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華為的宿命,你的使命(2 / 3)

有人說:我是打工的,我拿這份工資,對得起我自己。我認為這也是好員工,但是他不能當組長,不能當幹部,不能管3個人以上的事情,因為他的責任心還不夠。打工,也要負責任,在生產線出現的一個很小的錯誤,如果被當場解決,浪費的財產可能是一塊錢;當我們把這個機器裝到現場的時候,造成的損失至少是1000塊錢,間接損失包括社會影響、客戶對我們的信任,這個損失絕對不是1000倍可以衡量的。這也損失了你可能漲工資的空間,因為利潤已轉化為費用,拿什麼來提升?

——摘自《能工巧匠是我們企業的寶貴財富》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個角色就是一塊責任地,從某種意義上說,角色飾演得是否成功就取決於你對職責的履行程度。社會是一個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複雜係統,無論你擔任何種職務,從事什麼工作,你對他人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社會法則,是道德法則,是心靈法則。正視責任,讓我們在困難時能夠堅持,讓我們在成功時保持冷靜,讓我們在失望時絕不放棄。因為我們的努力和堅持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

春節是年終的休息日子,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一年的忙碌終於換來了片刻的寧靜。擠火車,趕飛機,為了趕在團圓飯之前和家人團聚,就像有句歌詞說的“怎麼辛苦也值得”。身在親情、友情的氛圍中,享受著家的溫馨,是多麼令人羨慕、多麼令人陶醉的情景。但是有很多華為人,為了華為全球化拓展,為了保證及時給客戶提供不間斷且優質的服務,他們不辭辛勞,奮戰在世界各地,通過自己辛勤的工作為迎來客戶滿意的笑容做出自己無私的貢獻。

基本上每一年裏,都有一部分華為人留在公司過年,而網絡技術支持部更是每年都在值班榜上。大家目標一致:為全球客戶提供7×24小時優質服務。華為全球技術服務部光網絡技術服務部就有這麼一群可愛可敬的小夥子,在大家享受著愉快假期的同時,他們要堅守崗位,為全球網絡客戶提供技術支持,保障全球特別是中國地區客戶春節期間網絡的順暢運行。

隻有公司的每個人都意識到“公司興亡,我的責任”,這樣的公司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搏殺中立於不敗之地。如果公司的每個員工都能主動分擔責任,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公司?公司是一個聯係緊密的有機生命體,如同人體需要全身的每一個器官正常運轉一樣,公司也需要每個職員都把責任固定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遇到麻煩就一推了之。

最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責任到底是什麼。責任是對人生義務的勇敢擔當,是對生活的積極接受,還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會因為這份承擔而讓生命更有力量。

行動準則:

無論是企業老板還是公司員工,都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像樹根一樣紮根於地下,隻有根紮地越深,紮地越廣,結出的果實才能越大越好。讓自己的事業根深蒂固,讓自己的事業之樹結出累累碩果的最好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擁抱責任,去承擔責任。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麵:

第一,提高責任能力。責任被賦予了具體的崗位或者職務,但責任確是由具體的崗位或職務上的人來承擔,因此,承擔責任的能力,就成了衡量企業人才的標準——我們稱之為“責任能力”。伊利集團總裁潘剛說:“責任也是一種能力。”不管一個人的學識、能力和經驗的高低,隻要有責任能力和責任心,有效地承擔起自己的崗位責任,就能完美地落實責任,就是企業的人才。擁有責任能力就是這樣簡單。

第二,貫徹責任首問製。近年來,在服務行業中出現了一種名為“首問製”的處事原則。所謂首問製,就是說在服務行業中,麵對客戶提出的服務要求,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員,不管是不是在自身的工作範圍內,和自身有沒有直接的關係,都要把他當作自己服務的對象,不要找理由去推托客戶要求你做的事,或是對客戶的一些要求不理會,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通過相關的部門或是自己的努力盡量地滿足客戶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做到讓客戶滿意。

第四章 給不負責的人發“浪費獎”

