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能夠正視現實的時候,這些困擾就都不複存在了。
第五章 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是“先烈”
超前太多的技術,當然也是人類的瑰寶,但必須犧牲自己來完成。IT泡沫破滅的浪潮使世界損失了20萬億美元的財富。從統計分析可以得出,幾乎100%的公司並不是因為技術不先進而死掉的,而是因為技術先進到別人還沒有對它完全認識與認可,以至於沒有人來買,產品賣不出去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喪失了競爭力。許多領導世界潮流的技術,雖然是萬米賽跑的領跑者,卻不一定是贏家,反而為“清洗鹽堿地”和推廣新技術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業沒有先進技術也不行。華為的觀點是,在產品技術創新上,華為要保持技術領先,但隻能是領先競爭對手半步,領先3步就會成為“先烈”,明確將技術導向戰略轉為客戶需求導向戰略。
——摘自《華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
“提倡超前,但反對太過超前。”這是對華為“務實文化”的新理解。任何一家企業,自身的資金都是有限的,整個公司的運轉也是有一定風險的,因此在各個方麵都要嚴格做到“務實”二字,包括研發也是一樣。這也是華為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搶占市場先機是非常必要的,這關乎一個企業未來的生存與發展道路,因此所有的企業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力量進行技術改進。華為也是如此。華為將自己的技術標準鎖定為世界一流水平,並且為這一類標準的突破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不過,華為在這方麵並不是一味追求“高精尖”,對於超高的頂尖技術,華為從來不觸碰,因為這部分技術根本無法轉化成生產力,變現成實實在在的資金。它們或許能夠推動科學的發展,但這不是一個企業應該做的事情,應該交給科學家去完成。為了避免類似現象的發生,任正非還特意警告華為研究項目部的研發人員:“賣不出去的研發成果就是奢侈性浪費,研發成果不能轉化為商品,那就是失敗!”
過分超前的技術研究,在任正非看來,就是一種幼稚病。任正非對此更是抱持零容忍的態度:“‘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數學家華羅庚這一名言告誡我們不要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而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那種刻意為創新而創新,為標新立異而創新,是我們幼稚病的表現。我們公司大力倡導創新,創新的目的是什麼呢?創新的目的在於所創新的產品的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從事新產品研發未必就是創新,從事老產品優化未必不能創新,關鍵在於我們一定要從對科研成果負責轉變為對產品負責,要以全心全意對產品負責實現我們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華為企業宗旨。”
“適度領先,創新務實”的觀點也得到諸多華為內部人士的共鳴。華為副總裁、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說:“創新也不能走向極端,研發和技術要緊密圍繞如何幫助客戶成功,要堅持商業和客戶需求導向。不能任由技術創新脫離市場好的韁繩狂奔。”
行動準則:
員工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也要注意把握好這一點,創新領先要著眼於自己的實際工作崗位,不要抱著好大喜功的心態做一些無謂的表麵工作。具體說來,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關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是我們可以控製的,而有一些是我們無法控製的。所以,我們可以將自己所關心的諸多事情簡單分為可控範圍與不可控範圍。從一個人的關注焦點在可控範圍還是不可控範圍,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相對來說,關注可控範圍的人會比較積極,而關注不可控範圍的人會比較消極,容易受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
第二,拋棄無謂的功利心。好大喜功最容易造成浪費,在日益提倡節儉的大環境下,這種想法與行為並不利於企業的健康發展。任何創新都要著眼於實際情況,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獲獎而創新。創新一定是為實際的工作改善而進行的,將時間全花在所謂的“創新”上,也許會讓自己收獲一點所謂的“獎勵”,但從本質來看,浪費了提高與改進自己的寶貴原始積累時間,對自己的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第六章 在自我批判中進步
經曆了10年發展的華為,開始從幼稚走向成熟。開始明白,一個企業長治久安的基礎,是它的核心價值觀被接班人確認,接班人具有自我批判能力。華為公司從現在開始一切不能自我批判的員工,將不能再被提拔。3年以後,一切不能自我批判的幹部將被全部免職,不能再擔任管理工作。通過正確引導,以及施加壓力,再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將會在公司內形成層層級級的自我批判風氣。組織的自我批判,將會使流程更加優化,管理更加優化;員工的自我批判,將會大大提高自我素質。成千上萬的各級崗位上具有自我批判能力的接班人的形成,就會使企業的紅旗永遠飄揚下去,用戶就不會再擔心這個公司垮了,誰去替他維護。
——摘自《在自我批判中進步》
在這次的講話中,任正非提到了一句很關鍵的話:“一個企業長治久安的基礎,是它的核心價值觀被接班人確認,接班人具有自我批判能力。”這句話深入華為人的內心之中。一名華為員工曾在內刊中發表過一篇有關解讀自我批判的文章:“自我批判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原動力。華為能夠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享譽國際的知名企業,就在於華為有一種自我批判的企業文化。任總在《致新員工書》中說‘華為的文化是開放的、包容的,不斷吸納世界上好的優良文化和管理的’。這就高屋建瓴地概述了華為文化的本質特征,並在企業裏為自我批判培育了肥沃的土壤,讓所有華為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從這幾天的文化培訓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自我批判是一種多麼具有魅力的文化精神。它要求我們要有客觀正確的自我認識,要有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要有及時高效的時間觀念,要有持續改進的從業意識,要有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華為就是在這樣一種自我批判的文化氛圍中快速地發展起來的。”
正如任正非所說的一樣,華為人已經將自我批判融入自己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並以這樣的精神成功地對自身的發展進行引導。華為的發展無疑是一段艱苦奮鬥的曆史,但其中也孕育了一代華為人自我批判的可貴品質。因為有自我批判,才會有實際工作中的不斷反省,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因為有自我批判,才會有C\\u0026C08數字程控交換機的誕生,並為華為掘到了第一桶金;因為有自我批判,才會有華為初建時的青春活力,盎然生機。
現在的華為,已經成為享譽全球的國際化大企業,在世界競爭中占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自我批判,給華為的發展壯大帶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滿足於自己所取得的成績,相反,更應該居安思危,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華為就是這樣做的,絕不因一時的成績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時的挫敗而一蹶不振。
行動準則:
華為公司有一個《管理優化報》,是專門進行自我批評的。為什麼要推行這樣一份報紙?任正非的目的就在於,通過自我批評的方式,不斷督促員工進步。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自我批評”加以運用,才能收獲最佳的效果呢?
第一,敞開心扉,接納批評。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批評往往與負麵表現掛鉤,對於批評有一種抵觸心理。這樣一來,自然而然無法心悅誠服地做到自我批評,也就難以享受到自我批評帶來的促進作用,無法及時發現和糾正自身存在的缺點。
第二,及時批評,防微杜漸。若是我們能及時地進行自我審視與自我批評,就能很好地製止錯誤的苗頭。在工作中,我們要銘記公司的發展理念以及我們自身的崗位職責,盡可能地少犯錯誤,提高工作的效率。
第三,持之以恒,堅持批評。習武高人外在的刀槍劍戟的確很造聲勢,但內功修為是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修煉而成的。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亦如此。如果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能持之以恒,自然而然也難以觸及實質性的問題。這種淺嚐輒止的行為,最終會為個人乃至企業今後的發展埋下重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