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自主學習:隻選拔,不培養(1 / 3)

第一章 華為大學:下課免費自學,上課有償輔導

恭喜大家成為華為大學第一屆自費大學生,我們要繼續推行這種路線,在公司內部,除了收學費,停產學習還要停薪;教材也要賣高價,你想讀書你就來,不想讀書你就不要來。交學費不吃虧,為什麼不吃虧呢?因為學好了你的能力也就提升了,在工作中出績效和被提拔的機會就多了;即使沒學好被淘汰了,說不定是現在退一步,而將來能進兩步呢!所以投資是值得的……我們要從過去的培養製和苦口婆心的培育方式,轉變成你愛學就學,不學我們也不會給你穿小鞋,關鍵是看你工作幹得好不好來確定你的去留,而不是看你愛不愛學習。

——任正非在華為大學幹部高級管理研討班上的講話

2011年1月,新一年的華為大學幹部高級管理研討班開課了。和很多公司一樣,華為也對自己的員工進行培訓。但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華為對自己員工的培訓並不是免費的,學費也不是象征性地收一點,而是全額繳納。

華為為什麼要這麼做?原來,不免學費,為的就是以此將自主學習的員工從員工大軍中篩選出來,不喜歡學習的員工是斷然不會為這樣的事情“破費”的。至於學費高昂,為的就是讓交了學費的人心疼,這是一筆“巨款”,交了學費不學習,這筆錢就浪費了,學費在這裏起到一個有效的督促作用。然而,華為大學的昂貴並不隻有這些,任正非明確表態:“以後的收費標準可能會越來越高,交學費、停薪就是要讓你有些心痛,有痛的代價你才會更努力。”

推行這樣一種企業的學習方式,華為又意在何方呢?華為正處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企業也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才來進行支撐。“我們要從過去的培養製和苦口婆心的培育方式,轉變成你愛學就學,不學我們也不會給你穿小鞋,我們關鍵是看你工作幹得好不好來確定你的去留,而不是看你愛不愛學習。曆史上不好好學習最後成了偉大人物的例子很多,學習不要強求。”任正非如是說道。主動學習方式篩選下來的,大多都是精英級別的人物,華為需要普通員工,但在未來的道路上更需要這類精英員工。

用這樣的方式設立華為大學,任正非的目的有3個:第一就是提升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將這種能力轉化為企業的效能,提升效益;第二,有償辦學的模式,能夠將員工的學費作為改善企業大學辦學條件的資金,讓學員與時俱進的同時,企業大學自身的教學能力也能夠有相應的提升;第三,這是華為吸納優秀員工,為未來進行幹部儲備的最好方式,相當於為管理層進行人才推送的服務。

企業有責任對員工進行培訓,但企業培訓與學校培訓有著本質的區別,那就是企業的天職不在於培養,而在於以薪水的形式,讓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所以,作為員工,應該用有別於學校教育的眼光來看待企業培訓。

行動準則:

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像華為一樣,有著這麼係統的崗內培訓係統;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以華為這樣的視角來考慮員工的價值提升。更多的時候,我們麵對的崗位需求是,有能力就上,沒能力就靠邊站,你願意花錢,也沒有地方給你進行培訓。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我們員工自己對自己進行充電,讓自己時時刻刻處於“有競爭力的優勢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麵對機遇的時候一舉將其握在手裏。

那麼,在進行有效充電的時候,要著重注意哪兩個問題呢?

第一,學會擠出時間學習。一般來說,8小時的工作時間裏,不應該成為私人專用的大塊充電時間,否則就有“以公濟私”的嫌疑。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的是那些零碎的非工作時間,比如在車上時,在等待時,可用於學習,用於思考,用於簡短地計劃下一個行動等。而且步入工作之後,這種零碎學習應該成為主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因為零碎時間內學的東西內容少,容易被記住,因而也就騰出了大量的整塊時間做相對專業的培訓。

第二,千萬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態。追求成功沒有錯,但是不可以急於求成,幻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在各個方麵都取得成績,老板就會給自己一個重要的領導崗位,急功近利隻會讓自己失去耐心。這樣一旦自己在短期內的努力沒有馬上得到回報,甚至遇到困難,就無所適從,抱怨懷疑,甚至會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覺得工作沒有了前途,這樣的心態永遠都不會得到回報。

