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孤獨的人走不了天涯(1 / 3)

第一章 團隊造英雄

華為經曆了8年奮鬥產生和日漸形成的企業文化,認真研究了中國企業的優勢與劣勢,實事求是擬出了實現管理的大綱,使群體奮鬥在華為有可能形成堅實的基礎和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長期受中庸之道的影響,雖然在尋求穩定上有很大的貢獻,但也壓抑了許多英雄人物的成長,使他們的個性不能充分地發揮,形不成對社會的牽引和貢獻,或者沒有共性的個性對社會形成破壞。因此,發展中的中國特別需要英雄群體來推動火車頭的前進,這種渴求為每個人的成長提供了機會。

——摘自《呼喚英雄》

支撐華為走到今天的,就是數萬華為人的無私奉獻,擰成一股繩的信念與行動。任正非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求助沒有什麼不光彩的,做不好事才不光彩。積極主動、有效地進行求助,是調動資源、利用資源、實現目標的動力。積極、有效、無私的支援是低成本實現目標的最優管理。使資源充分發揮效能,需要文化氛圍來啟發人們共同奮鬥的信念,並約束人們按規定支援。不能良好服務(員工)的部門主管,必須辭職。”群體奮鬥中必然少不了互幫互助,隻有將互幫互助之間的障礙掃清,員工之間的互助合作才能更好地開展起來。這也就要求企業管理者在這一方麵能夠發揮相應的作用。

對於該觀點,其他一些企業管理者也是讚同的,並且用自己的行動在踐行著。比爾?蓋茨說:“微軟的發展和成功來源於共同努力。很幸運的是我們雇用了一些值得信任的員工。”微軟的成功,確實離不開優秀的團隊。從最初一起設計軟件並創建公司的保羅?艾倫、管理天才史蒂文?巴爾默,到首創“菜單”模式的查爾斯?西蒙伊,再到讓微軟完全占領歐洲市場的鮑勃?奧利爾……蓋茨將這些精英人物凝聚在一起,共同開辟了微軟的非凡基業。

微軟的任何一個團隊,都記著這樣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領導與員工。在一個團隊裏,大家彼此合作,一起打拚,領導與員工之間不會有一道鴻溝。開放的環境形成了開明的領導風氣。微軟人都有這樣的意識:成敗皆為團隊共有;大家互教互學;互相奉獻和支持;遇到困難互相鼓勵,及時溝通;依靠團體智慧;承認並感謝隊友的工作和幫助;甘當配角。這樣具有強烈意識的高素質的團結、協作的集體,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士氣,這種士氣也是微軟最寶貴的資產。

可以說,微軟的員工與比爾?蓋茨一起創造了了不起的微軟,雖然現在人們一提到微軟第一個想到的必是比爾?蓋茨,但顯然他自己深深知道,如果沒有背後的團隊與自己一起奮鬥,一起分享,一起合作,那麼,微軟或許早就消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了。

行動準則:

年輕人要成就一番事業,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現代職場中,靠個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隻有同別人展開良好的合作,你的事業才會更加順風順水。如果你要成為一名高效能的職場人士,就應當養成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好習慣,不要單靠自己打拚。很多時候,工作上的任務是需要和同事通力合作的,主動采取措施,才能在合作的良好氛圍中成就自己的事業。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放平心態,不要太過自信。認為一個人將一份龐大繁冗的工作在短時間內完成是不現實的,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學習與他人有效合作,減少自身的壓力和任務完成時間。

第二,培養集體奮鬥的意識。不要有過度的自我認知,或者認為與別人合作就是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種侮辱。相反,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別人的優勢,以達到工作能力的契合。

第三,學會合作分享。隻有讓自己的才華融入整個團隊,學會與別人分享、合作,才能實現工作上的雙贏,收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分享的角度來說,照亮自己和照亮別人是一個銅錢的兩麵,辯證地相互依存著,悟得了其中的含義,你就悟得了執行的至高智慧。

第四,不要斤斤計較。有些人在工作當中往往喜歡斤斤計較,幹什麼事情總害怕自己會吃虧,更怕讓別人得了便宜。這樣的人就是沒有領悟到分享的真諦,也不可能與整個團隊擰成一股繩。

第二章 以“集體奮鬥”為宗旨

我們對所有的新員工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從一開始就培育團結合作、群體奮鬥的精神,從而推動實現集體奮鬥的宗旨。將來在工作中,會更多地放鬆一些對個性的管理,有了這種集體奮鬥的土壤,個性的種子才能長成好的莊稼。

——摘自《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說過一段話:“華為公司是一個以高技術為起點,著眼於大市場、大係統、大結構的高科技企業。以它的曆史使命,它需要所有的員工必須堅持合作,走集體奮鬥的道路。沒有這種平台,你的聰明才智是很難發揮,並有所成就的。因此,沒有責任心,不善於合作,不能集體奮鬥的人,等於喪失了在華為進步的機會。那樣你會空耗了寶貴的光陰,還不如在試用期中,重新決定你的選擇。”這段話是說給新員工聽的,意在於新員工入職的第一天,就將集體奮鬥的意識灌輸到他們的思維中。

事實上,企業為我們員工提供了很多有利的資源與平台,我們也應該配合企業,理解企業的營銷戰略、發展願景和企業文化。我們應當把個人牢牢地“綁”在公司這艘大船上,與之共進退。員工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單槍匹馬地戰鬥,你的身邊,還有你的同事、領導,還有團隊。在遇到難題時,在經受挫折時,在自己看不清方向迷茫時,不要一個人埋頭去冥思苦想,要多與身邊的人溝通、求教,必要的時候求助於人。一個團隊群策群力、同進同退的力量,要比一個人的戰鬥力強大得多。

劉暢是聯想集團生產部門的一名作業員,她的主要工作是將翻倒的零件撿起來以確保生產線不會阻塞。這個工作有點像交通警察,不同的是她得整天盯著生產線看。這原本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當她認識到企業為自己創造了良好的平台,而自己是傑出團隊的一分子以後,她的工作態度有了極大的轉變。

她說:“以前我總是很驕傲地說我是在聯想公司工作,當然了,當別人問到我具體負責什麼工作時,我就開始轉變話題,因為對我來說,要告訴別人我是生產線作業員很難為情。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當有人問起同樣的問題時,我會說我是團隊的一分子,而我們的責任就是,以最合理的成本為全世界的用戶製造出品質最好的產品。”

劉暢所從事的工作,其實很普通,但就是這麼普通的一個崗位,一樣給大家創造了就業的機會、結交朋友的機會、實現自我的機會。心懷感恩的人不會計較這些小的得失,而是滿懷激情與喜悅地投入工作中,驕傲地告訴自己“我是企業這個團隊的一分子”,同時悄悄地提醒自己:“我應該為企業做點什麼呢?”

現代企業中員工不可能單打獨鬥,企業發展靠的是團隊合作,在職場中,隻有互惠互利,合作才能共贏。進入企業,如果想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就要學會盡快融入集體,接受和認同企業的價值觀念,做一個善於合作的人,讓自己被團隊所認可和接納,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