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2 / 3)

落後者的名言是抓住機會,而發達國家是創造機會,引導消費。機會是由人實現的,人實現機會必須有個工具,這就是技術,技術創造出產品就打開了市場,這又重新創造了機會,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這4個因素中,最重要的還是人。國家和國家的競爭,實質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經濟的競爭體現的是技術的競爭,技術優勢的產生是由教育基礎構成的。中國“地大物博”,隻有靠科教興國,從人的頭腦中挖掘資源。農村的養豬能手、種田能手很可能是愛因斯坦坯子,隻是沒有受到係統的教育。要重視對人的研究,讓他在集體奮鬥的大環境中,去充分釋放潛能,更有力、有序地推動公司前進。

——任正非向中國電信調研團的彙報發言

華為創建初期,任正非是狼性思維的忠實貫徹者,這一點在他對於機遇的態度上體現得尤其明顯。狼知道,要想獲得食物,必須要經過艱苦的狩獵,因為獵物不會自己主動跑到身邊來。例如,幾隻狼在搜尋目標時,遇到一群麝牛。麵對這樣的獵物,狼會先將牛群趕向山坡一側的高地,形成包圍圏後,再把牛群一衝而散,破壞掉它們的凝聚力。眾牛四處奔逃,很多弱小的個體就會倒在鋒利的狼牙之下。對於機會,狼從來都是主動尋找,大膽創造。

華為的創業起步階段,毫無名氣,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一直處於不利的境地,很多時候客戶聽到陌生的“華為”的名字就會直接掉頭走人。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任正非帶著他的隊伍以頑強的毅力和出色的戰略視角不斷地提高自身各方麵的能力,為自己的產品研發、爭取客戶群、學習先進管理模式等創造機會,一點點地打開市場、推進科研、完善管理。在取得如今成就的今天,任正非和他的華為團隊可以自豪地說:華為走到今天的每一個機遇,都是華為人努力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憑運氣得來的。

行動準則:

俞敏洪曾經給新東方的員工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學生,剛從一所很普通的學校畢業,沒有太大的優勢,英語也比較一般,他到新東方求職,被安排了一份收發耳機的工作。他接受了這份工作,每天派發耳機的時候,他就想,如果自己能在做好工作之餘再把英語練得比以前好一點,沒準能得到更好的機會。於是,他一邊認真仔細地工作,一邊旁聽老師們的授課。這樣過了兩年,他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而且,在旁聽很多老師授課的時候,他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很多教學技巧。他覺得自己比以前成長了很多,應該夠資格也夠能力上講台講課了。於是,他找到我,提出自己要當英語老師的想法。我嚇了一跳,心想一個收發耳機的人怎麼有能力當英語老師呢?這個人很執拗,他堅持要我試著聽他講一回課。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給了他一次機會,結果發現,這個人跟兩年前相比,真的大不相同,不僅英語水平精進很多,而且在授課技巧上也很有自己的風格。於是,這個收發耳機的人真的成了新東方的授課老師,後來還成了新東方的名牌老師,再後來又成了新東方一家分校的校長。

沒有人給他提供機會,但他從一個落後者抓住了機會,並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者,給自己創造了機會。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很大的。

第一,摒棄饑餓思維。餓怕了的人常常養成饑餓思維,抓住一塊麵包便不肯鬆手,即使已經吃飽,還是忍不住囤積,生怕重新回到饑餓的日子。人隻有一雙手,既然抓滿了麵包,便騰不出手來抓其他東西,結果再努力也隻能解決溫飽問題。

第二,要有長遠打算。有了規劃,可克服工作中的隨意性,可以加強宏觀控製,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所有工作都必須依據規劃來執行。隻有這樣,才會讓自己處於一個巔峰的狀態,不至於在淘沙的大浪中被衝走。

第四章 深淘灘,低作堰

深淘灘,低作堰,是李冰父子2000多年前留給我們的深刻管理理念。同時代的巴比倫空中花園、羅馬水渠、澡堂,已蕩然無存,而都江堰仍然在灌溉造福成都平原。這是為什麼?

