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站在客戶、同事、公司的角度思考(2 / 3)

行動準則:

企業的最終目標是生產出能夠實現價值的產品,贏得顧客並獲取利潤。隻有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並取得成果的人,才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這樣的項目才值得企業大力支持。不管是在生產一線、研發一線還是銷售一線的員工,也不管自己從事著哪方麵的行業,都應該把自己工作中的想法給扭轉到這一點上來,讓自己多一點商人的味道。

商人的味道如何培養?

第一,關注行業最新動態。行業的最新動態中往往蘊含著大量的信息,市場導向的變化也會促使企業作出相應的策略調整。作為公司的員工,必須緊緊把握市場的動態,在第一時間對自己的發展策略作出相應調整。

第二,實地探訪市場。多去自己的行業銷售端走走,什麼暢銷,客戶喜歡什麼,就多關注一下深層次的原因。為什麼喜歡,為什麼暢銷……多問幾個這樣的問題,然後從市場中尋找答案,從客戶中尋找答案。

第三章 善解人意,換位思考

秘書是經理的助手,是管理者的助手。這個助手的含義怎麼理解,這裏麵就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問題。剛才你們說收集信息情報、提供技術資料等想法並不壞,但主要還應該體現在善解人意上。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科、甚至每一個課題,在往前推動的過程中哪些事情要發生,有哪些問題要注意,或者哪些方麵能夠減少員工的工作量,保證他們把全部精力用在主攻方向上,那麼我們就應該把這些工作接下來,由我們來承擔。如果覺得擔子太重子,可以再加一個秘書;再重了,再加一個秘書。如此往複下去,不就有了秘書科、秘書處了嘛。

——任正非在秘書座談會上的講話

任正非在秘書座談會上,著重提到了秘書崗位的“善解人意”,要為“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科、甚至每一個課題”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之所以這樣約定,與秘書本身的工作性質是密不可分的,相對於其他的生產部門而言,秘書就是一個企業內的服務部門,因此必須做到“善解他人意”。這便是換位思考的一個典型表現。

事實上,不僅僅是秘書處,企業中的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崗位都應該做到換位思考。處於一個工作流中的部門,要相互領會上下遊部門的工作情況,對對方工作的情況表示理解;處於上下級關係的同事,也應該互相了解對方的工作意圖,凡事想想對方的難處;作為企業的員工,更要從整個企業的發展角度來進行理解,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

“換位思考”還隻是一種思維的方式,是一種處事的態度,之後必須以實際的行動來體現這種態度,對應的表現就是主動自發。

美國一位年輕的鐵路郵遞員,和其他郵遞員一樣,用陳舊的方法分發著信件。大部分的信件都是憑借這些郵遞員不太準確的記憶檢選後發送的。因此,許多信件往往會因為記憶出現差錯而耽誤幾天甚至幾個星期。這位年輕的郵遞員並沒有像其他郵遞員那樣對問題視而不見,而是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思考,他發明了一種把寄往某一地點的信件統一收集起來的製度。就是這樣一件屬於職責以外、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成了他一生中意義最為深遠的一個契機。他的圖表和計劃吸引了上司們的廣泛注意,很快,他獲得了升遷。5年以後,他成了鐵路郵政總局的副局長,不久又被升為局長,從此踏上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總經理的路途。他的名字叫西奧多?韋爾。

但與之相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聽到這樣的抱怨:

“我的專職工作是搞設計,你讓我多幹些別的,那可是分外的事啊!公司又不給我發獎金,又不給我漲工資,我不想幹!”

“算了,不是我的事,我才不管呢!”

“千萬別多攬事,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幹得多,錯得多,何苦呢?”

之所以會有這些抱怨,其實是不懂得換位思考的結果。每一個員工要想縱橫職場,取得成功,都應當像西奧多一樣,除了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要多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在自己的角度上來看,“多一事”就多了一些麻煩;但站在企業的角度看,“多一事”也許就理順了一個流程,增加了一點效益。如果每個人都能從這個角度思考並行動,整個企業的狀況必然會發生本質的改變,最終受益的也是企業當中的每個員工。

行動準則:

如果隻懂得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逃避責任的員工,是永遠都不會進入老板視野的,也永遠成不了公司的核心員工,成不了公司發展的核心力量。不懂得換位思考,就不能替企業分擔實際運作過程中產生的壓力,甚至還可能成為企業流程推進的阻礙。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敢於主動換位,能夠從他人角度思考的優秀員工呢?

第一,要善於從更高的角度觀察,學會領悟他人的心思,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要有承擔壓力和困難的勇氣,這樣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才不會退縮。

第三,要努力提高自己抗風險的能力。換位思考往往意味著要解決實際問題,這種能力也是我們能貫徹換位思考的強有力保證。

第四章 做一個無名英雄

半月前,在來自市場前線的彙報會上,她代表100多名秘書發言,把“最無私的愛藏於最深的心底”。那震撼人心的語言,句句都是她心靈的呼喚。華為正是借著無數的平凡人物的呼喊,創造了自己光輝的曆史。

華為的光輝是由數千微小的“螢火蟲”點燃的。“螢火蟲”拚命發光的時候,並不考慮別人是否看清了他的臉,光是否是他發出的。沒有人的時候,他們仍在發光,保持了華為的光輝與品牌,默默無聞,毫不計較。他們在消耗自己的青春、健康和生命。華為是由無數無名英雄組成的,而且無數的無名英雄還要繼續湧入,他們已在創造曆史,華為的光輝曆史。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他們。當我們的產品覆蓋全球時,我們要來紀念這些為華為的發展貢獻了青春與熱血的“螢火蟲”。

——摘自《悼念楊琳》

什麼是無名英雄?

在團隊中,有人當主角,有人當配角;有人打前線,有人守後方;有人當主力,有人當側翼;有人吃肉喝湯,有人啃骨頭。這也就是說,在大局麵前,團隊要精誠合作,就得有一部分人做出妥協與犧牲。因此,我們可以說,這種在大局麵前讓路的人,就是企業的無名英雄。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無名英雄,企業才能正常運作,團隊才會更加融洽。這樣的無名英雄越多,企業的運轉狀況就會越良好。任正非對於無名英雄是非常讚賞的,認為華為之所以有今天,華為人之所以能夠享有今天的待遇,都與千千萬萬的無名英雄有關。

無名英雄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甘於奉獻。這是一個嘴上說起來容易,但實際做起來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在執行中,誰都難免會有自己的想法,擔心自己的利益,掛念自己的前途。這是人之常情。員工在企業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自己的生計,年齡稍大一些的還有家庭的負擔,處於這種情形下的員工其實有著很大的壓力。這裏呈現出來的,就是小團體利益與大團體利益的衝突問題。