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孤獨的人走不了天涯(3 / 3)

公司的良性運轉需要每一位員工主動投入和出色配合,每一個人都在高度分工中承擔著自己的責任,團結一心,才能會聚所有的力量戰勝萬難。

俗話說:“鳥槍打不過排射炮,沙粒擋不住洪水衝。”一個公司的團隊的力量就是“排射炮”和“洪水”,可以形成一股合力,讓公司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企業就像是一艘巨大的航母,每一位員工都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艘航母能否朝著預定目標前進,完全依賴於全體員工的精誠合作。隻有每位個員工的力量都保持一致方向,企業前進的利箭才會以無堅不摧的力量射中靶心。

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當你成為團隊中的一員時,“我”就變成了“我們”。你必須舍棄部分的自我,整個團隊才有茁壯成長的可能。

在團隊中,除了要讓每個人都有自我成長、完成目標的機會之外,也要讓整個團體為設定的遠景目標而努力。如此一來,便能達成個人和團隊的“雙贏”。

一滴水隻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才能掀起滔天巨浪。同樣,一個人也隻有融入團隊才能生存成長。放眼一流的工作團隊,它們之所以能夠做到出類拔萃,完全是因為它們的成員能拋開自我,彼此高度信賴,一致為整體的目標奉獻心力。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本身的作用,打造出完美的團隊,在讓公司受益的同時,也讓個人受益。

行動準則:

團隊精神可以推動工作順利進行,可以促進團隊有效運作和發展,它對團隊成員的集體共同意識具有一種強化作用,會形成強大的內在凝聚力。現在是一個講求合作的時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將團隊協作能力視為員工必備的能力之一。一個員工即使個人能力再出眾,如果不能融入團隊,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話,那麼也很容易被孤立、被淘汰。“單槍匹馬闖天涯”,這在現代企業已經很難行得通了。

員工一定要融入團隊,這種融入應該從以下兩點去做:

第一,“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將團隊成員視為自己的親人家人,有成績時一起分享,有困難時要同心同力,一起上戰場,決不拋棄放棄自己的團隊;

第二,團隊團隊,並不是指一團和氣的隊伍,相反,優秀的團隊內部,成員之間往往有著良性而激烈的競爭,員工在團隊中,應積極主動向隊友學習取經,多與團隊精英過招,彼此磨礪,共同提升。

隻有這樣,員工才能真正融入一個團隊,成為中堅力量,並為企業、為團隊、也為自己熬出一鍋“最美味的湯”。

第五章 單打獨鬥贏不了世界

華為廿年來,從青紗帳裏走出來,一個孤獨的“農民”,走在一條曲曲彎彎的田間小路,像當年堂吉訶德一樣的封閉,手拿長矛,單打獨鬥,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當我們打開眼界一看,我們已經不得不改變自己長期的封閉自我的方式。以前華為跟別的公司合作,一兩年後,華為就把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這是“黑寡婦”的做法(黑寡婦是拉丁美洲的一種蜘蛛)。今天,我們要改變這個現狀,要開放、合作、實現共贏。我們要保持“深淘灘、低作堰”的態度,多把困難留給自己,多把利益讓給別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敵人”;團結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做事,實現共贏,而不是一家獨秀。

以我為主,加強開發,以人為主,我們願意積極合作;我們期待基於開放的雲平台和各行各業應用服務合作夥伴攜手共創未來信息產業的發展。

——任正非在華為雲計算發布會上的講話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要善於合作,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意思是,在一個高度合作的社會之中,要真正獲得成功,就必須先融入團體,然後將精力集中於自己最擅長的事務,才能成為某個領域數一數二的人物和不可替代者。

在鬆下電器公司裏,招聘、選拔人才都是十分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的,那些眼高手低、特立獨行的羅賓漢式的員工,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能,鬆下幸之助也一概將他們拒之門外。任何企業都不需要“羅賓漢”,善於團結與分享的員工才是“成功至寶”。這是因為在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往往也幫助了自己。印度諺語所說:“幫助你的兄弟劃船過河吧!瞧,你自己不也過河了!”在工作中多幫助一下別人,你也會得到同樣的幫助。

劉德華為了拍出有探索價值的電影,幫助年輕人上戲,讓新導演執導,全力以赴,不惜虧本。在他的資助下,陳果執導的《香港製造》獲得了金像獎最佳電影。劉德華常說,自己就是由新人過來的,也曾被雪藏過,那種處於最底層、迫切渴望被人發現的心情,至今難忘。“給別人機會就是成就自己”,對於挖掘和培養新人,劉德華不遺餘力。隻要有時間,他便會出席一些藝員訓練活動,言傳身教。正是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使劉德華受到同行和廣大觀眾的尊重,也使他在演藝界這麼多年長盛不衰。

劉德華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人活於世,不要總是想著自己,而應該學會愛護和幫助別人。一般情況下,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在某些人的固有思維模式中,總是認為幫助別人就意味著自己吃虧,別人得到的東西就是自己失去的東西。其實,有時幫助別人隻是你的舉手之勞。即使有時需要你在幫助別人時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比如耗費自己的精力、體力,耽誤自己的時間,但是,這種犧牲是非常值得的,因為別人肯定會給你相應的甚至更多的回報。

行動準則:

搬開同事工作中的絆腳石,有時恰恰也為自己鋪墊了鋪路石。我們不能處處想著自己,要著眼於未來,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回報於你,這樣就成就了你自己,使自己獲得了成功。

人是利益動物,趨利避害,麵對名韁利鎖,也很難免俗。在職場中,明處擺著競爭機製,暗地裏藏著微妙的人事糾葛,當成為競爭對手的時候,一個員工很難去欣賞另外一個員工,自然就會互不理睬,甚至互相拆台,不願與對方合作。其實,每個團隊都似一個大家庭,每名成員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隻有放下小利,誠心合作,才能讓團隊整齊劃一,協同對外,獲得共同發展的機會。

當然,企業裏從不乏“太見外”的員工,他們遊離在團隊之外,相信自己遠甚於相信別人,他們崇尚自己打拚,崇尚一個人的衝鋒陷陣,認為靠別人的幫助與協作做出來的成果就稱不上是真正的成果。這些員工在完成一些不太艱難的任務時還能勝任,可一旦有重大任務,他們是很難做成的。

在這樣一個講求合作共贏的社會中,“太見外”,很容易被孤立。設想一下,一個人的力量能夠撐多久呢?我們應該拋棄過去的固有成見,學會用團隊的力量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