李冰留下“深淘灘,低作堰”的治堰準則,是都江堰長盛不衰的主要訣竅。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理,遠遠超出了治水本身。

華為公司若想長存,就要學習這些準則。

深淘灘,就是不斷地挖掘內部潛力,降低運作成本,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客戶決不肯為你的光鮮以及高額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錢。我們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獲得外,別指望天上掉餡餅。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飲鴆止渴。

低作堰,就是節製自己的貪欲,自己留存的利潤低一些,多一些讓利給客戶,以及善待上遊供應商。將來的競爭就是一條產業鏈與一條產業鏈的競爭。從上遊到下遊的產業鏈的整體強健,就是華為生存之本。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摘自《華為的冬天》

俄羅斯有句諺語:“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隱含在這句話中的真諦是:巧幹勝於蠻幹,行動要講方法。而任正非推崇的,就是李冰父子治水的方法——深淘灘,低作堰。

任正非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能夠隨時清空那些既定的經驗和做法。他清醒地認識到,現在到了一個否定以前助推華為成功的經驗、做法、體製、流程等既定的東西的轉折點。華為隻有“低作堰”,才能不斷排除公司沉積下的淤泥,才能讓華為保持一雙單純的眼睛,才能把公司外部新的東西不斷引進來。有了這樣的氛圍,華為上下才能堅定不移地“深淘灘”。他呼喚地頭力,呼喚一線追求極致的創造,就是這種不斷精進精神的體現。能否選擇一個好的方法,往往決定你的工作是輕鬆還是辛苦,事業之路走得遠還是近,最後的結局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也可以視為華為整個企業的學習文化概括。

人們常說:“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幹加七分的巧幹才能完美。”意思是行事時要注重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用巧妙靈活的思路解決難題勝於一味地蠻幹。“苦”的堅韌離不開“巧”的靈活。一個人做事,若隻知下苦功,則易走入死路,若隻知用巧,則難免缺乏根基,唯有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隻有追求優秀才能活下來,隻有做到最好才能活得更好,比爾蓋茨時常告誡雇員:“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麼,微軟離破產就隻有18個月!”比爾蓋茨回憶當初創業的經曆時說:“我們當時真沒想未來我們的公司會怎麼樣,沒有可能幻想,那時我與艾倫談論較多的話題是我們在湖濱男校時就多次談論過的,做軟件公司能活下去嗎?艾倫說:‘隻要我們將它做到最好,應當沒問題。’於是,我們繼續沒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這種信念,讓微軟堅持到了今天。”

隻有更優秀的才能活下來,隻有不斷努力才能做得更好。比爾蓋茨深知:微軟要麼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要麼被人吞並或破產。同樣,作為在崗位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工作的一名雇員,要麼你因為做得最好而出色,要麼你離開。事實就是這麼無情,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最好與最差隻在一念之間。

行動準則:

對於一個人來說,也要“深淘灘,低作堰”。“深淘灘”就是要不斷努力學習,修身養性,厚德方能載物。隻有胸懷大誌、心胸開闊、心懷天下,才能做出更有益於人類和社會的事。“低作堰”就是要謙虛謹慎,要低調,隻有這樣,才不會故步自封,受到衝擊。那麼,麵對自己,如何“深淘”?如何“作堰”呢?

第一,為自己的內心騰出空間,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為什麼有的時候會堵得慌?就是心中的不快、鬱悶等垃圾信息裝得太多。工作中亦是如此,裝了太多工作中的不悅,又如何裝下工作的動力與技能呢?

第二,找到針對性的方法。巧幹是抓準了事情的關鍵,並找到了有針對性的方法。巧幹既可以減少勞動量,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實中,沒有一成不變的工作任務,處理不同的情況,需要因時因地製宜,做出不同的決策。隻有騰出了足夠的心理空間,才有足夠的空間靜下心來思考分析。

第三,按規律辦事。做事時,需要一種求實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按科學規律辦事,自覺用理智戰勝衝動,用巧幹戰勝蠻幹,並且謙虛謹慎向人求教。不要給自己設置不合理的目標,更不要用一個看不見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否則就會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