第二章 開放,暴露,學習

對新來員工,因為沒有記錄,晉升較慢,為此十分歉意。如果您是一個開放係統,善於吸取別人的經驗,善於與人合作,借助別人提供的基礎,可能進步就會很快。如果封閉自己,怕工分不好算,就需要較長時間,也許到那時,你的工作成果已沒有什麼意義了。實踐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礎,它充分地檢驗了您的不足,隻有暴露出來,您才會有進步。實踐再實踐,尤其對青年學生十分重要。唯有實踐後善於用理論去歸納總結,才會有飛躍。有一句名言,沒有記錄的公司,遲早要垮掉的,多麼尖銳。一個不善於總結的公司會有什麼前途,個人不也是如此嗎?

——摘自《致新員工書》

任正非曾經在華為內部講話上說過一個故事:如果一個人倒著長,從80歲開始長,1歲死掉的話,我想這個世界不知有多少偉人。我們的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讀書,我們卻不認真讀書。等我們長大了,又告訴我們的孩子要認真讀書,他們不認真讀書,他們還要批判我們。他們長大了,又管教他們的孩子要認真讀書……如此重複的人生認識論,可見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很大的長進。如果從80歲倒著長,人們將非常珍惜光陰,珍惜他們的工作方法和經驗。當然從80歲倒著長這是不可能的,但學習方法上是有可能的,我們如今有如此龐大的知識網絡和科技情報網絡,充分利用它們也就跟倒著長一樣,隻不過要謙虛認真地學習他人的精神才行。

2010年11月29日,華為公司麵向全球發布了雲計算戰略及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這也意味著華為將企業市場和個人用戶納入華為新的增長點,開始麵向企業用戶出售雲計算解決方案。華為多年的封閉式係統格局也將因此而打破,向開發者提供標準化接口,構建開放式生態鏈。這是華為公司成立22年後,客戶群從專業化到多元化的首次轉型。也就是說,華為今後將與思科和穀歌這樣的網絡公司同台競爭。

進入新領域如何發展?隻有開放學習,向能者學習。因為不知道從哪裏學起,所以當下什麼管用、什麼先進、什麼緊要就先學什麼。經過一番考慮,華為最後將開放學習的重點鎖定為穀歌,學習的內容定為:構建雲計算平台,促進資源共享和環保;促進各個行業應用向雲計算轉移;開放合作,構建共贏生態鏈。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任正非表現出一種無條件支持的態度。最好的學習資源庫不是某個學校,也不是某個培訓場所,而是日常的生活,是實踐經驗。任正非認為,瘋狂搶占中國市場的西方競爭者,不僅是競爭者的身份,更是老師與榜樣。它們讓我們在自己的家門口遇到了國際競爭,知道了什麼才是世界先進;它們的營銷方法、職業修養、商業道德,都給了我們啟發。我們在競爭中學會了競爭的規則,在競爭中學會了如何贏得競爭。

在日常工作中學習,將自己融入日常的工作環境,融入社會之中,這便是任正非提出的“開放學習”理念,即學習“不拘一格”。

行動準則:

愛學習的員工一定是受企業歡迎的。於員工而言,如何才能做到“不拘一格”地“開放學習”呢?

第一,單一視角泛化。在某一段時間內,某人形成了某一種視角,那麼他就可以把所有的外界事物和現象都納入這種視角來加以認識,並根據這種視角來進行輕重緩急的次序排列。在這種高度統一的單一視角內,經常能夠注意到被別人所忽視的事物和現象,做出一些創造和發明。

第二,注意自修,補搶先機。在公司不能滿足自己的培訓要求時,也不要閑下來,可以自掏腰包接受“再教育”。當然,首選應是與工作密切相關的科目,還可以考慮一些熱門的項目或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這類培訓更多意義上被當作一種補品,在以後的職場中會增加你的分量。

第三,傾聽其他的聲音,反其道而行之。不僅要歡迎壞消息,並且還要主動傾聽不同的意見,有條件的最好能找個人針對你量身定做地“找碴”。從錯誤中學習是讓自己得到改善的最佳途徑,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起到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