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來沒有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
華為公司人才流動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所有應聘的機會你們都可以去挑戰。努力是個人爭取機會、創造機會、發展自己的唯一道路,而不是等到人家對你有個什麼說法,我想也不會有。《國際歌》裏有句口號:從來就沒有什麼神仙皇帝,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
——任正非在秘書座談會上的講話
華為人有著很強的危機意識。任正非說:“世界範圍內的競爭者的進步和發展咄咄逼人,我們稍有鬆懈,差距就可能再次拉開;而且國內同行的緊緊追趕,使我們不敢有半點懈怠,客觀上促進了我們的快速進步。”正如任正非所說,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有時就差那麼一點點火候,隻要思路再靈活一些、方法再得當一些,危機可能會轉化為良機,從而使自己反敗為勝。
俗話說:東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人的一生,誰也逃不開困難、厄運,機械、愚拙的人看不到出路,而聰明的人會換一種思路、一個角度、一個方向,將困難變成機遇。逆風的鷹飛得更高,危機之中隱藏著良機。任何失敗、任何問題,都可通過積極思考、變通與實際的行動來解決。但不管怎樣,最終能帶領自己走出困境的,其實隻有自己。再好的向導、助手也隻能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關於自己身上擁有的力量,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了一段話:“凡是我身邊想要出國的人,隻要堅持,最後沒有走不了的。真正走不了的人是聯係了一年或者兩年就放棄了的。一兩年在你的生命長河中算什麼?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我們努力個三五年並不算長。”出國是這樣,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一個例子也值得我們思考。2007年4月,比爾蓋茨曾經在海南博鼇接受中央電視台《高端訪問》欄目主持人水均益的專訪。水均益問他“為何在大多數的報道中,你顯得很完美,好像也沒什麼挫折”時,蓋茨回答說:“這是很多媒體對我的美化,有時候我和我的團隊犯了很多錯誤,但是我們比較幸運。”
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企業家,蓋茨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時刻都不忘謙遜,他常常會去反思自己有沒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比方說,每次演講結束,他會請撰稿的人和助理幫他分析,看看演講還有哪些地方不足,以便下一次改進。他的這種不斷自省和勇於接受批評的精神,也是微軟的“五大經典經營之道”之一。換言之,成就微軟與蓋茨的並不全是機遇,而是蓋茨自己。
行動準則:
很多員工常常會抱怨自己不受重視、懷才不遇,或者埋怨老板偏心,對其他人提攜有加,唯獨對自己不怎麼待見。實際上,無論如何抱怨,如何埋怨,都隻能發發心裏的牢騷,並不能為自己的狀況帶來一星半點的實質性改善。真正想要改變現狀,全靠我們自己。員工應該效仿一下俞敏洪,先讓自己長成地平線上的一棵大樹。
第一,要想從不起眼的草長成樹,先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找找跟其他人的差距。為什麼別人能做得那麼優秀?為什麼他們會得到老板的重視與欣賞?隻有通過對比,不斷地把差距找出來,員工才能有針對性地去提升自己。
第二,分析出差距所在之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並且管住自己的嘴,停止毫無意義的抱怨與埋怨,全力去彌補自己與優秀者之間的差距,甚至反超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這個過程就像一棵大樹的成長過程一樣,漫長而且辛苦,員工一定要熬得住。
第三,學會變通地對待危機。困境常與機會並存,任何危機都蘊藏著新的機遇,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人生真理。學會變通地對待危機,可能前一刻還讓你頭痛不已的“麻煩”,下一刻便會變成讓你喜笑顏開的機會。
第四,懂得利用危機。假如你希望利用危機,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必須有目標,準備冒險去獲得。如果你能在危機剛開始,別人還處在困惑或混亂的狀況下果斷行動,那麼你就能占得先機。
第二章 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
