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能力至上:隻有“院土”,沒有院士(3 / 3)

GTS(全球技術支持與客戶服務)作為一個客戶服務型組織,要通過服務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而創造價值的過程,就是一個運用專業知識的業務實踐過程。因此,專家一定要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深入業務實踐,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客戶和公司創造價值,同時在業務實踐中,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個人的專業技能,即在遊泳中學會遊泳。“養”和“用”相結合,使我們不斷獲得鍛煉和成長,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現在選拔專家,一定要看他是不是有過在大項目中摸爬滾打的經曆和經驗,是否經受過一線戰火的洗禮。

——摘自《專家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養用結合》

有這樣一道題:對岸鮮花盛開,四季如春,恍如天國,毛毛蟲要去對岸生活,可是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毛毛蟲怎樣才能過河?人們給出的答案是千奇百怪的:有的說遊過去,有的說搭船過去,有的說趴在別人身上過去,有的說從地圖上爬過去,還有的說落在樹葉上飄過去……而最美妙的答案是:變成蝴蝶飛過去。從一個小小的卵開始,毛毛蟲經曆多次考驗,蛻皮,長大,然後成蛹,在某個風和日麗花香彌漫的日子,毛毛蟲變成了美麗的蝴蝶,在眾人的敬慕裏,帶著尊嚴與喜悅翩翩飛過大河,到達了鮮花盛開的彼岸。

毛毛蟲可以跨越這條河,是因為它實現了對自我的突破和超越,它已經不再是毛毛蟲而變成蝴蝶了。毛毛蟲不能越過這條河,但是蝴蝶可以飛過這條河,突破與超越自我後,也就到達了成功的彼岸。在職場中,員工也會遇到毛毛蟲一般的瓶頸,而突破這種瓶頸的關鍵,就是不斷學習與實踐。

華為已經從製造時代走進了信息數據時代。時代的變遷,對於企業內人才的新知識儲備能力與實踐運用能力也提出了相應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這兩種能力,華為將會停滯不前,最終被社會淘汰。正因為這一客觀現實的存在,任正非才會不斷告誡華為人“不斷學習,學以致用”。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勞動技能將在短短的3~5年內因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變得無用,而以前這種技能折舊周期則長達7~14年。現在職業的半衰期也越來越短,所有的高薪者若不學習,無須5年就會再次變成低薪者。

就業競爭激烈是知識或技能折舊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16個月。比如,當10個人中隻有1個人擁有電腦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那麼原有的優勢便不複存在;這種優勢的遺失隻要一年多的時間就會發生。未來社會隻有兩種人:一種是許多工作在等他選擇的人,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思維活躍、能力超強的新人或者經驗豐富的業內資深人士不斷地湧入你所在的行業或公司,你每天都在與幾百萬人競爭,因此你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學習新知識並在產業當中學到新的技能。也就是說,如果你停止學習,那你將無法永遠保持優勢。

如果你已工作數年,自認“資深”,也不要倚老賣老,妄自尊大,否則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到時即使你是老板跟前的紅人,老板也會為了公司的利益,舍你而去。

行動準則:

學習與實踐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站穩腳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呢?

第一,多掌握一門技術,就意味著多一條出路、多一種選擇。

第二,不要指望學習能帶來迅速的成效,它更大程度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你不停地自我沉澱,總會迎來百年不遇的好機會。

第三,不要覺得自己是在做無用功,要知道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未來做鋪墊。有誰敢說你現在學的以後就用不上呢?不要僅僅為你現在的職業而工作,你應當為你的夢想而努力。

第四,學習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而對於員工來講,最好的學習方法,還是在工作中學習,這並不需要脫離現在的工作。所以,我們的心態仍舊要放平,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超脫實際。

第六章 把“知本”留給自己

“知本論”,我們把“論”留給社會學家,他們有時間去研究;把“知本”留給我們,好好研究相互之間的關係,以指導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基本法不是萬應良藥,當解決問題的時候,碰到的是矛盾的兩個方麵,對立又統一,這是痛苦的。例如分配(方麵的規定),在原則上您擁護,當您是部門一把手時,您非常痛苦,您怎麼去拉開差距?每個部門是否有勇氣把後進員工,以及工作能力不適應在本部門工作的員工交給人力資源部重新分配?這個一把手不會對基本法有讚美之詞,而是感到太合理、太深刻,以致他難有情麵,難以“做人”,(但這也意味著)他真正學明白了。所以學明白了的人就不會有一大堆讚美。

——摘自《談學習》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華為仍堅持加大研發投入,2009年研發費用達到人民幣133億元,同比增加27.4%。”華為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46%,並在美國、德國、瑞典、俄羅斯、印度等地設立了17個研究所,還與處於領先地位的運營商成立近20個聯合創新中心,華為研究所可以說是輻射、支撐到全球各個片區。現在的華為總部僅是一個行政、研究總部的一個根據地、信息樞紐中心了。

華為為何如此大手筆地進行研發投入?因為在知本時代,掌握核心技術才不會受製於人。奧文?托佛勒曾說:“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文盲不是不能讀和寫的人,而是不能學、無法拋棄陋習和不願重新再學的人。”對於其他企業同樣如此,沒有核心技術,且不懂得及時更新補充核心技術的企業,最終會被時代淘汰。

李嘉誠曾經在回答一位外商的談話中說道:“學習,才是不斷取得成功的保障。”當被問到他前一晚看的是什麼書時,李嘉誠說,他昨晚看的是關於資訊科技前景研究的書,這個行業的發展會非常迅速,未來兩三年裏,電影、電視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電話中顯示出來。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尚且堅持不斷地充實自己,更何況是我們年輕人?哈佛大學的學者們認為,現在的企業發展已經進入了第六階段——全球化和知識化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將變為一個新的形態——學習型組織。在學習型的企業組織中,無論是分配你完成一個緊急任務,還是反複要求你在短時間內成為某個新項目的行家,善於學習都能使你在變化無常的商業環境中應付自如。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隻有學會吐故納新、新陳代謝,最大限度地吸收有用的知識,並最終轉化為實用的能力,我們才能在職場做到“又日新,旬旬新”,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行動準則:

不管你在什麼行業,做著什麼工作,擁有怎樣的地位和成績,都要樹立“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則就不做”的從業理念。賽場上的最終勝利者不一定是起跑最快的人,卻是那些有著強烈的成功欲望的人;工作中最後的勝利者也一定是那些能夠不斷追求卓越員工。從實際的角度來說,追求卓越的資本,就是自己頭腦中的“知本”。

高知本的員工必須具有,並且不斷強化以下5項技能:

第一,自我超越。在企業中工作的員工都應該持續學習並擴展個人能力,不滿足並突破現有的成績、願望和目標,達到企業想要的結果。

第二,改善心智模式。所謂“心智模式”,即由過去的習慣、經曆、知識結構、價值觀等形成並固定下來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第三,與團隊中的成員一道建立共同願景,以此作為對自己長效學習的激勵。

第四,重視學習,而不是僅僅寄希望於企業培訓。完善的培訓係統對員工的發展固然重要,但員工不能將學習簡單等同於培訓。培訓意味著被動接受教育,而學習意味著占據主動地位。這不管是在動機上還是最終的效果上都有本質的區別。

第五,係統思考。高知本員工應具有全局意識,學會進行係統思考。正如馬列主義所教導的一樣,係統思維即從具體到綜合、從局部到整體、從結果到原因,看問題應避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其倡導的是一種全方位的思考方式。進行係統思考修煉,即要求我們應以係統的、聯係的觀點去看待當前的工作與整個行業的趨勢,使自己在企業中的學習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