的感覺。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最高級的認知和方法。危機感實際是一種進取心的表現,能夠讓人不斷向成功靠近。但僅僅有危機感是不夠的,還要懂得從危機中突圍而出。
第一,化壓力為動力,把危機感當成個人成長的信號。無論是人生或者事業道路上的艱難險阻,還是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種種挑戰,都讓我們感到了壓力和危機的存在。正是這種壓力和危機感,使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機會,更加努力進取。
第二,削減危機,從日常工作的失誤中提煉經驗。工作中有很多失誤隱藏著對我們有用的信息,如果我們能夠將其挖掘出來,就能夠反敗為勝,為我們的工作帶來轉機。
第三,反思危機,總結自己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並從中獲益並成長。任何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困難,這些困難無法解決,就會給自己的職業道路帶來危機。遇到困難是必然的,正所謂一回手生不知所措,二回手熟輕車熟路。善於從錯誤中進行總結改進,危機便會蕩然無存。
第四,即使在工作上出現了失誤,讓我們深陷於危機之中,我們也不要悲傷沮喪,而要積極地分析失誤的緣由,化被動為主動,讓工作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章 “藍血十傑”:希望在自己手裏
要讓人人明白,希望在自己手裏,努力終會有結果,是金子終會發光的。不埋怨,不懷念,努力前行……這些年在管理變革中湧現出大批優秀人才,我們從選拔“藍血十傑”開始,對他們實施表彰,以鼓勵那些默默無聞做出貢獻的人。郭平說要尋找“藍血十傑”,我認為一定要找到並授予他們光榮,而且逐級地評選鼓舞那些做出貢獻的人。我們不僅要選拔未來優秀人才,也不要忘記曆史功臣,才能讓未來邁進的步伐更加堅定。
——任正非2014年新春講話
“藍血十傑”最初指二戰期間10位美國空軍後勤軍官。他們率先將數字化管理模式用於戰爭,從而成功地為盟軍節餘了近10億美元的戰鬥經費。二戰結束後,他們集體轉業加盟了福特汽車公司,雖說他們都沒有經過專業的企業管理培訓,但因為成功地將數字化管理引入現代企業,拯救了衰退的福特事業,開創了全球現代化企業科學管理的先河,成功地在戰場、商場兩個領域獲得了巨大的勝利。而成就這些勝利的,歸根結底要歸功於軍人一般的強大執行力。
任正非也決定在華為內部尋找自己的“藍血十傑”。這些人應該要具備華為自己的“藍血精神”,即務實、奮鬥、低調、執念、奉獻。“藍血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緊握希望,不懈努力。任正非始終認為,希望不是企業給的,更不是社會給的,而是每個員工握在自己手裏的。特別是在大環境並不特別景氣的情況下,這種牢牢把握當下機遇,緊抓眼前希望的做法值得提倡,而且具有時代與現實的雙重意義。
華為依靠自己的“藍血精神”起家,同樣依靠著這樣的精神快速發展,並且在今後的道路中,華為依舊需要以此作為自己的源源動力。未來最有希望的企業是學習型企業,而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在於每個員工。讀書要台成就員工和企業的未來。深入開展全員讀書活動,創建學習型企業,培育知識型員工,幫助員工建立起人生基本知識體係和職業生涯基本專業知識體係,則是加強“三基”工作的重要途徑。這也是將希望牢牢攥在手中的最佳途徑。
行動準則:
“藍血十傑”是人為評選的,華為的目的在於通過一批傑出的人,為華為人樹立希望的榜樣,希望讓眾多華為人將這一信念默化在自己的內心,將希望攥在自己的手裏。
希望是一個可主觀、可客觀的概念。從客觀上來說,希望就是能將一件事情做好的有利條件;從主觀上來說,希望就是內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能動力量。二者既相互獨立,又彼此之間產生潛移默化的聯係。一般來說,擁有積極向上心態的人比較容易獲得成功,這其中並不是因為現實的條件多麼有利,而是因為能動力量的作用,將一些不是很好的現實條件轉化成了有利條件。換而言之,讓成功變為現實的往往不是現實,而是心態。
“希望就在自己手裏”,言下之意即“成功需要自己把握”,這是一種樂觀的心態,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既然希望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主動追求希望呢?
第一,要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讓一切變得積極起來。如果我們樂觀,一切事情都是亮色的,哪怕是糟糕的事情也會讓你順心很多。
第二,用新鮮感來激發我們良好的工作狀態。新鮮感會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從而牽引我們去工作。這是希望照進現實的關鍵步驟。再美好的想法,充其量能讓你看到希望在哪邊天亮,而真正的行動,才是發現希望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第三,有自我實現的願望。一個人隻有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時候,才會迸發出持久強大的熱情,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社會。誠實、能幹、友善、忠於職守、淳樸——所有這些特征,對準備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年輕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更不可或缺的是熱忱——將奮鬥、拚搏當成是人生的快樂和榮耀。希望能不能長久地攥在自己手中,就取決於這份寶貴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