我們既重視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也支持有個人成就感的人。什麼叫社會責任感?什麼叫個人成就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政治家的社會責任感,我們所講的社會責任感是狹義的,是指對我們企業目標的實現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實現公司目標為中心為導向,去向周邊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今年我們發中研部呆滯物料獎,明年我們要把用戶中心的飛機票也打成一個個包,再發給中研人員做獎狀,讓他拿回家去對親人說是自己得的浪費獎!華為公司實行低成本戰略,其實我們的產品成本並不高,而是研發浪費太大!浪費就是馬虎、不認認真真,我今天不想點一些人的名字,今天是一個很美好的時刻,不提那些不好的名字。我們如果不從做論文的那種馬馬虎虎騙糊塗教授的方式轉變過來,肯定是個大問題,我希望大家高度注意到這一點。

——摘自《全心全意對產品負責,全新全意為客戶服務》

2008年,一位華為員工在天涯論壇華為板塊發了一篇帖子,意在提醒廣大華為人從平時工作中的小事做起,厲行節約:今天看到好多人在實驗室裏的PC不關,測試設備也不下電,幾千瓦每小時啊,周末也不關,24小時運轉,有必要嗎?現在公司的負擔多重啊,光每年的電費就上億了吧,真是很擔心公司什麼時候撐不下去了,大家都喝西北風了。俺不是什麼領導,隻是看著心疼,在這裏呼籲一下。也請公司的管理人員關注一下,不要老盯著那幾張複印紙,北研所的電力使用情況需要大整頓了,大家都沒有這方麵的意識。

反對浪費的行為,不僅因為這種行為涉及錢,還因為這種行為是資源的巨大浪費。作為公司的一員,我們能做到怎樣的程度就做,擦手隻用一張紙確實體現不了什麼深度,隨手關燈關電腦也不是很難的事情,但體現了個人的社會責任意識。

在企業運營管理方麵,任正非非常重視企業運作過程中的節約。在一次內部講話中,任正非明確將這種浪費行為與責任掛鉤:為了使我們的研發人員能夠銘心牢記“從對科研成果負責轉變為對產品負責”這句話,我們年終將把庫房裏的呆滯物料打成一個個包,發給研發人員做獎狀,每人一包,你可以拿到市場去賣,請你回答,我們這曆史累積上億元的呆滯物料是怎麼產生的?就是你們一筆一畫不認真產生的。這麼多的呆滯物料,經過這麼大努力的處理還有數千萬元是不能利用的,幾千萬元啊!我們有多少失學兒童,就是因為少幾毛錢、少幾塊錢不能上學,這要讓我們每一個研發人員銘記在心。

職業中的浪費很容易被我們忽視,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IT公司的平均用電成本已經大致與產品研發成本持平。從這一角度來看,節約就是幫企業節省成本,延長企業生命,是對企業負責的最具體表現之一。

行動準則:

減少工作中浪費的另一個方麵就是提高現有的工作效率,在單位時間、單位損耗下提高工作的效率,這也是減少工作浪費,提升工作效果的負責行為。其中一個有效的小訣竅就是要求我們將每一件做過的小事都形成係統。養成這種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期的堅持,一個月不行3個月,3個月不行則更久,主動地養成一種習慣。那我們要怎樣堅持這種係統化的習慣呢?

首先必須規範工作方法。實行這樣的係統化一定要規範,不要隨意胡亂地製訂計劃,不規範的計劃反而會有礙工作進程。

第二,保持認真的態度。將自己做完的事情進行規範化,是一個需要細心的龐大工程,需要將自己的東西完整有序地處理出來。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

第三,還要培養自己形成一種“值得做”的工作態度。工作效率來自我們對工作的投入,我們要善於培養自己的工作激情,將工作看成人生中最值得做的一部分。係統化的工作難免枯燥乏味,因此我們很容易想象到,一個對工作產生“不值得做”念頭的人,工作的時候自然三心二意,缺乏效率。

第五章 認錯也是負責

有人說華為公司從一個小公司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是糊裏糊塗、懵裏懵懂地就走過來了,我接受這種說法。這種說法至少減輕了我們高層領導的壓力,不要把我們壓得太厲害了,我們也不是先知先覺的,我們也犯過許多錯誤,包括泡沫化。但是事實上,我們走過了這10年道路,每一次我們看見、預見的困難,和我們解決的措施都剛好和時代的發展同步了,同拍了,所以我們取得了成功,才會發展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