什麼是華為的英雄?是誰推動了華為的前進?不是一兩個企業家創造了曆史,而是70%以上的優秀員工,互動著推動了華為的前進,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英雄的行為。當我們任勞任怨、盡心盡責地完成本職工作,我們就是英雄。當我們思想上艱苦奮鬥,不斷地否定過去;當我們不怕困難,愈挫愈勇,你就是你心中真正的英雄。我們要將這些良好的品德堅持下去,改正錯誤,摒棄舊習,做一個無名英雄。
“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有些火燒得短一些,有些火要燒得長一些;有些是“文火”,有些是“旺火”。它是華為人麵對困難和挫折的價值觀,也是華為挑選幹部的價值標準。經過千錘百煉的幹部是第二次創業的希望,我相信會有許多新老幹部擔負起華為的重任。我們期待著他們。
碳元素平行排列,可以構成石墨,非常鬆軟;而若三角形排列,則可以構成金剛石,異常堅硬。為了建成這樣一種人才和資源的配置結構,我們需要更多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幹部,他們的實踐是我們的榜樣,他們言行所產生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的精神像火鳳凰一樣永放光芒。
——摘自《不要忘記英雄》
在華為,曾有一個人被任正非讚為“燒不死的鳥”,這個人就是毛生江。他的這個稱號背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96年開始,任正非發起了一次“市場部領導集體辭職”運動,要求辭職人員全部實行競聘上崗,公司根據個人實際表現、發展潛力及公司發展的需要擇優進行選拔。毛生江從市場部代總裁的高位上走下來,主動請纓去山東組建山東華為。當時,他的妻子很不理解,為什麼他一個代總裁要放棄深圳舒適的家,被調到一線去。
有人也問他,由代總裁到外地,到一線,難道真的一點都不在乎嗎?他解釋說:“說不在乎是不真實的。我想,不會有人心甘情願去為自己製造磨難,如果真是這樣,隻能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也是不真實的。去山東,這項工作不好做,對我來說更是挑戰,但我正好可將平日學的管理理念、營銷策劃、產品知識等拿到那裏集成、發揮和檢驗。”
山東是華為的傳統市場,市場容量及潛力都十分可觀。然而,由於通信市場的競爭日趨殘酷,特別是個別廠家使用非常規手段進行低價傾銷,華為在山東市場上的推進緩慢。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將團隊塑造成一個進退有形、富有戰鬥力的集體?如何營造一種團結進取的組織氛圍?毛生江腦子裏時時刻刻都記掛著這些事。他帶著山東的一線員工,拿出了搏命的精神,承受了一次次磨礪。他們被稱為“沒有星期天,隻有星期七”的團隊。經過共同努力,山東成為僅次於廣東的華為第二大區域市場。2000年1月,毛生江被任正非任命為公司執行副總裁。
任正非後來總結這個事情的時候說“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他認為,毛生江經曆了職業磨難,獲得了新生,是一隻真正“燒不死的鳳凰”,值得所有華為人學習。
行動準則:
對一個企業來說,問題、困境、挫折、危機,這些都是家常便飯,要不然的話,企業的生存率就該是100%,而不會有那麼多企業不停地被淘汰了。所以,企業要存活,要發展,就必然需要那種“燒不死的鳥”,需要那種在困難和挫折麵前不退反進、百折不撓的員工。
那麼,員工怎樣才能成為真正的“火鳳凰”呢?
首先,得像毛生江那樣,不管是在代總裁的高位上還是在普通員工的崗位上,都能保持平和的心境,熬得住,挺得住。
其次,不僅不能畏懼困難挫折,還要主動地去為自己尋找困難和挫折,把它們當成一種磨礪,堅持下去,愈挫愈勇,排除萬難,將工作做到最好。這樣下來,員工才能夠練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過人的心理素質,不僅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的難題與困境,同時還能提升自己,實現自身的鳳凰涅槃。
第三章 落後者緊抓機會,優秀者自造機會
我們這個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它的核心就是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和致富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由於信息網絡給人帶來的觀念上的變化,使人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在這種情況下,創造財富的方式主要是由知識、由管理產生的,也就是說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機會、人才、技術和產品是公司成長的主要牽引力。這4種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機會牽引人才,人才牽引技術,技術牽引產品,產品牽引更多更大的機會。員工在企業成長圈中處於重要的主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